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被一箭射死的小配角,历史上却是害死诸葛亮的真凶
《三国演义》中被一箭射死的小配角,历史上却是害死诸葛亮的真凶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很多人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一部文学佳作。书中许多栩栩如生的角色,如勇武忠义的关羽,刚烈强悍的张飞,帅气而善战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阴险狡诈的曹操,力敌万夫的吕布,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浓厚兴趣,至今仍然热度不减。
不过,《三国演义》也和如今的文学作品本质上并无不同,书中的人物也同样分为主角和配角。上述的这些英雄人物,能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是主角,书中对他们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
但另一方面,书中的一些配角,同样不可等闲视之。《三国演义》虽然对他们着墨不多,甚至惜墨如金,但他们同样也是三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书中有些配角,在真实历史上还曾发挥过人们难以想象的重大作用。
在三国发展到后半阶段,蜀国的五虎上将和魏国的五子良将陆续凋零老去,新生代武将开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军事负责人逐步变成姜维,姜维继续秉承诸葛亮的遗志,沿着诸葛亮的足迹,先后九次北伐中原,挑战魏国,想恢复刘备和诸葛亮复兴汉室的终极梦想。但魏国方面同样是人才辈出,有一个人的名气不大,出场时间也不长,在《三国演义》读者群中的影响力也无法与姜维相提并论,完全是一个小配角的形象,但却是姜维的强劲对手。此人就是魏国后期武将郭淮。在《三国演义》中,郭淮只露了两次面,一次是第70回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被刘备派遣黄忠击杀,曹魏军心大乱。郭淮挺身而出建议将士们推举老将张郃为帅,迅速稳住了局面。在第93回,郭淮再次露了一面。在铁笼山之战中,他与司马昭联手大破姜维,但姜维急中生智,在混战中一箭射死郭淮。郭淮就这样在《三国演义》中昙花一现。
但《三国演义》对郭淮的描写,与真实历史上有较大误差。《三国志》记载,郭淮是曹魏后期的后起之秀,从诸葛亮时代开始,他就已经活跃在战场上,献计献策,冲锋陷阵,屡建功勋,是诸葛亮和姜维的大敌。郭淮在真实历史中与姜维对战多次,胜败参半,丝毫不落下风,曹丕盛赞他“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郭淮一直平安活到正元二年(255年),平安善终。郭淮还干过一件大事:他曾是害死诸葛亮的真凶。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兵北伐,与魏国大将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僵持不下。郭淮准确预判到,诸葛亮必定会暗地出兵抢占军事重镇北原,“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司马懿听从他的建议,抢先派兵占据北原,诸葛亮果然派遣部队前来进攻,结果魏军早有防备,“逆击之”,诸葛亮被迫撤军。诸葛亮随后又施展手段,“盛兵西行”,貌似要攻打西围。曹魏众将都建议司马懿驰援西围。
郭淮再次力排众议,认定诸葛亮是在调虎离山,声东击西,必定想攻取魏国重镇阳遂,于是司马懿立即接受建议,派重兵驻守阳遂。当天夜里,诸葛亮指挥大军“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再次受到重挫。
诸葛亮这次出征几乎尽出倾国之兵,势在必得,结果却在与郭淮的较量中处处受挫,处处受制,他却无法可施,完全技穷力竭,一气之下急火攻心,就此身患重病,不久之后一命呜呼。
可以看出,郭淮才是害死诸葛亮的真凶,如果他不出那两个主意,战局会是另一个结果,诸葛亮又岂会殒命。虽然《三国演义》对郭淮的描写不尽符合史实,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还是非常值得阅读的。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