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七尺等于多少厘米(7尺等于多少长度怎么算最准确)

古代七尺等于多少厘米(7尺等于多少长度怎么算最准确)

在现今留存的史料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能见到“七尺之躯”这个词语,亦或是在今人拍摄的许多古装影视剧中,形容男子身高之时也时常会说“堂堂七尺男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一部名叫《知音》的爱情电影广为人知。电影讲述了近代著名爱国将领蔡锷与小凤仙之间的一段爱情故事。

其中蔡锷在离京返滇与小凤仙诀别之时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这里蔡锷也用了“七尺之躯”来表达自己不会因为儿女情长而放弃报国救国的家国志向。

众所周知,按照我们今天的市尺,一尺约等于33.3厘米,若按此计算的话,“七尺”就有两米三有余。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是作为古代男子的平均身高代名词,如果是两米多的话,那古人个个都是可以去打NBA的巨人了;

二是史书中也记载了很多身高达到八尺或九尺的人,比如说邹忌、项羽、张飞都是身长八尺,而吕布身高九尺,还有孔老夫子更是夸张,身长达到了九尺六寸。

如果按今天市尺来换算,那他们的身高都达到了两米六以上,甚至超过了三米,难以想象。既然不可能。

那么古人所说的“七尺之躯”到底是多高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七尺之躯”的最早出处。

“七尺之躯”的最早出处

翻阅史籍,关于“七尺之躯”的出处,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意思是说,“小人”(与圣贤君子相对)治学,所学的知识只是从耳朵进,然后从嘴巴出,而口与耳之间只有四寸距离。

根本没有入心入脑的真治学,更无法达到“以美七尺之躯”的修身养性功效。

这里荀子用“七尺”与“四寸”相对,而“”与“口耳”相对,用来类比讽喻“小人”治学时的急功近利。

此后,“七尺”便成为后人对古代男子平均身高的普遍认识,而“七尺之躯”也逐渐成了古代男子的一种代称。

作为一个固定成语,在后来的使用中,其涵义实际上与身长高矮没有什么关系,而多用以形容男子汉、大丈夫不肯随便向人屈辱低头的一副体态,也称为“七尺昂藏”。

《旧唐书.太宗纪上》中云:“夫岂不爱七尺之躯,重百年之命?谅由君臣义重,名教所先,故能明大节于当时,立清风于身后。

明代宋濂在所著《文原》中也说到:“余诲人以文,丈夫负七尺之躯,其所学者,独文乎哉?

从中可见,“七尺之躯”在后世的应用中,除了代指男子身体躯干的浅表意思外,更多的称为了带有“褒义”色彩的对“君子”或“大丈夫”的一种代称。

这一点,在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多有所见,例如老舍《小动物们(鸽)续》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检点残军,自叹晦气,堂堂七尺之躯会干不过个小小的鸦虎子。

孔子的身高之谜

好了,抛开“七尺之躯”的延伸涵义不谈,我们言归正传,说一说古人的身高之谜。

说到这个,正如文章开篇所说,有一个历史人物的身高那是绝对的“鹤立鸡群”,他就是老夫子孔丘,就连吕布、关羽等猛人在身高上都占不到半点便宜。

关于他的真实身高历来争论不休,而且各有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看法一:认为孔子身高是九尺六寸,依据是《史记》记载。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的形象总共有三处一是“生而首上圩顶”(即头顶中间凹陷);二是“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三是“如丧家之犬”。我们重点来看第二处,说孔子身长九尺六寸,被人们取了外号是“长人”。

这样的身高,不论使用何种度量标准,那都是绝对意义上的“高人”,称其为“异人”都不为过。

九州配图:《史记.孔子世家》

看法二:认为孔子身高是七尺九寸,依据是考古发现的“屏风”。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孔子的身高的争议基本都聚焦于“换算标准”上,也就说,这个九尺六寸换算成今天的长度标准到底是多高,而绝少对“九尺六寸”这个数值提出太多的疑问。

