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周年优秀征文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观后感
建党100周年优秀征文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观后感
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
建党百年优秀征文
前言
近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中大才子佳人们用笔传承红色基因、抒发时代感悟。在此次征文比赛中,大家围绕主题,结合实际工作与个人经历,书写自己对百年党史的回眸与感怀,对党的精神的坚守与传承,为党的百年华诞送上一份独特的贺礼。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
此次征文比赛二等奖获得者、
中大医院麻醉科杜万秋护师的作品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观后感》
让我们一起跟随她
来到她的家乡
重温碾庄圩战斗的
历史故事
走进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1989年一颗心脏开始了跳动,我出生了。我出生在一个小镇,在这个小镇有我童年的美好记忆,有我难忘的求学时光,更有我们世代传承的红色精神。淮海战役作为中国解放战争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其规模之大其艰苦程度其歼敌之多影响之大首屈一指,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的地方就在我出生的小镇——碾庄镇,在这里有著名的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学党史颂党恩的同时也总是想起我的家乡,总是想起碾庄圩战斗纪念馆,想起我在小学生时歌颂铭记的革命先烈们,想起我在中学生时在纪念碑前成为一名共青团员的宣誓,十几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铭记于心。时光如梭,记忆里的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模糊而又清晰,清晰而又模糊。在这“新冠疫情”尚未取得最终胜利的特殊时期,愈发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五一小长假来临,我重回故里走进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缅怀先烈
迎着朝阳,怀着喜悦而又沉重的心情开始了我的红色之旅。我站在宽阔的大门口,巍峨耸立的纪念碑映入我的眼,刹那间一幕幕致敬先烈的庄严场景充满我的脑海,呼之欲出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流淌荡漾。我抬头仰望,碑身正面是刘少奇同志题写的四个鎏金大字“浩气长存”,左面是刘伯承同志的题词“淮海战役先烈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右面是陈毅同志的题词“淮海战役牺牲将士永垂不朽”。碑体四面上方各镶一枚红色五角星,碑座四周分别镌刻着支前、战斗、冲锋、胜利四副浮雕。曾经的我,仰望过,书写过,宣读过,碑上的文字记忆深刻,那么熟悉。
此时的我环顾一周,仔细端详,记忆中的纪念碑彻底清晰了,这段解放战争的历史画面重现了,脚下的青石阶变的平坦了,碑身四周的柏松更加顶天立地了。浮雕上的裂痕在雨水的冲刷下颜色不一,虽时隔多年再观,可革命先烈们的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依然感染着我,想想历时17天的浴血奋战,仿佛就在眼前,让我心潮澎湃,让我永生难忘。从石碑阶梯走下,脑海里想起那年“清明笛响震长空,举国同哀悼烈忠”的景象,我仿佛看见那时的自己,在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下,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捧着鲜花,意气风发,与共青团的同学们一起站在纪念碑前,入团宣誓,向革命先烈们致敬。
骄阳似火,阳光刺入我的眼,苍松翠柏下一片绿荫,纪念碑广场东侧排列着百米碑林,碑上镌刻着老一辈革命家、淮海战役的将士和著名革命人物的题词。纪念碑上的名字,一排排,一列列,我数不清,每一个平凡而又崇高,每一个简单而又厚重,像他们出征时那样整齐,像他们浴血奋战时那样坚挺,像他们为国捐躯时那样骄傲。我静静地站在烈士碑前,默默地看着这些烈士的名字,虽不认识这些烈士,可仿佛看到他们为了守固这片土地付出生命的壮烈景象。今天,我们和平美好的生活,都是这些烈士们英勇奋战用生命换来的,他们的名字雕刻在石碑上,更应该牢记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民族精神,为中国梦奋斗终身。
越过烈士桥来到纪念馆的南部,这里是一片松柏丛林,万古长青的松柏下长眠3600多名永垂不朽的烈士。两座大墓以一条甬道为轴,东西对称排列,分别安葬着512名有名烈士,他们的亲人每年清明都会前来追念。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却冲不淡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当年他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都已绿树成荫,小草青青。甬道南首正对将军墓的是一座无名烈士公墓,我的脚步徐缓而又沉重,记忆里这座无名烈士墓像一座土丘,现如今已经被修建成一座庞大的公墓,这些无名的烈士让我陷入了沉思,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的精神更应该被永远铭记。
我默默地向他们鞠一躬,正是因为这些先烈们的流血牺牲,保家卫国,才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的我们,应永远怀念先烈们,应永远崇敬先烈们,应永远铭记先烈们;后人的我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应懂得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沿着英烈湖,踩着青石路,看着青石墙,仿佛回到了中学时期。这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走了三年,那时每年的清明都会去陵园扫墓,为祖国献身的烈士们鞠躬,缅怀英雄,宣誓自己要好好学习,爱祖国,爱家园,争做一名好学生。
走着,回忆着,来到了陈列馆,陈列馆的外观和那时一样,青色的瓦,白色的墙,鲜红色的窗和大门,红色大门上方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记得以前参观,印象最深的是看到战士用的机枪、迫击炮、大炮、独轮车、剪刀、伤员包扎的纱布等等,我们高大威猛的历史老师用手帕遮盖住了自己眼睛,生怕我们看到他那湿润了的双眼,这些陈列物品是惨烈的战争最真实的铁证。精致的两层院落里,收藏着那时战争使用的兵器,展示了人民支前部队运输物资的照片,悬挂着战争部队的领军人物,虽是一张张灰色的照片,可描绘出军民艰苦奋战、团结一致的景象,体现了人民群众伟大的力量。
兵器广场上的坦克和飞机是以往留影的圣物,也是千千万万懵懂儿童对战争最深的记忆。科技改变世界,兵器广场现如今是 “浴血碾庄”的纪实展。碾庄圩歼灭战纪实展,以详实的资料、生动的画面和战略方针路线的详细讲解,真实地再现了碾庄圩战斗的战争全景。这里每一个村庄都是战场,每一片土地都是战场,每一名人民群众都是战士,看到架桥用的一张布满弹痕和勇士血迹的门板,看到运粮用的一辆全木头的独轮车。想起了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直到现在,许多人家建房子挖地基,盖蔬菜大棚,挖地沟,还能挖出一些生锈的枪弹残片。
这场战争出奇制胜的原因就是在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战士们、支前部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共同奋战取得胜利。为了缅怀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为了纪念那场烽火硝烟的战争,为了不忘碾庄圩战役的奋战历史,我们应牢记老百姓对解放军的全力支援,我们应铭记军民一家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我们应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华名族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历史书写于平凡人,时代在进步,我们既要铭记那些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人物,也不能忘记身边涌现出的平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