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为什么赐刘凤诰探花?刘凤诰是如何应对的?
乾隆帝为什么赐刘凤诰探花?刘凤诰是如何应对的?
刘凤诰(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清朝时期官员,乾隆称刘凤诰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称他为“江西才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789年,在庄严肃穆的大殿上,乾隆皇帝正在选拔人才,这时候,他看见了一个容貌丑陋的人。
乾隆乍然一惊,反应过来之后,对此人很不喜,因为第一印象很不好,而且在当时,本来就有规定,五官不全者,是不能及第入仕的。
可是这个人却出现在了大殿之上,乾隆也不想落下一个以貌取人的名声,于是决定试一试此人,最好可以让他当不了官。
乾隆思索了一下,出题挖苦此人的容貌道:“独眼不登龙虎榜”,但是不承想这人竟然对出了下联,还让乾隆暗暗佩服,赐此人为探花。
这个人就是刘凤诰,他的下联到底有多精彩呢?他又为何是独眼呢?
一、年少聪慧,却遭遇飞来横祸
1761年,刘凤诰出生在江西赤山镇观泉村,刘凤诰此时并没有容貌上的缺陷,可是他的母亲身体差,在生下刘凤诰后,不到4年就撒手人寰。
刘凤诰的母亲去世前,交代刘凤诰:“要好好读书”,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但经常不在家中,刘凤诰时常没人管教。
刘凤诰小时候的胆子也比较大,在他很小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戏班子演戏,演戏人的扮相比较夸张。
一出场的扮相就是凶神恶煞的,为了互动,还要找观众配合,假意说要斩杀一个小孩子,周围的一个大人,就哄刘凤诰上戏台去,说:“小孩,去找包子吃”。
刘凤诰一点也不怕,就这样跑上去了,还找了一圈,没找到吃的,就这样大摇大摆地下台了,周围的人见这小孩如此胆大,觉得刘凤诰长大后,一定有一番作为。
因为家境贫寒,长辈需要为生计奔波,可是刘凤诰一直无人教导,也不是办法,于是将刘凤诰送去了家庭比较富裕的舅舅家。
有了正确的引导后,刘凤诰也逐渐成熟起来,但是常年的寄人篱下,和母亲的遗愿,让他比较早熟,懂事,学习也非常认真。
刘凤诰广泛阅读,小小年纪就十分有文采,常常能够出口成章,并且刘凤诰能言善对,因此他的聪慧也渐渐被大家知晓。
在一年春耕之时,刘凤诰正从田埂上经过,就有一个颇通文墨的老人,认出了这位著名的神童,当下就想试探一二。
于是老人就叫下了刘凤诰:“你能对一下我出的对子吗?”刘凤诰就停下了,点了点头。
老人出题道:“禾秆绑秧父抱子。”刘凤诰苦苦思索,正巧一个少女提着一篮子嫩笋经过。
刘凤诰突然有了灵感,对出下联:“竹篮盛笋母怀儿”,老人听后,觉得下联对得十分精妙,大声称赞,周围的人也无不叹服。
刘凤诰的名声也传得更远了,到刘凤诰12岁时,刘家觉得刘凤诰一直住在舅舅家也不太好,于是将刘凤诰接回了刘家。
刘家也发现了刘凤诰的聪明才智,开始用心培养,但是作为小孩子,又从小声名远播,因此刘凤诰也会有顽皮的一面。
一次刘凤诰与同乡的人比试射箭,刘凤诰本就优秀,做什么都名列前茅,他自信,自己的箭术一定是最好的。
于是箭还未落下,刘凤诰就迫不及待地知晓结果,于是仰着头追着箭跑,却没想到,箭忽然改变了方向,直直地向下落。
