领数千之众抗十三万叛军 保住大唐的最后生机
领数千之众抗十三万叛军 保住大唐的最后生机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伟大诗人杜甫的这几句诗非常形象的描绘了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
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名臣姚崇、宋璟、苏颋(音同“挺”)、张说、张九龄等人的辅佐下,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将大唐王朝的各项指标(土地、人口等)带到了封建社会的一个顶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中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唐玄宗李隆基,眼见天下一派盛世景象,这位皇帝也逐渐开始懈怠下来了,辛辛苦苦几十年图什么嘛,及时享乐才最要紧。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他将杨贵妃接到宫中,自此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同样,由于他的一系列错误的决策,最终酿成了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盛极一时的唐朝也自此开始滑向低谷。
公元755年),十一二月十六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奸臣杨国忠为名,尽起突厥、契丹、室韦等部落共计十五万大军,发动了声势浩大、震动天下的“安史之乱”。
此时的唐朝,承平日久,文恬武嬉,兵事废弛,安禄山率领的这些虎狼之师在很快的时间内便控制了河北的大部分郡县,河南很多地方也相继望风而降。 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陷洛阳,接着安禄山指挥大军直逼潼关,在潼关大败哥舒翰的二十万唐军。
长安告急,唐玄宗狼狈出逃,途径“马嵬驿”时,发生兵变,杨国忠等一干杨氏族人被全部诛杀。在这些愤怒的士兵的逼迫下,唐玄宗无奈让人将杨贵妃缢死,给这段畸形的爱情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随即,他继续向蜀地逃亡,自此也正式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太子李亨与其分道扬镳,率诸子北上灵武,于公元756年,农历七月十三,在众多将领的拥护下登基为帝,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他的主导下,郭子仪、李光弼等一批优秀将领指挥军队讨伐叛军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公元757年,叛军发生内乱,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害,不久安庆绪登基为帝。乘此良机,唐军集结全国数十万大军,并且邀请数千精锐的回鹘骑兵参战,对叛军主力实施两面夹击,叛军遭受大败,逃亡邺城(今河南安阳一带)固守,长安、洛阳相继被收复。
就在郭子仪率领大军收复洛阳的七日前,坚守了十个多月的睢阳城终告陷落,守将张巡等人全部壮烈牺牲。
张巡是进士出身,天宝年间,被任命为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因他不肯阿附权贵,虽然政绩卓著,却未获升迁。后又被调到真源(今河南鹿邑)做县令。
张巡为官清正,虽为县令,却能秉公执法,除暴安良。当时有个叫华南金的豪强,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张巡一上任就将其拿下,依律杀之。老百姓都拍手称快。
“安史之乱”后,“贼势浩大”,众多唐朝官吏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纷纷屈身事贼,其中包括张巡的上级、谯郡太守杨万石。杨万石更是命令张巡接应叛军,不过,却为其断然拒绝。他以县令之卑职,主动招募义军抵抗叛军、且战且走。
此后,他和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贾贲先后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等地多次击败叛军,在这些战争中,张巡虽是一介书生,但是多次率军出战、出奇制胜,让许多唐军将领对其刮目相看。
公元757年初,为了夺取江、淮富庶之地,安庆绪命令大将尹子奇率领奚族、同罗、突厥等部落骑兵及杨朝宗所部共计十三万人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地处河南、江苏交界的中原地区,是江、淮之地的战略屏障和重要门户。此地如果丢失,则历来承担朝廷赋税重头的江、淮之地将会落入叛军之手,这对朝廷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