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为何日本不趁乱发动战争?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为何日本不趁乱发动战争?
20世纪30年代,在918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全面侵略当时的东北和华北地区。在七七事变后又进行全面侵华战争,而此时他们的对手是已经几乎统一全国的国民政府。将时间调回10年前,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日本刚取得一战的胜利兵锋正盛,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并未完全统一,甚至于正统的国民政府还仅仅占据广东这个地盘,北方更是直系、皖系、奉系和西北军轮流坐庄,各个省都是军阀割据的状态。这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绝对是占据关内的好机会,但为何日本没有选择对20年代军阀割据的关内出兵呢?
其实在小编来看,其根源还是出现在日本自己身上。
20世纪20年代关内军阀割据图
首先是,日本国内混乱
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国内实际上出现了大混乱。
日本政府对于当时的国内的环境是要维持稳定为主。20年代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众多,日本当局也在为清除日本国内的左翼势力忙得焦头烂额,根本就无暇顾及大洋彼岸的中国。
日本军警在抓捕日本左翼
雪上加霜的是在1923年的时候,日本还发生了让他们国力大损的一次大地震——关东大地震,大地震让东京70%左右的房屋受损,地震直接造成14万人伤亡,上百万人无家可归,当时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是这样描绘大地震下的东京。
那种味道和熟透的杏子差不多。他走在火灾烧过的废墟上,微微嗅到这样的气味,于是想着,伏天中的腐尸气味居然也不太难闻……他姐姐和异母兄弟的家都在大火中焚毁了……
大地震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巨大的,地震中的损失高达65亿日元,这相当于20年代日本2年的财政收入,也是当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军费的4倍左右。总之这场大地震让日本的经济遭受到重创,甚至于日本在30年代发动九一八的时候,人们还没从当时末世的悲观中走出来(这也是日本国内反对军部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没有多余的钱再去支援军部打仗)。
日本关东大地震后场景
而为了弥补日本在关东大地震中的损失,他们在经济上的举措是积极与其他各国展开友好的双边贸易,积极对外开放。因为这个政策是当时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推进和主持的,因此也叫 “币原外交”。
币原喜重郎
在币原的政策指导下,他们一方面积极承认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日本与英美等国协调以维护既得利益,主张加强与英美在能源、汽车和制造行业的贸易往来。而作为通商的回报,日本需要放弃在东亚地区称霸政策,唯英美马首是瞻。而日本的这种向英美低头的政策也让军部的“招核”男儿们不满,他们纷纷组建小团体对日本亲欧美的政客搞暗杀和破坏活动。不过即使如此,依然没能阻止日本在对外上的弱势问题。
而“币原外交”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大洋对岸的中国,他积极主张缓和北洋政府的关系(1919年学生运动让两国关系降到了冰点)。在改进两国关系后,20年代“日货”流通到了的关内的市场中,从生活用品到武器弹药,阎锡山、张作霖等人纷纷购买日本的武器,组建日货工厂等,上海等地的日本背景工厂也持续增加。
购买清一色日军装备的山西晋绥军
“币原外交”让日本整个20年代处于关东大地震后的复原期,再加上他们在一战的收益,让他们的经济快速发展。当然这虽然将日本从对东亚的武力扩张变成经济扩张,让他们暂时无暇觊觎中国的领土,但通过在20年代积累的财富,也为其后面的侵华奠定了经济基础,所以当时的东亚依然没有摆脱被日本惦记的命运。
其次是,日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在1918-1923年之间,日本在结束对青岛德军的进攻后,开始武装干预新兴的苏联政权,他们出兵西伯利亚和英美等军队一起援助在边境的白俄和捷克军队,这次作战虽然最高出兵才7万人,但是日本的常备轮番上阵,在付出了阵亡5000人之后他们灰溜溜的撤出西伯利亚。而在这次作战中的耗费的高昂军费,让经历过“关东大地震”的日本政府更加雪上加霜,内阁的大臣们纷纷要求军部没有维持这么大常备军的必要,于是在当时陆相宇垣一成的主持下进行了裁军,因为是大正年间的裁军,因此也被称之为“大正裁军”。
漫画中的日军在西伯利亚的阅兵式
规定了将仙台十三、名古屋十五、姬路十七和久留米十八师团裁掉,日本只保留17个常备师团(侵华日军甲等师团原型)。这次裁军让日本的常备陆军变成了25万人,这也大大减轻了日军的财政压力。当然裁军之后日本陆军的任务也从对外作战变成了和平时期的常规驻军。而仅靠着25万的常备陆军,是无法对当时的中国军阀们进行作战的,在20年代光占据东北和山东的张作霖所部军队就达到了33万人,而且武器精良,在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唐生智和北方冯玉祥和阎锡山率领的军队也是10-30万不等。故而当时的日本仅靠着裁军过后的25万军队根本就无法对当时的北洋军阀们形成威胁。
大正裁军后的精锐日军
结语
当然了日本在20年代没有对当时的中国没有开展实际性的侵略活动,固然有它主力发展经济,以及裁军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有关。但这并非是他们良心发现,而是他们在酝酿下一次的战争准备。
在经济实力慢慢恢复的时候,日本在20年代趁着经济危机经过田中奏折过渡到了“总体战”的体制中,他们一方面开始实行展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通过裁军余留下来的军费转移到飞机、坦克等新式的研制和装备上,宇垣一成甚至提出了全民皆兵的概念,对全国大中学生和城乡青年实行军训,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他们10年之后爆发的大战铺路。
20世纪20年代这短暂的十年,虽然因为日本原因一定程度上延缓他们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进程。但蓄力之后的他们却在“养精蓄锐”之后,带头挑起了人类史上最大浩劫的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