恰好落在刘凤诰的眼睛上,脸也被划伤,刘家立马寻医,为刘凤诰医治,当时的医疗技术落后,医生只能遗憾地说:“疤痕去不了,这只眼睛救不回来了”。
突然之间的巨变,刘凤诰成为毁了容貌的独眼侠,刘家人对待刘凤诰也不如之前那么友好了。
刘凤诰变得迷茫起来,他今后应该怎么办呢,就要这样认命吗?刘凤诰不愿意。
他想起了母亲的遗言,他不能沉沦下去,于是刘凤诰重新振作,继续读书,他想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一心赶考喜提探花
上天是会眷顾每一个努力的人的,在刘凤诰13岁的时候,他遇见了自己的第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就是蒋元益,蒋元益是1774年来到江西的,他在这里担任学政,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蒋元益功绩平平,并不是乾隆面前的红人。
而且还被乾隆说:“无甚出息”,但是蒋元益也一直没有什么过错,所以他做官应该还不错。
在来到江西后,蒋元益就知道了刘凤诰,对于乾隆的贬低,蒋元益心中还是有些郁闷的,于是在看到这个聪慧的刘凤诰后,就将他收为弟子。
之后刘凤诰就跟随蒋元益学习,蒋元益还时常补贴刘凤诰,对待刘凤诰就如同自己的亲孙子一般。
刘凤诰也投桃报李,十分认真,勤奋练字,刻苦钻研文章,在15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3年之后,又考中了举人。
成为举人之后,刘凤诰也有心进入官场历练一番,可是因为相貌的问题,地方的官员一直嫌弃刘凤诰。
刘凤诰迟迟没能进入官场,但是刘凤诰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专研学问,他知道,自己的容貌无法改变,是一个硬伤。
那么唯一能够弥补的,就是用更加强大的知识,去填补这个硬伤,弱化自己的缺陷,他将目光放在了殿试上,他知道,这可能是自己唯一的机会。
在1781年,刘凤诰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个贵人,这个贵人叫李湖,他十分欣赏刘凤诰的诗。
读到他的诗,李湖仿佛与此人神交已久,在还未见人之时,就将刘凤诰定为了自己的女婿。
从此刘凤诰有了依靠,开始向殿试发起冲击,他考了3次,前两次都没有上榜,第3次考的时候,已经是1789年了,刘凤诰28岁。
三十而立,因此刘凤诰十分忐忑,可是考试的时候,刘凤诰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因为刘凤诰只有一只眼睛,因此视力较弱,读题也比别人慢一些,而且刘凤诰的眼睛一直没有痊愈,时常会有隐痛。
在考试即将结束的时候,刘凤诰还没有答完题目,当时的监考先生本欲强行收卷,刘凤诰心中也十分着急,一直奋笔疾书。
刘凤诰这里的异样被监考官常青发现,于是准备过来解决问题,他过来看过刘凤诰的文章后,心中赞叹不已,又见其书法十分有风骨,因此对刘凤诰十分有好感。
于是破格准许刘凤诰答完试卷,还找人点上蜡烛,希望为朝廷招收这个人才。
刘凤诰也没有辜负常青的期待,他的文章和字体被批卷先生欣赏,将他的试卷呈上了乾隆的案牍。
乾隆看过之后,对刘凤诰印象十分深刻,觉得他的文章写得很不错。
可是刘凤诰面见乾隆的时候,却让乾隆吃了一惊,刘凤诰竟然是个样貌丑陋的独眼人,乾隆有点不喜。