主要原因在于《史记》这部史家绝唱的历史书的权威性。然而这样的情况,随着江西海昏侯墓的发掘出现了新的争议。

2015年,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一面记载了孔子生平的“屏风”,据说其中就有关于孔子身高数据为“七尺九寸”。

这样的数据,与原本大家所普遍认定的“九尺六寸”的出入较大,致使孔子的身高之谜更加扑朔迷离。

我国古代的长度度量标准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定变化。

据学者考证:周朝时期,一尺是23.1厘米,但不同国家也有不同,例如鲁国出土的鲁国尺就显示,一尺约合今天的20.5厘米,而出土的楚国尺,其一尺约合今天的22.7厘米;

秦代沿袭周尺,一尺是23.1厘米;西汉继承了秦朝衣钵,其一尺是23-23.6厘米,平均为23.2厘米;隋唐时期,一尺在30厘米左右;而到了两宋时期,一尺才超过30厘米接近现代。

我们知道,孔子出身在春秋时期的鲁国,而《史记》成书于西汉时期,海昏侯墓也是西汉时期的墓葬。因此,对应上述两种观点,我们使用上述的度量标准进行核算,可以得出如下数据:

九尺六寸:按鲁国尺,孔子的身高接近一米九七;而按周尺和西汉尺,孔子身高超过两米二。

七尺九寸:按鲁国尺,孔子的身高仅为一米六二;而按周尺和西汉尺,孔子身高约合一米八三到一米八六。

针对上述两种看法,九州以为,孔子的真实身高应该为一米八三至一米八六之间比较接近现实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大致有如下三点:

其一,无论是《史记》还是“孔子屏风”记载生平,按道理不会使用鲁国尺作为标准。

道理很简单,一部《史记》涉及的人物无数,司马迁对很多人物的简介之时都有描述其身高体貌的记载,因此不可能说在介绍孔子之时按鲁尺标准。

而介绍项羽之时使用楚尺,正常来说,应该会统一使用周、秦、汉时期大致相似的标准度量,即一尺约合23.1-23.2厘米。

此外,如果按照鲁国尺,那根据“屏风”所载的孔子“七尺九寸”的身高也就是一米六二而已,根本不足为奇,和众多其他史料记载相悖了。

其二,超过两米二的孔子与其他史料记载的情况不符。

西汉时期著作《淮南子》对孔子有这样的总结:“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足蹑与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

意思是说,孔子智慧超群、勇武过人,除了力大能举城门门栓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跑得比野兔还快。很难想象,一个超过两米二的人能够敏捷迅速到比野兔还快,这是有悖常理的。

此外,无论是在《论语》中还是先秦的其他典籍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孔子力大无穷、勇猛矫捷过人之外,关于其超高的身高没有一点文字痕迹。

这就不太符合常理,要知道孔子门下弟子众多,面对这么一个超过两米的老师,至少也应该有学生与孔子的相关对话,或是发生一些轶事才对啊,然而并没有。

其三,在当时那个年代,超过一米八的孔子已经是惊为天人了,后世存在着对其美化甚至神话的倾向。

这一点,特别是在西汉“独尊儒术”之后,随着儒学成为了当世显学,孔子几乎成为了世人眼中的“圣人”,对其的美化自然也符合史家之笔法。

比如说孔子母亲外出游玩梦见神仙然后便怀孕生下了孔子,这就类似于对很多开国皇帝的神话一样;再比如在孔府档案中,描述孔子形象时说,先生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

古代的“围”指的是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大约30厘米,那么十围相当于三米,简直不可想象,孔夫子要是听说后人把他的腰围写这么大,估计会气坏的。

综上可见,根据相关史料的佐证,真实的孔圣人,其个头确实不小,但并没有九尺六寸那么高,其实际身高以“屏风”所载的“七尺九”比较符合史实和客观常理。

为了提升孔圣人的光辉形象,汉代时期的文人就对孔子的身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大。

古人常说的“七尺之躯”到底有多高?

