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虚伪之美国内战
民主的虚伪之美国内战
美国内战(英语: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发生于1861至1865年期间。参战双方为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美国内战南北战争联邦Union邦联Confederate。
据估计约有10%的20-45岁北方男性和30%的18-40岁南方白人男性在战争中死亡。时北方称其为叛乱战争,南方则称独立战争,其后名称则趋于中立称美国内战。
如果你读《飘》的第一章,有这么一段话:
比阿特里斯·塔尔顿是个忙人,她经营一大片棉花地,一百个黑奴和八个孩子,而且还有个养马场。她生性暴躁,非常容易就四个儿子经常吵架而大发雷霆。
她一方面不许任何人打她的一骑马或一个黑奴,另一方面却认为偶尔打打她的孩子们,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坏处。
这段话可以这么理解
1. 比·阿特里斯女士是个好的奴隶主
2. 既然她不许别人打她的黑奴,那别人是可以打自己的黑奴的
3. 黑奴可以和马地位相同。
白人对奴隶的友好顶多基于信任和情感的瓜葛,法律的保证是不存在的。相反,奴隶制却受到法律的保护。奴隶主可以对奴隶进行买卖;可以不经法庭随意处罚奴隶而不必害怕承担法律责任。奴隶作为形式的财产,在法律上不享有人权。
美国国旗的历史变化
1777年6月14日最初建国十三个州时候的国旗1861年7月4日–1863年7月3日堪萨斯州加入时候的国旗1960年7月4日–至今夏威夷州加入,一直使用至现在
美国国旗旗面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构成,左上角还有包含了50颗白色小五角星的蓝色长方形。50颗小星代表了美国的50个州,而13条间纹则象征着美国最早建国时的13个殖民地。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则象征正义。
它在正式成为美国国旗后曾经过26次修改。最早期的美国国旗只有13颗星,之后每州加入合众国就在国旗上加上一颗星,但是宽条的数目不变。根据1818年4月4日通过的《国旗法案》,只能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对国旗作出更改。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的州后,次年国庆日,国旗上的49颗星被改为50颗——这也是美国国旗距今最近的一次修改。
美国是如何拥有现在的版图的
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13个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导致1774年与1775年的一连串武装冲突。出席第二届大陆会议的13个殖民地的代表们在1776年7月4日签下《美国独立宣言》,使得武装冲突转化为独立战争,代表们并于会中决议创立大陆军以对抗英军,由乔治·华盛顿领导。1781年《邦联条例》获得13个构成州的全数同意,一个永久性邦联成立。在法国和西班牙帮助下,经历艰苦的8年独立战争后,大陆集团军终于击败英军,使得英国于1783年签下《巴黎条约》,正式承认13个北美殖民地的独立。1787年的制宪会议,提出了一部使邦联转变成联邦体制的宪法,1789年6月,这部《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获得13个州中的9个州批准生效。
从1803年至1848年,美国的面积比独立时扩大了几乎三倍,胸怀新的共和国注定“扩展至整个大陆”的理想,朝广阔无际的原野拓展,甚至在购买路易斯安那之前便已深入内陆。这种扩展在1812年战争时遭到短暂的阻挠,但很快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继续进行。从此役之后,美国民众增强“从大洋到大洋”扩展的思潮,认为是不可抵抗的命运。1848年美国攻陷南方的墨西哥首都,赢得美墨战争。墨西哥承认德克萨斯并入美国,也割让了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其领土的一半)给美国。美国政府鼓励民众向西垦荒,还鼓励修筑铁路,与美洲原住民发生更多冲突。
19世纪起,美国国内开始出现“命运天定论”,“昭昭天命”成为美国19世纪时的政治标语,其中一层含义就是美国人是“天选之人”必须要扩张领土与势力。在美国的扩张主义思潮领导下,美国西进运动崛起,开始向西部开始扩张。19世纪后期美军与民兵发动多次剿灭美洲原住民行动,直到永远结束美洲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为止。
具体如何扩张,可参考下面的美国疆域变更图。