但是乾隆又不想让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以貌取人的短见之人,于是决心为难一下刘凤诰,这样自己就可以让刘凤诰落第,自己也不必为难。
于是说道:“平素听闻你才高八斗,那朕便考考你,若是有真才实学,那么朕就重用你,反之,你就不要怪朕,不识你这个人才了。”
刘凤诰却听出了话外之意,他明白,此次面试,不成功便成仁,刘凤诰回答道:“草民遵旨”。
因为乾隆不喜他的外貌,于是挖苦道:“独眼难登龙虎榜”,此句明确表明了,乾隆觉得刘凤诰不配当官。
刘凤诰也听出来了,但是他不能退缩,于是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刘凤诰意在告诉乾隆,即便自己身体有缺陷,但是仍有一腔报国之志,体现了自己身残志坚的意志,表达了强烈的自信心。
不得不说,刘凤诰是大胆的,但是这种大胆,却让乾隆对刘凤诰产生了好感。
于是乾隆兴趣盎然地再出了一个题目:“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是摘星汉。”表达了自己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伯乐。
而刘凤诰稍微思索了一下,马上就对出了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这样的下联,让乾隆十分高兴,认为刘凤诰的确是个有才之人,于是说道:“刘凤诰果然才识过人,既然说出探花郎,那么你就做这个探花郎吧”
所以,即使刘凤诰相貌本身有缺陷,但是他还是凭借自己的才能,成功进入了官场,当上了探花郎,还在皇帝心中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
刘凤诰号金门,之后,在一次宴会中,刘凤诰深得乾隆的心,于是乾隆夸赞刘凤诰,五行首为金。
刘凤诰当即拍了个马屁,说:“八卦乾为天”,让乾隆十分舒心,刘凤诰也因为能力不俗,情商比较高,在官场一时间如鱼得水。
也是因为刘凤诰的才学,乾隆还封刘凤诰为“江西大器”。
三、成为探花之后
刘凤诰因为自己科举的名次,前途坦荡,成了翰林院的编修,刘凤诰在翰林院内潜心工作,鞠躬尽瘁,两年后考察政绩,刘凤诰获得二等,被提拔为侍读学士。
但是刘凤诰并没有投身实践,乾隆也想锻炼刘凤诰一下,于是让刘凤诰出任了提督广西学政。
但是对刘凤诰并不是贬官,而是提拔了刘凤诰以侍讲学士出任学政,体现了乾隆对刘凤诰的信任。
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7年,后来嘉庆帝成了新的皇帝,对待刘凤诰,仍然十分信任。
嘉庆觉得刘凤诰十分擅长选拔人才,于是任命刘凤诰为山东学政和山东乡试考官,顺便去整顿一下文风。
在第二年,嘉庆就提拔了刘凤诰,让其担任内阁学士和礼部侍郎,但是一路青云的刘凤诰,还是因为外貌被人轻视。
虽然外貌有缺陷,但他的性子却格外的刚直,对待阿谀奉承的宦官,十分不喜,因此宦官对待刘凤诰也亲近不起来。
一次刘凤诰与一位宦官出城办事,这个宦官一路上阴阳怪气,想要打压一下刘凤诰的气焰,于是伺机嘲讽。
在开始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乞丐,想要嘲讽早年刘凤诰的贫苦,于是故意询问道:“刘考官,那乞儿的篮子有什么用”。
但刘凤诰并没有起疑,于是回答道:“盛东西”,宦官故意刁难,为什么不是盛南北呢?