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人们对于古代人的身高存在疑惑和争议,主要源于对古代长度度量标准的不了解而带来的认知模糊。

实际上,古代所说的“七尺男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其中玄机就在于古代一尺的长度和今天有着较大的区别。

如前所述,“七尺之躯”的提法最早见诸于战国时期的典籍,而后来变成一个固定的用以形容男子的成语被长期沿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考究“七尺之躯”具体有多高之时,应当把重点放在周、秦、汉时期的度量标准上。

而实际上,这三个阶段的长度度量标准是基本相近的,其中周代和秦代标准的一尺等于23.1厘米,而汉代略有变化,基本在23-23.6厘米左右,差别不大。

如果按照一尺等于23.1厘米来估算的话,那么史料中记载的人物身高便有了答案:

春秋时著名的齐相晏婴是有名的矮子,“长不满六尺”,也就是说,身高不足一米四;

战国时齐国还有一个大臣淳于髡(kun),“长不满七尺”,其身高不足一米六;

战国时齐国著名的帅哥邹忌,“修八尺有余”,被形容为“形貌昳丽”,说明其身高超过了一米八五;

前面说的西楚霸王项羽,“长八尺有余”,说明他的身高也是超过了一米八五,加上他天生神力,出自将门,自然非常威猛。

吕布,《三国演义》中说他“身长九尺”,如果真实的话,那他身高达到了两米出头,确实非常高大威猛,难怪他打别人都是秒杀。

照此测算,那么古代所说的“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就是23.1厘米*7约等于一米六二。实际上,这一点与今天的墓葬考古的考证相符。

根据秦汉时期的墓葬考古研究发现,当时的男性平均身高大多在一米六八,而女性的平均身高约一米五二,和我们的推算是比较吻合的。

至于说考古发现的平均身高比推算的平均身高略高,主要的原因在于墓葬主人大部分都是贵族,从小营养肯定比较好,自然会比普通百姓的身高略高一些。

如果按全社会的情况来统计的话,那么一米六二的身高是比较合理的。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你这么算也不对啊,你看看秦陵兵马俑的身高很多都在一米八五以上啊。的确,去参观兵马俑时,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兵马俑都很高。不过,我们忽略了三点:

其一,这些个兵马俑都是带有十几厘米高的底座的。除去底座净量的话,兵马俑的实际身高基本在一米七-一米八之间。

其二,兵马俑的原型都是兵士,而且还是皇帝身边的禁卫军,本身都是优中选优的兵士集合,身高上肯定会比普通人要高的多。

九州配图:兵马俑

其三,作为陪葬兵俑,在设计和陶铸之时,为了显得更加的威武雄壮,有意的适当拔高也实属正常。

因此说,兵马俑的身高是并不能代表当时秦代社会男子的普遍身高情况的。

​古代房价究竟是什么样的 明朝的衣服比房子还贵
​古代房价究竟是什么样的 明朝的衣服比房子还贵

古代房价究竟是什么样的 明朝的衣服比房子还贵 你真的了解古代房价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现如今房价是当代人十分头疼的问题,那么古人是否也为房价头疼呢...

​司马懿被夺了军权,为何还能兵变成功呢?

司马懿被夺了军权,为何还能兵变成功呢?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混战,最后成了个三国鼎立的局面,没成想到了后期被司马家给摘了桃子。曹蕊临死前,是让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

​七王之乱对汉朝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呢?

七王之乱对汉朝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呢? 汉朝初期发生过一件叛乱之事,史称‘七王之乱’,那么七王之乱的发生原因以及对汉朝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呢? 事情发生在汉景帝时期,汉景帝...

​金朝著名大将郭虾蟆有什么法宝?
​金朝著名大将郭虾蟆有什么法宝?

金朝著名大将郭虾蟆有什么法宝? 金朝著名大将郭虾蟆有什么法宝?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金朝有一个著名的大将军,名字比较奇怪,叫做郭虾蟆(hámà),他们的...

​古代平民吃盐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看完别再被电视剧给骗了
​古代平民吃盐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看完别再被电视剧给骗了

古代平民吃盐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看完别再被电视剧给骗了 对古代平民吃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昨天看了一部古装剧啊,我们暂且不谈论电视...