1803年4月30日,美国和法国签订路易斯安娜购地,美国以1500万美元购得2,144,476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今日美国国土面积的22.3%,与当时美国原有国土面积大致相当,使得美国领土大幅向西扩张; 1819年,从西班牙购得佛罗里达州; 1845年,得克萨斯共和国并入美国(得克萨斯共和国于1836年独立自墨西哥); 1848年,美墨战争后,加利福尼亚共和国从墨西哥独立并加入联邦,美国获取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全部地区,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怀俄明州部分地区; 1864年,与英国签署条约,取得俄勒冈(包括今天的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爱达华州); 1867年4月9日,美国以七百二十万美元从俄罗斯帝国买到阿拉斯加,1959年升格为美国的第49个州; 1898年8月12日,美西战争结束后,西班牙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割让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予美国;同年美国吞并夏威夷,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第50个州。
美国该买的买了,该抢的抢了,到1860年代,美国就已经成为地跨两大洋的国家,以前只是大西洋沿岸,现在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基本上占了北美大陆一半。
扩张了大量领土,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大面积的土地之后就急需要有人来开发建设了,西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西进运动
美东居民向美西地区迁移和进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始于美国独立之后的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南北战争之前,大批移民到西部拓荒,客观上缓和了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扩大了国内市场,破坏了自由州与蓄奴州的平衡,为北方人内战的胜利打下基础。南北战争爆发后,联邦为鼓励人民参与对抗美利坚联盟国,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签署了《宅地法》。该法是美国西部开发中最具民主色彩的土地政策,它使大批百姓获得土地,大大促进西部的开发。
西进运动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都有重大的影响。广大的西部土地并入美国,使美国成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西部的开拓,带动了大规模铁路的建筑和大批移民的流入,使美国形成了广大的国内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西进运动,就没有后来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西进运动全部都是好的吗?
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西部更为荒凉的“保留地”。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毁灭,印第安人作为人类几大人种之一,基本上被灭绝。
美国建国时所宣扬的自由民主,事实上仅限于白人,是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的,他们对西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驱赶屠杀印第安人,所以印第安人不仅失去了土地,还失去了人身自由,印第安人无奈,只能进行反抗,他们骁勇善战,经常打得美国军队措手不及。美国白人意识到一点,他们发现印第安人主要靠吃北美野牛肉生存,于是想要从根源上限制印第安人,全国的杀牛狂潮就此掀起,20年的时间北美大草原上的野牛从1300万头,减少到了几百头,这样一来野牛大面积的消亡,加速了印第安人的灭绝。美国后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今天的北美野牛属于美国珍稀的濒危保护动物,但是很多印第安人的贫穷困苦的现状,依旧无人在意,也并未得到改善和解决。
南北战争背景
在美国建国之时,冲突就已然存在
