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罗霄》:萧克将军的战火
《浴血罗霄》:萧克将军的战火
一九三七年五月始,萧克将军在战火中花了两年多业余时间写成小说《浴血罗霄》。
一个中国共产党的著名将军在战火中完成小说,本身就是传奇!
现在大多数人们,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从经典文献和经典论述中学习到的。
但萧克将军的小说《浴血罗霄》能把我们带回当时的革命战争年代,带到战火纷飞的中国革命历史的场景中去感知感受,如临其境。
萧克将军把他浴血战火的亲身经历以小说描绘的场景,生动再现和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成长、壮大和走向胜利的根本:
1、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党组织发展到哪里,哪里就能凝聚众多的人民群众;战斗发生在哪里,哪里的人民群众就全力的支持和帮助。
2、革命军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在十余倍敌军的围追堵截下,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坚定跟党走。面对强大的敌人,敢打;面对猛烈的射击,敢冲;面对艰巨的任务,敢死。被打散了,千方百计回到部队。这是历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一支军队。
3、国军丧失民心。国军士兵基本来自贫苦农民。在土地革命政策的影响下,心性不定,斗志不坚。在遭遇战中常常一触即溃。国军士兵走进苏区,人民群众就坚壁清野,切断人员和物资的补给。对于散落的国军士兵,苏区民兵或人民群众就会给予打击。
为完成这部小说,萧克说:“我觉得中国革命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战争,规模宏大、激烈,情况复杂尖锐,在战史上并不多见”。“一曲曲壮歌,一幕墓悲剧,可歌可泣!我想,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对于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励后代创造美好的未来,将是有益的”。
当然,书中描绘和表达意义的还有许多。每每一读,都会感慨万千,都会感到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来之不易,都会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