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电影的迭代表达,让每个人都被看见
新主流电影的迭代表达,让每个人都被看见
国庆档的头号种子《万里归途》,唤起了不少观众的观影激情。对于内地电影市场来说,以新鲜的人物塑造与影像表达,这部电影让大家意识到——其实抛开有色眼镜,主旋律同样可以深入复杂难测的人心,在克制与不经意间令人动容。
讲述撤侨故事的电影,在国内并非首例。之前的几部相同题材电影大多是以战争动作片作为类型基底,渲染战场的残酷与昂扬的斗志。但《万里归途》的新意,在于将视角聚焦到手无寸铁的幕后工作者外交人员上。他们的紧张、害怕、犹疑和关键时刻朴素的担当,反而成为了电影着重传递的人物特性。
片中的外交人员搭档:宗大伟(张译 饰)和成朗(王俊凯 饰)都是没有身手功底的普通人。前者家中有待产的妻子,为了家庭已经不愿轻易拿生命冒险;而后者甚至只是个初来乍到的外交部新人,连当地语言都听不懂。
有经验却心态疲惫的中年人,带着一腔热血但毫无经验的新人部下——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戏剧性人物组合,各有各的缺陷,也各有各的优点。为了让意外被困的同胞回国,两位主角只能选择赤手空拳地进入交战区,穿越肆虐的炮弹与战火,面对惊心动魄的杀戮场面,以及一场场猝不及防的突发事态。
为了第一时间撤离同胞,能文而不武的外交人员只能将言语与行为作为他们的武器,既要与边境官员协商打开边境通道,又要迅速安排撤侨的集结事宜,同时还要冒着硝烟与当地的叛军周旋——只能在几方势力的夹缝中,艰难地打开同胞归国的通路。
由于改编自真实事件,“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的传播度已经提前打下观众基础。但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影片的编导在“制造悬念”这件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什么在观众已经知道结果的前提下,《万里归途》最终创造出了一个不断吊起观众胃口的故事?每个观众想必都知道,他们最终必然会走完这段万里归途。但在路途行进中,突然降临的炮火、生死二选一的抉择,仍让人的心情随着剧情的推进而跌宕起伏。
实际上,外交人员组织撤侨这件事,并不是以结果倒推的叙事,它需要营造的悬疑重点,是通过铺陈叙事内部具体的职责细节才能达成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万里归途》其实是一部关于职业的电影,这种类型需要准确传达出职业内部从业者的专业性、精神理念与心态的描绘,塑造他们多方位的立体面貌,才能让这类电影走入观众的心中。
不靠武器靠智慧的外交人员,如何把那么多同胞从炮火纷飞的战场带回祖国?
奔逃的同胞在丢失护照后,外交人员又要如何帮他们打通出境的关系?
在被困战区的同胞错过空撤的情况下,外交人员又要如何选择新的路线?
为了让同胞在荒漠里坚持走下去,外交人员只能保守早已与使馆失联的秘密,此情此境他们又该如何抉择?
面对凶残可怖的叛军堵住去路,宗大伟只能和叛军头领玩起“二活一”的轮盘游戏,为了别人活下去,自己把命搭进去,值得吗?......
从头至尾,《万里归途》设立了这样至少不下十组的连环扣式问题。这些问题自然地搭载在故事的线索当中,搭载在这两个与我们并无二致的血肉之躯的普通人身上,同时也萦绕在观众的心头,从而给人营造出了沉浸式的代入感。
即使顺利归国的结局早已提前张扬,不到最后时刻,观众的情绪始终都被张力拉满的情节调动吸引,不自觉地在心中衡量这些问题的答案。
与此同时,片中除了有一波波袭来的困境与生离死别,同时还叠加了一些出人意料、别有深意的符号与表达。这让电影在命运的悬念之上,更呈现出了些许“寓言体”气质。
其一,辛巴达。
宗大伟从废墟中捡回一本《一千零一夜》中的辛巴达历险记,拂去炮灰,仅剩残本。他将它送给白婳的养女。女孩翻开辛巴达的故事,镜头跟随她的讲述,切入了125人的队伍跋涉的蒙太奇。
辛巴达这个传奇人物,对喜欢看童话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的历险与回家故事,如同一场“阿拉伯人的奥德赛、西游记”。在他七次航海历险中,他要同形态各异的怪物战斗,游历神奇瑰丽的地方,遭遇各种超自然的力量。
而这个故事在电影中,除了演绎中东的独特风味,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表达——孩子、传说、历史、炮火、荒漠、迁徙,几重意象的组合,描绘出了普通人在战争里的无助与坚强、生命的渺小却又伟大、文化与故土带给人的信念感。这些是电影想展现的情感重心,饶晓志没有用刻意煽情的手段,而是通过文化符号和内敛的情绪,击穿观众的心防。
其二,轮盘游戏。
片中,张译饰演的外交官宗大伟绝非一个传统的完美主角。
他的状态不断游动、变化。任务之初,他的丰富经验让他知道变通,对边境官哈桑软磨硬泡;而到了任务中段,他又面对失联的困扰,一次次承受意外的代价,精神状态一度濒临崩溃。
接着,他就迎来了第一轮的轮盘赌。宗大伟担惊忧惧地不敢举枪,只因没人能保证,这枪开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努米亚司机瓦迪尔替他做出了这个选择,继而被残忍杀害。
瓦迪尔是当地的居民,一个和蔼的老人,只是为了让中国人能顺利出逃,才参与到任务当中,但他却为了自己做出牺牲——这成了宗大伟需要跨越的一道心理屏障。
在迈克尔·西米诺的经典之作《猎鹿人》中,轮盘游戏几乎是电影的核心概念。在经历了极度残酷的战场环境后,人的精神会达到一种决然不同的混乱状态。
而这也是《万里归途》在高潮时刻,再次使用它作为戏点的原因——没有退路可选,只能扣下扳机,一切交给命运的无常,为了让混乱的内心趋于平静。
其三,面具。
电影中这句台词重复出现了三次:“面具戴太久了,真成你脸了?”
第一次是宗大伟说章宁的玩笑话,说他不肯直言自己想要得到晋升的心理愿望;第二次是成朗说宗大伟面对同胞没有说出与大使馆失联的情况;第三次是二度轮盘游戏时,宗大伟的讽刺,叛军头领不过是个借叛乱上位,实现个人欲望的“战乱投机者”。
面具对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戴上它,就能改变自己的身份,拥有权力。但暗中更重要的是,它会泯灭一个人的脸,泯灭人作为个体的主体性。这也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人并不是能被社会身份所定义的,真正重要的是你到底是谁——外交人员普通人,但他们临危受命,要忍受更大的压力与痛苦;叛军是被环境改变,从而成了如此穷凶极恶的状态。
如果说“家国大义”,已经成为当下国庆档影片们的共同选择;那么《万里归途》的特殊之处,则在于让活生生的每个人都被看见。
本质上,《万里归途》首先是一部讲述普通人绝境求生、生死抉择的电影。通过还原撤侨背后的凶险故事,最终达成的,是对当下“新主流电影”迭代的2.0表达——让观众能“看见”宏大事件背后隐匿的细微角落,并赋予其新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