作为受启蒙运动深深影响的一代,当时很多人看奴隶制已经是不顺眼的了。杰斐逊在《独立宣言》里罗列了英国的种种罪状,其中有一条就是指责英国人把奴隶制强加给了我们。但是南方奴隶主们把这条给去掉了。其实杰斐逊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也不赞成废除奴隶制。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人就拿出了废奴这一招,号召黑奴叛逃。因为长期的种植园经济造成了南方对奴隶制的过度依赖,地方政治体系也呈现出严格的等级阶层结构。如果强行取消奴隶制,不仅这些种植园主无法接受带来的经济损失,既有的政局也会被这些新近被解放的自由民带入太多的不确定性。
1815年,经历了第二次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的经济开始有了质的发展,直到1860年内战前,人均生产力年均增长1.7%,这近50年的发展是有巨大成就的,到1860年美国的人口达到了3200万人。
历史学家往往把美国短时间的成就归因于4点:美国有大量、充足的自然资源,实际上构成了无形的资本;美国的极端贫困化没有西欧那么严重,这使得劳动力价值高,推动了机器生产的发展;美国吸收了大量的外国移民,其中许多是优秀的熟练工人;美国的教育水平极高,尤其是新英格兰,文盲率只有5%,水平是高于全欧的,1790年以来,143个主要发明中,93%来自自由州,其中一半来自新英格兰,教育促进了之前三个优势利用的最大化。
但是,以上的一系列成就,仅仅主要体现在北部,南部受益于奴隶制度和棉花产业的优厚利润,依旧沉浸在田园牧歌式的缓慢生活中。经济上的巨大区别引发了南北双方巨大的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战争原因
诞生于18世纪晚期的美利坚合众国,是由各个州自愿组合、自愿加入的,那么某个州自愿退出,该怎么办?没有相关法律!这就为建国近100年后的“内战”埋下祸根。
法律的不完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只是部分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市场,原材料。
美国当时北部工商业为主,南部种植业为主(奴隶种植园)。南方的资金来源是北方银行,以种植园收成向北方抵押获得贷款,收成之后和银行分成。利息实在太高,南方诸州对银行的盘剥深恶痛绝,在南方议员的支持下,第一第二银行先后解体。银行制度,是南北方不可调和的第一个矛盾。关税是双方难以调和的第二个矛盾。南方农业其实就是英国纺织业的原料产地,奴隶主依靠种植利润享受高大上的生活。 用现在的观点,就是南方希望美国积极发挥比较优势,融入大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 而北方工商业则希望闭关锁国,提高关税,保护民族工商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力争转型升级。 提高关税的结果,就是南方贵族生活成本上升,引起南方极大不满。废奴主义者选择了允许奴隶制的存在,只是努力限制其发展。他们的算盘是,因为奴隶适合耕作的不多,所以随着奴隶人口的增加,只要奴隶被地域限制住,效率必然会下降,这样奴隶制会自然消亡,大家就能和和气气的走向新时代。
但是事与愿违,不久轧棉机出现了,这样棉花种植变成了相当有利可图的行业。
商业用的棉花现在可以种植在南方的大部分土地上。而且,比起其它作物来,棉花生产劳动强度低,男女老少都可以做。这样,种植园里的奴隶性别比例比较均衡,死亡率很低,能够保持奴隶家庭的完整,也就可以保持稳定的人口增长。于是到南北战争前夕,南方的奴隶总数已经有四百万,而奴隶的价格则一路飙升到 1800 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技术工人三年的工资。所以,南方虽然可以蓄奴,大部分却养不起奴隶,绝大部分奴隶和随之而来的财富被掌据在少数人手里。虽然奴隶总数在增加,生产效率则增加得更快,棉花种植生产的利润反而越来越高,于是南方的种植园主,成了美国最富有的人。而也由于种植园经济的巨大利润,让南方虽然越来越富,却没有想过像北方那样发展工业等其它产业。
内战是如何发生的呢?
为了爱和正义,解放黑奴? 别傻了朋友们!!
历史上没有一场仗是因为爱和正义打起来的,所有的流血都是因为钱。
不要过度吹嘘林肯,林肯本人曾说:“我从来没有主张以任何方式实行白人和黑人的种族社会及政治平等;也从来没有主张黑人也有选举权......的终极目标是保住联邦,而不是废除奴隶制。” 任何政治家都不敢承担分裂联邦的罪名的。
1862年8月,《纽约先驱论坛报》的主编给林肯写了一封信,指责他在废奴问题上毫无作为,而林肯在他的回信中则袒露了自己的心声:“如果我能够在不释放任何一个奴隶的情况下拯救联邦,我会那么做的;如果通过解放所有的奴隶能够拯救联邦,我会那么做的;如果释放一些奴隶而对另外的努力置之不理也可以拯救联邦,我还会那么做的。无论我对奴隶制和有色人种做了什么,都是因为相信如此会有助于拯救我们的联邦。”林肯对黑人的态度取决于能否保证联邦政府获得战争的胜利,阻止美国的分裂。如果他急于解放黑人的话,那可能会得罪很多白人,所以,只有在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之后,他才有资本去推进奴隶解放事业。当时的国务卿西沃德也曾经告诫林肯,不要在战场上失利的时候解放黑人,以免让白人选民以为总统无能,以此来转移焦点。
