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失败原因有哪些(西路军真实历史)
西路军失败原因有哪些(西路军真实历史)
1937年1月28日红军重返倪家营,马家军也很快赶到,向坚守倪家营的西路军不断发起进攻,倪家营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县境东南部,紧靠祁连山脉。
倪家营并不是个易于防守的地方,当地的房屋大都是残垣断壁,加上红军弹药粮食都极为匮乏,不到一万人的红军伤病员超过了三分之一,2月5日红军夜袭马家军附近的一个弹药库炸毁全部弹药,但是局部的胜利不能改变整体的战局,从2月中旬开始马敌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倪家营展开疯狂的全面进攻。
2月27日,倪家营的红军向西突围,但是由于突围红军在连日的激战中体力消耗极大,而马家军的骑兵机动性很强,突围的红军在三道柳沟一带,又被马敌分割包围,陷入了血战。
从倪家营突围的红军大部分壮烈牺牲,为掩护部队向祁连山内转移,在入山的梨园口,负责掩护的红九军损失大半,政委陈海松、红二十五师师长杨朝礼等十几名团以上指挥员牺牲。但是即使转移到了祁连山脉战况也很激烈,因为祁连山脉的各个山头坡度并不大,马敌的骑兵一个冲锋就可以冲到山顶,上山下山对马敌的骑兵影响并不到。
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经过讨论,做出了将现有人员编为3个支队,就地分散游击等决定,当天夜里各支队分头出发,开展活动。
西路军留下的三个支队,李先念的支队沿祁连山向西经过40多天艰苦行军到达新疆,保存了400多人的种子,其他二个支队在当地并没有坚持下来都被打散了。
1936年11月10日,渡过黄河的红军组成了“西路军”,下辖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三个军,共计计21800人,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于强敌血战,最后弹尽粮绝,大部牺牲或被俘,书写了悲壮的一页。
作为当时西路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在后来回忆录中对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任务问题
西路军担负的任务,飘忽不定,变化多端,并大大超过应有的限度,是导致失利的根本因素。
西路军有将近2.2万人,但是其中机关、医院、伤病员及勤杂人员占40%左右,实际战斗人员也就一万三千多人,而且弹药也很紧缺,像董振堂的红五军,战士们每枪子弹仅仅5发,装备最好的军属骑兵师的战士们,平均每枪子弹也仅为25发。
面对强敌马家军,西路军属于孤军在外线作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任务经常变,徐向前元帅就回忆称“忽而准备西进,忽而准备东进;后明确西进任务,赶至临高地区,又停止西进,就地建立根据地;继复为了策应河东,改为东返;再又奉命固守五十天,在倪家营子坚守待援;如此等等。”
二是战场主动权问题
战场主动权问题,关系重大。两军对阵,它是决定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一环。
在河西走廊地区,西路军难以进行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因为这个地区地势狭长且人烟稀少,而西路军在此有没有根据地,就地筹粮非常困难,由于又有建立根据地的任务,二万多红军分散在三百多里,这都导致集中兵力难以实现。
此外马家军骑兵众多,机动性非常强,而西路军缺乏机枪和火炮,虽有一个骑兵师但实际上仅仅几百人,到了中后期弹药基本消耗殆尽,红军指战员们主要依靠大刀和骑兵肉搏,伤亡很大。
三是机断专行问题
西路军的失败,与战场指挥上的缺乏机断专行,密切相关。
徐向前元帅认为当时上级统的过死,未给战场最高指挥官以应有的自主权,同时当时西路军的一把手陈昌浩的思想包袱也太重患得患失。
结语
徐向前元帅对西路军失败的观点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虽然西路军失败了,但是这支部队依然值得我们尊敬,董振堂、孙玉清等西路军烈士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主要参考资料:《徐向前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