刘凤诰明白过来,这是想试探自己,刘凤诰想着不能让宦官看了笑话,于是仔细思索了一番。
刘凤诰回答道:“东西方位为金木,都是有形之物,而南北方位为水火,是无形之物,无法盛入竹篮,因此叫盛东西。”
如此一番回答,有理有据,让宦官一时之间无法反驳,但是又不想落了下乘,于是一路上便绞尽脑汁的“考教”刘凤诰。
刘凤诰见招拆招,怼得宦官哑口无言,正在争论之时,刘凤诰不小心碰到了什么东西,但是他眼神不太好,于是只能停下仔细看。
宦官见是灯笼,又看到刘凤诰艰难辨认的样子,不禁想要挖苦一番,于是说道:“独眼龙,打灯笼,灯笼照着独眼龙。”还讽刺道:“探花郎可要小心一点”。
独眼可以说是刘凤诰的心结,不承想,这个宦官竟然如此取笑自己,心中十分厌恶,想要反击。
却没想到,这宦官得意忘形之下,竟然踢到了农妇的簸箕,还不小心摔了一跤,崴到了脚。
刘凤诰当即就讽刺到:“公公可要小心一点呀,跛脚鸡,跳簸箕,簸箕压了跛脚鸡。”
不仅押上了这位宦官的讽刺,还让这个宦官成功闭了嘴,这一路上也不再多言,规规矩矩地一起办完了事。
不过好景不长,一次刘凤诰醉酒,写了一首诗,想要发泄心中对宦官的不满,还在诗中写道:“山高皇帝远,人少畜生多。”
这一句话被有心的宦官听见,报告给了皇帝,皇帝心中十分不喜,朕如此信任刘凤诰,却不想刘凤诰竟将自己与畜生比较,太过乖张,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而且在当时,刘凤诰在浙江督学时,有一个盐商花重金贿赂,只为让自己的儿子通过科举。
而刘凤诰参与了其中,同意改卷,还帮助他们去贿赂库丁,嘉庆听闻此事,对刘凤诰十分恼怒。
觉得刘凤诰罔顾自己的信任,于是想要重重的惩罚刘凤诰,将刘凤诰发配去了偏远的黑龙江。
在黑龙江的几年,刘凤诰常常饮酒作乐,与朋友时常作对,他不再像以前一样汲汲营营,在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他变得平和了许多。
刘凤诰以匠心致初心,开始把重点放在研究学问上,写了许多诗词,写的《谢折》让嘉庆不由赞叹:“刘凤诰的文采愈发好了。”
在黑龙江时,刘凤诰也沉淀了下来,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路,于是写下了许多诗词,命名为《存悔斋集》。
1813年,嘉庆又交给刘凤诰差事,刘凤诰秉公查办,处理得十分恰当,而且当年刘凤诰其实也没有收受贿赂,于是嘉庆又有了启用刘凤诰的心思。
正在1818年,嘉庆就重新以编修的职位,复用了刘凤诰,刘凤诰十分尽心,但是可惜,眼疾让刘凤诰的身体每况愈下。
身体的羸弱,让刘凤诰实在不能继续工作,于是在60岁的时候,辞去了官职,准备去扬州安度晚年。
虽然是悠闲的晚年生活,但是刘凤诰没有完全躺平,而是继续钻研学问,留下了许多作品。
其中他花费心思最多的,就是自己老师未完成了《五代史补注》,这篇补注极为耗神。
刘凤诰身体本就不好,一次在夜晚刘凤诰正奋笔疾书时,身体发出了警告,刘凤诰吐血黑如墨。
在吐血不久之后,《五代史补注》也差不多完成,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刘凤诰则离开了人世,享年70岁。
刘凤诰的一生,虽然在官场浮浮沉沉,但其实他为官还是十分清廉的,他可以说是平生志节、年老弥坚。
在为官期间,向家中寄的银两并不多,只有一百银纹,因此刘凤诰也十分愧疚,自己对家中没有回报。
于是特地说明,银子全由族中分配,也不需要家族一些形式主义,去讨好他,刘凤诰只是写了家训,希望族人遵守。
这些家训严格,十分注重教育和德行,因此在家训的鞭策下,刘氏家族也涌现了一些人才。
其中有刘洪辟,是出名的乡贤,高风亮节,因不愿与贪官同流合污,辞去官职,回乡设立了县志馆,回馈家乡。
刘凤诰的精神与意志,通过他的故事,一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结语
人皆有爱美之心,亦皆有笑丑之心,如今这个社会很注重外表,因为第一印象可以吸引别人。
但是漂亮只能吸引一时,人们更多的是忠于才华,陷于人品,所以我们要用客观的眼光看待外貌。
刘凤诰也告诉我们,即使外貌有缺陷,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用才华弥补自己的不足,用坚持走向成功。
美也不止外貌,美本身是一种主观感受,其实刘凤诰也很美,他的坚持,他的气节,他的呕心沥血,他的刻苦钻研,这些无一不述说着,美其实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