林肯的确按照政治需要而在合适的时机宣布了解放黑奴的宣言。1862年9月22日发布的《解放宣言》中指出,从公元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反叛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作为奴隶被占有的人,都应在那时以及后来永远获得自由。在此之后,黑人大量参加到联邦军队中,虽然他们在军队中并不怎么受“待见”,但是军队中也有至少10%的兵员是黑人,如果没有黑人的支持,战争会更加困难。参与内战的黑人会有一种国家的荣誉感,当然国家也需要向他们承诺给予自由权。林肯的最后一次演说中提到:“我个人宁愿现在就把选举权给予那些很有才智的以及曾在军队中为我们的事业效命的黑人。”可悲的是,林肯没有走完第二个任期,没有落实他的重建蓝图。
导火索
一个国家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必然会产生摩擦和冲突。前总统马丁·范布伦在多年前的预言:执政党如果不能获得全国范围的支持,国家就会面临分裂。
1860年,美国举行大选,民主党和共和党竞选总统。其中,民主党代表的是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利益;而共和党则代表的是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反对奴隶制。竞选的结果是共和党候选人——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阿伯拉罕·林肯获胜。林肯当选为总统后,由于其代表的是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自然把矛头对准了南方的种植园奴隶主。
南方的奴隶主一直希望把奴隶制扩大到西北部去。但是,林肯的当选使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北方资产阶级控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他们觉得,奴隶制面临着覆灭的危险。因此,南方的奴隶主把林肯当选总统看成了南北分裂的信号。
基于上述原因,南方奴隶主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在林肯还未正式就职时,他们就公开发动了叛乱。有11个州相继宣布奴隶制是立国基础,并制定了宪法,宣布成立南方同盟,推举种植园奴隶主杰弗逊·戴维斯为临时总统,公开打起叛乱旗帜,拒绝与北方妥协,企图用战争的方式维护他们的利益。
最终,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美国终于在1861年4月12日,以南方军队公然炮轰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的萨姆特要塞为开端,南北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伊始
1860年开战前南北战争实力情况
北方(美利坚合众国)
南方(美利坚联盟国)
双方比例
人口
2200万
900万(300万黑奴)
2.4:1
军队人数
1.6万正规军(初期)
10万正规军(初期)
1.6:10
220万(末期)
100万(末期)
2.2:1
工业产量
91%
9%
10:1
GDP
75%
25%
3:1
铁路里程
约5万千米
约1.4万千米
3.6:1
南北双方的领导者
亚伯拉罕·林肯
杰斐逊·戴维斯
亚伯拉罕·林肯,(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80),第十六任美国总统,1861年3月就任,直至1865年4月遇刺身亡。美国经历其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和最为严重的道德、宪政和政治危机——南北战争。经由此役,他维护联邦的完整,废除奴隶制,解放所有奴隶,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并推动经济的现代化。也因此美国学界和公众时常将林肯称作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1808年6月3日-1889年12月6日,美国陆军军官、政治人物,因于美国内战期间担任唯一一任美利坚联盟国总统而知名。
1863年八月,戴维斯驳回李将军于盖茨堡之役战败后提出的辞呈。
1865年5月10日在佐治亚州的尔文村与邮政总局长约翰·辛尼格·里根以及前得州州长佛兰西斯·路勃克一同被捕获。
将领之间的差距是北方前期失败的因素之一
相对于北方,南方将领的素质较高。当时内战前,美国刚和墨西哥结束了一场关于领土争端的战争,结果是美国大获全胜,墨西哥割地赔款,而参加对墨战争的将领中大部分又出现在了十年后的内战中。美国将领南方居多,开战前900多名的美国陆军军官的三分之一和海军军官的四分之一加入了南方势力,大多曾在美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精锐实战派。反观北方政府为了控制军队,高等级军官较多由政客担任,一些州议员和政府部门官员等等。而且扩军速度极快的情况下,一些有背景出身的人一加入军队就是尉官和校官,大多数都没有上过战场,导致北方军队在前期作战中迅速被击溃。
