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团长龙文章解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团长龙文章解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该剧改编自兰晓龙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1942年期间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故事。
而我的团长就是龙文章。
原文简述:
这一切一切的开始居然是一条裤衩,他被只有一条裤衩的散兵游勇打了一枪,没死成的龙文章喊到“我是你们的团长”。
这是一切的开始,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
他就像大海上的一块木板,让快要淹死的兵渣滓们重拾生存的希望。他用自己的坚持与精力做这支溃兵收容队的“腿”,用“回家”的愿望做动力,“回家不积极,脑子有问题”,“拉上走不动的,赶上臭不要脸先走的”。
他也把自己脱光,只剩一条裤衩,跳进沥青桶,高喊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召唤着每个人战友之情。
龙文章就像突然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来历不明,仿佛是上天派来拯救濒死之人的救星。他替一群看了太多鲜血、已经对死亡麻木了的人,招回了对生命的敬重与悲悯。
一天一夜,17次交锋,1000多个集拢来的溃兵倒在了南天门上,他们维护住了江边那群人的回家之路,保住了江对岸那些人的家园,而自己回家的梦想却阻断于怒江之边。
竹筏终于过了岸,龙文章长跪不起,他本来是要带他们回家的。
龙文章究竟是个什么人?
虞啸卿也想搞清楚,但上来就卡壳了。龙文章身世起伏,四处飘零,他会说各种方言,包括满族人自己都不太会说的满语。尽管他看起来像是个没家的人,又好像到处都是他的家。他到哪里都是外地人,受当地孩子欺负。一个没有家没有故土的孩子,更渴望家的温暖,更能体味家的珍贵。
龙文章代表了一个中国人,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中国人,他不属于哪一个省,他身上是数不清的地名。所谓“家国”就是遍地炊烟,渔歌唱晚。
龙文章走过了大半个中国,看了太多的死人,他还苟活。尤其南天门一役,回家之路,就是用死人堆出来的。每天闭上眼,睁开眼,他首先看见的,一定是那一张张死去却又无比鲜活的脸。他也许曾经想过,为什么没有和他们一起死,为什么他还活着,而他活着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为南天门的一千座坟讨回债,让灵魂回家。
深度解读:
龙文章在我看来就是中国精神在战争中的缩影,他应战争而生,也会在战争结束而死。
他就是一只鬼,一只追逐战争的鬼,从北方到南方,哪里有战争就吸引这只鬼去哪里,如果没有战争,这鬼也会因此消亡。
他是在战争中觉醒的鬼,一个天生就会带兵打仗的鬼,一个能有无数簇拥,无数人又信任的鬼,一个兄弟们愿意把命交给他的鬼。
他是一个中国人,他是战争中的每一个人,他是齐心协力结束战争的那些人。
他看透人世,谁都不信,却和炮灰团生死与共。
他是一个不存在的人。
他并不是哪里人,他是随着光绪的去世,旧时代的离去,在新中国初期中逐步走过来的中国人的共同意念的实体化,他是普通中国人败到山穷水尽后共同意念爆发的结晶体。
祝咱们国家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