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殉葬的嫔妃们,为何尸骨呈八字形?
朱元璋殉葬的嫔妃们,为何尸骨呈八字形?
说到古代的一些殉葬制度真的太恐怖太恐怖了,把活人拿去殉葬的都是很常见的,到底有多么的恐怖呢?我们不妨来看看朱元璋的殉葬坑,话说朱元璋出土的殉葬坑里面的尸骨都是呈八字型的,那么这到底是为啥啊?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真实的内容其实真的挺让人觉得恐怖的!
“朱元璋陪葬的女子双腿都被掰开,呈八字形”,这是因为古代的一种非常特殊的陪葬方式。这些陪葬的女子被致昏后,为了保持死后容貌不腐败,需要立即将水银灌注在这些女子的后脑,因为这些女子还是活人,神经反射还存在,所以就呈现出“八字形”。可以想象这样的殉葬制度是何等的残忍啊!
“人殉”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但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的“人殉”制度。中国的“人殉”制度原始氏族社会开始,历经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发展时期,最终消亡,这也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一、“人殉”最早的历史起源
距今1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内,发现了上古时期最原始的殉葬形态:一个青年女子、一个中年女子和一个老人,随葬品仅有燧石、打磨过的石器工具和穿孔的兽牙装饰品,这是原始氏族社会人殉葬的最原始形态。
二、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殉制度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渐出现了奴隶主等贵族阶层,这些人为了死后依然能够享受着生前的富足生活,所以丧葬采用大量的奴隶来殉葬。这一历史时期的殉葬以殷商、西周最为典型!
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发掘的一个中型王室墓葬。在其周围发现人祭坑1400多个,殉葬的奴隶多是未成年的儿童,有的被砍头或锯手、足等,惨不忍睹。这绝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三、历经春秋战国、到了汉朝以后,人殉制度才逐渐降温
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战争的因素,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凋敝,人口凋零。这个时候,统治者普遍接受儒家思想,较少采用人来殉葬,人殉葬制度较之殷商、西周时期已经大为减少了!
《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据此文献记载,当时已经有人采用木俑来代替人殉葬了。比如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正式下令废止人殉,开创了在国家层面出台正式法令禁止人殉葬制度的先河,这一历史善举也被史官记入史册!
四、历史进入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历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直到隋唐宋时期
这一历史时期,由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以后,“不杀生”的佛教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也得到封建统治者的认同,人殉葬制度趋于消失。
五、到了明朝,为什么朱元璋重启了殉葬制度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重新开启了消失一千多年的殉葬制度,这是为什么呢?
一种说法是,朱元璋详细分析历史之后,认识到后宫干政的风险极大,像西汉时期的吕雉、唐朝的武则天等等,为了使后代能够顺利接权,他绝对为接任者扫清障碍,因此重新开启了殉葬制度。
二种说法是,元代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它的丧葬制度较之中原王朝比较原始落后。在马可·波罗的记载:成吉思汗死后,在运送灵柩的途中,残忍的将途中遇到的2000多人杀死作为殉葬者,还将40多名生前服侍过成吉思汗女人也杀掉殉葬。
元朝建立之后,继任者依然采用人殉葬制度。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这种观念依然深入人心,所以他也顺利成章的元朝这种制度。
根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太祖崩,宫中有多从死者”。
至于具体人数,一般采信明代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上的数字: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在明英宗朱祁镇执政时,废除了“人殉葬制度”,他的继任者明宪宗也没有继续推行人殉葬,在这两位皇帝的坚持下,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在明朝终于画上了句号!
中国历史上的人殉葬制度在明朝短暂兴盛,又转向衰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今天我们向封建陋习宣战,提倡绿色环保丧葬,这也是社会赋予我们新的历史职责!
参考文献:
1、《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01期 黄展岳《明清皇室的宫妃殉葬制》;
2、《文史天地》2008年06期 兰殿君《野蛮的殉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