罗伯特·李在视察前线
主要战场在南方控制地区爆发,开始南方军节节胜利的原因也是由于在本土作战,熟悉地形,当地民众支持易于补给。由于战争时间的持续,处于兵力劣势的南方军队开始转入防守阶段,为暂缓北方的进攻趋势不得不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对现有土地的庄园和仅有工业设施造成大量破坏。
南方联盟在国际上获得的支持更多
南北战争前夕,英国77%的原棉,法国90%的,俄罗斯92%的原棉来自美国。导致美国与英法的贸易矛盾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在北方发展了自己的棉花制造工业,既是原产地又可以国内加工,在世界棉花市场上英国无任何优势而言。与此同时美国为大力发展国内工业并提高关税,那么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的关税分配不平均”,就是南方并没有享受到国内工业制造的福利,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物资,但各州需要背负同样的关税。英法抓住这一点,在内战期间大力支持联盟国,在1961-1963年两国输出给南方仅仅枪支就40余万支,打压美国工业回到独立前殖民地的状态。
士兵素质是联邦的硬伤
军迷重演美国内战中的南军,相对于北方,南方士兵只有刚开战的几个主力军团有制式军服,随着战争消耗,南方兵源大多数是由农场主、牛仔和美墨战争的老兵组成,衣着五花八门,但由于南边黑人时有叛乱,人们大多保持尚武风气,集结后则是一支战斗力恐怖的军队。
- 南方对内战的准备已经有了10年之久,威廉·特烈斯考特在开战前的十年前就宣称“没有一个国家的政治成熟不是经过严酷而灼热的内战”。1960年大选期间,南方已经猜到林肯会获得大选的胜利,在南卡罗莱纳州已经有了“一分钟人”的民兵训练,各地乡镇成立了各种军事组织,在1962年实行历史上第一次义务兵制度保证兵力的来源。曾有人在战场上记录过,“一名南方士兵再被流弹击飞自己的左耳后,捡回并重新站到队列中”可见联盟军拥有铁一样的战场纪律。
- 北方这面,开战后政府通过大量的优惠政策吸引人们加入联邦军队,很多年轻人认为内战仅仅是做做样子的形式主义,不会发展到战场上流血拼杀,外加联邦政府的浮夸的政治宣传,南方叛乱的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士兵们在心理上就是一种骄纵的姿态。实际上战斗中,联盟军的战斗力之恐怖让联邦士兵甚至将领都大吃一惊,没有实战经验的北方士兵面对同伴的死亡和炮火轰炸中的残肢断臂,基本上是一触即溃的状态。
战争经过
“重点”进攻阶段
李将军认为,双方力量悬殊的状况,制定了以攻为守的战略,集中兵力寻歼北军主力,迫使北方签订城下之盟。而北方对战争准备不足,又采取了所谓的“大蛇计划”,把兵力分散在8000英里长的战线上,加上同情奴隶主的指挥官麦克莱兰采取消极战术,使北军连连受挫。
林肯政府在内战初期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恢复南北的统一,担心触动奴隶制度会把一些边境奴隶州推向南方叛乱者一方(西弗吉尼亚,肯塔基,密苏里州如果叛乱,从地理上讲会将华盛顿彻底包围,处于战略劣势),从而失掉边境诸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地区。由于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隶。因此,在内战第一阶段,北方在军事上连遭失败。
马那萨斯会战
1861年7月东战场举行马那萨斯会战。7月21日,北方发起向南方首都里士满进军的攻势,3.5万北方军队排着整齐的队形,在军乐声中向里士满进军。由于北方事先大张声势,认为南军不堪一击,加上这一天是星期六,于是许多华盛顿市民、国会议员、记者等身着盛装,携妻带子,提着装有野餐的篮子,有的坐马车,有的随军队步行,像过节一样,前来战地观光,看热闹。
南方军队2.2万在铁路枢纽马那萨斯列阵相迎。北方军队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向南军发起攻击,猛烈的炮火把南军阵地笼罩在烟雾中。北军继而跨过布尔河向对岸发起冲击。南军指挥官是名将杰克逊,他沉着指挥,击退了北军五次冲锋,再此战中获得“石墙”的美称。战斗十分激烈,由于双方军服几乎相同,一时敌我难辨,战场一片混乱。不久,南军9000援军赶到,发起反攻。缺乏训练的北军一触即溃,丢下大批枪支弹药逃回华盛顿。这一仗,北军损兵折将3000,南军损失不到2000。
南北拉锯阶段,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北方倾斜
林肯的伟大在于,在此阶段的三个措施,彻底扭转北方整个战略的颓势。1862年5月颁布的《宅地法》,1863年元旦林肯颁布《解放宣言》宣布解放黑奴,允许黑人参加北方军队。同年开始实行征兵法,以代替募兵制,增强了北方的兵力。同时,林肯调整了军事领导机构,实行统一指挥,任命格兰特为全军统帅。
