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古典>莫扎特生前所创的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
<初识古典>莫扎特生前所创的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
《安魂曲》第三章 震怒之日
作曲家 ·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惊人的音乐才华,被称为“音乐神童”。而在他短暂的35年时光中,他创作出了754部作品!
他在这个世界上停留的短暂的时间内,把那个时代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了极致,以深沉、甜美、动听的管乐乐章,以弦乐手极其细腻的肌肉运动,以完美的合唱团以及嘹亮凯旋的大鼓和小号奏出了人的耳朵所能听到的最细腻、最苦涩、最深沉、最高昂、最轻松和最沉重的韵律。(德国作曲家汉斯·维尔纳·亨策评)
作品 · 《安魂曲》
莫扎特的《安魂曲》,因为唱词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翻译为“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而被称为安魂曲。
低沉而缓慢的吹奏,伴随着阵阵平静和谐乐,把人们带进了庄严肃穆的教堂中,静静等待着即将开始的“安魂弥撒”。
关于《安魂曲》的创作由来有很多说法,最切合实际的应该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莫扎特疯狂地作曲,但《安魂曲》的创作却一直被他搁置,莫扎特只是在其他作曲活动的间隙中才写上几段。
就在去世前一天(1791年12月4日)莫扎特还邀请他的内兄申克与歌唱家戈尔(《魔笛》中萨拉斯特洛的扮演者)到家里为他演唱了《魔笛》的片断。
重病缠身只能卧床的莫扎特感到将不久于人世,他不愿意将未完成的作品留给人们,于是他强打精神又写了几段《安魂曲》的音乐,并将创作的意图向助手绪斯迈尔(Sussmayr.F.X.)作了交代,12月5日凌晨莫扎特去世。
(《莫扎特传》剧照)
莫扎特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开始着手请人续写完成《安魂曲》,她首先想到的是著名作曲家约瑟夫·艾伯勒(Eybler,J.)。
艾伯勒完成了《震怒之日》(Diesirae)与《落泪之日》(Lacrimosa)的配器,然后他将莫扎特的原谱交给了康斯坦采,表示无法完成这个重任,万般无奈之下康斯坦采只能求助于前面提到过的莫扎特的助手绪斯迈尔,最后就是绪斯迈尔由续写完成了整部《安魂曲》。
在这部作品中,莫扎特的创作意图得到了绪斯迈尔的贯彻,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虽然不够成熟,但绪斯迈尔的续写却是最忠实的,符合原意的。
在Diesirae(震怒之日)这章节,由莫扎特完成旋律谱,艾伯勒完成管弦乐配器,绪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