总体的思想,就是用现有正统的法制地位,用法律条例来达到“攻心”的目的,在南方军队和现有地区制造混乱与恐慌。南方的这些黑奴主要负责生产和存备食粮、修复铁路、在农田与工场中作工、运输船只、挖矿、建筑防御工事以及从事看护工作和一般劳工。为了激发邦联内部黑奴们的不满,数以百万份的《解放黑奴宣言》在联邦占领的邦联属地流传。而且如同期望般,此消息透过口传方式迅速散播,并燃起人们对自由的希冀和造成大众的混乱,以及鼓励许多黑奴起身脱逃。1862年实行武装黑人的政策。因此,成千上万黑人报名参加北方军队,其中主要是南方逃亡的奴隶。
宅地法
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符合入籍规定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的外国人,为了居住和耕种,免费或缴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领得不超过160英亩的西部国有土地作为份地。耕种5年后,或5年内在宅地上居住满半年并按每英亩1.25美元缴纳费用者,所领取的土地即归其所有。
葛底斯堡战役,内战的转折点
罗伯特·李将军率所部北弗吉尼亚军团于钱瑟勒斯维尔战役击败联邦军后不久,李将军决定二次北侵。此一行动可打乱联邦计划中的夏日选举,可能帮助被围于密西西比维克斯堡的守军脱困,并使联盟军就食于边界之外的北方丰饶农场,以让饱受战火蹂躏的弗吉尼亚获得必要的休养生息。
联邦军方面,约瑟夫·胡克少将辖下的波托马克军团由七个步兵军、一个骑兵军及一个炮兵预备队组成,总兵力超过90000人。胡克少将前因钱瑟勒斯维尔战役惨败,又于李将军第二次北侵时怯战,林肯总统迅即以乔治·米德取代其职。
战争最终以北方的惨胜结束,联盟军此役之后彻底丧失进攻上的主动权转为战略防守。双方总共损失51000名兵员,包含阵亡、受伤、失踪、被俘者。南军在战役中伤亡2.8万人,北军伤亡2.3万人。
南军失败有一定原因是李将军的指挥习惯导致,在此之前由于杰克逊将军和李在战场上的默契配合,使李将军习惯只表达战术意图,具体如何实施都是交给副手来解决。但事实上,北弗吉尼亚军团的很多新兴将领在此之前没有军团领导的经验,不习惯其粗枝大叶式领导风格。所以这也是南军此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高贵的和平
南军葛底斯堡战役的失败后,联邦军队开始从战略防守变为全面反攻阶段,联邦的工业优势此时发挥到了极致,源源不断的军需补给枪支弹药从铁路线路运往南方,还有大量新征召的新兵。南方的联盟军则在内外交迫中不断瓦解,英国由于工人阶级支持林肯总统的解放黑奴政策使政府放弃干涉。
1865年4月3日,联邦军攻克里士满。李将军认识到失败已经是定局,高贵的他拒绝继续进行游击战术,认为战争是军人的职责,不应将战争的责任留给平民,于是4月9日率领同盟军2.8万人向联邦军投降,美国南北战争双方共牺牲75万人,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结束,美国重新恢复统一。
南北战争的意义
废除奴隶制,初步解放了黑奴。
联邦制的改变。确定了美国的统一原则,即联邦不可分离。把国家统一原则写进宪法
总统制的改变。林肯通过南北战争的战时指挥权极大加强了三权分立中总统的权力,可以说美国的强总统模式就是由林肯开创的。
两党制的最终确立。
文官制度的建立。1883年《彭德尔顿法》出台了,美国行政系统迎来了新的时代,确立了文官中立、两官分途、文官常任等原则,这是历史性的进步,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欧美国家年轻人不热衷于当事务官。
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解放了黑人的共和党长期把持着总统的宝座。美国的宪法也曾经部分是一纸空文,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并不意味着黑人真正获得了选举权。战后重建过程中,共和党政府还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为着眼点,最终向南方各州的白人精英做了大幅度的妥协。黑人被解放了,但是其经济和社会地位却依然低下,各州在黑人选举权方面层层设置限制,比如财产、教育程度等等,在投票期间,黑人选民还受到恐吓,甚至被残忍地杀害。
至今,种族主义和民族偏见依旧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个重要问题。
结语
还记得那个被跪压的佛洛依德吗?比弗洛伊德殒命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政治极化的加剧和政客的操弄,美国种族矛盾的伤痕恐将进一步加深,类似悲剧以后恐怕还会上演,让美国社会免于“无法呼吸”恐仍将长路漫漫。所谓“民主”,不过是一场精心装饰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