​古代打仗声势浩大 双方打仗真的有百万大军吗
​古代打仗声势浩大 双方打仗真的有百万大军吗

古代打仗声势浩大 双方打仗真的有百万大军吗 对古代打仗,双方真的有百万大军交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对于中国古代战争的描述都是“兵...

​把小偷称为“梁上君子”,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把小偷称为ldquo;梁上君子rdquo;,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梁上君子”这个成语很多人都知道,相传有个小偷去一个县长家里偷东西。小偷爬上房梁,打算等到晚上下手,不过被县长发...

​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是谁发行的?为何如此值钱?

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是谁发行的?为何如此值钱? 相传清嘉庆年间,一位收藏家以高价求得一枚轻薄如榆树之荚的“榆荚钱”,被很多人嘲笑,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这位收藏家却用...

​纸车加油灵异事件是真的吗(纸车加油事件是真实是假真相)
​纸车加油灵异事件是真的吗(纸车加油事件是真实是假真相)

纸车加油灵异事件是真的吗(纸车加油事件是真实是假真相) 从古至今,逢年过节时总会有人给已故亲人焚烧纸钱,这已经算是民间习俗了。而现代人的脑洞大,不仅烧钱还烧车!奔驰...

​秦王朝怎么扛不住一场农民起义?
​秦王朝怎么扛不住一场农民起义?

秦王朝怎么扛不住一场农民起义? 秦王朝怎么扛不住一场农民起义?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只有一个原因,这50万精锐还不够保家卫国的人手呢。南有赵佗,北有...

​永徽之治可以和贞观之治相提并论吗?

永徽之治可以和贞观之治相提并论吗? 唐太宗除了言传身教之外,还通过书面形式总结自已的领导经验,对李治进行教育。贞观二十二年(648),他亲撰《帝范》十二篇,从《君体》、...

​清朝太监划分多少个等级 他们的收入又是什么样的
​清朝太监划分多少个等级 他们的收入又是什么样的

清朝太监划分多少个等级 他们的收入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清朝太监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太监,一种伴随封建君主制出现的特殊群体,在...

​她是永琪唯一的女儿,却不受爷爷宠爱
​她是永琪唯一的女儿,却不受爷爷宠爱

她是永琪唯一的女儿,却不受爷爷宠爱 永琪是清宫剧中多次出现的一个人物,历史上他是乾隆第五子,史料记载,“永琪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钟爱之”,可见永琪确实如影视剧中演绎...

​刘封为何不听指挥?关羽真的无权指挥刘封吗?

刘封为何不听指挥?关羽真的无权指挥刘封吗? 问题压根就不在于刘封救没救关羽,三国志上关羽连连招呼刘封是让他去助战樊城。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

​古代冰糖葫芦只有山楂一种味吗

古代冰糖葫芦只有山楂一种味吗 古代冰糖葫芦作为中国传统零食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甜丝丝,酸爽口,让人一口接一口。而其最常见的口味是山楂味,山楂与糖水浸泡后,给人一...

​曹操俘获吕布后,为何先缢杀再枭首?
​曹操俘获吕布后,为何先缢杀再枭首?

曹操俘获吕布后,为何先缢杀再枭首? 199年2月7日,吕布被部下叛变,城破后被曹操俘获,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

​北周为何会灭亡?只因为宇文邕看错一个人

北周为何会灭亡?只因为宇文邕看错一个人 在电视剧《独孤天下》中,宇文邕和杨坚因为共同追求独孤伽罗而成为一对情敌,但在历史上,虽然两人在年龄上相差无几(宇文邕生于543年...

​赵云曾经在公孙瓒的帐下,他为何要去投奔刘备呢?
​赵云曾经在公孙瓒的帐下,他为何要去投奔刘备呢?

赵云曾经在公孙瓒的帐下,他为何要去投奔刘备呢?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其武艺高强,追随刘备后,其不仅曾参于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等,而且立下汗...

​陪都应天府到底脏乱成了什么样,宋神宗竟然要亲自过问管理工作?
​陪都应天府到底脏乱成了什么样,宋神宗竟然要亲自过问管理工作?

陪都应天府到底脏乱成了什么样,宋神宗竟然要亲自过问管理工作? 宋神宗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掌管财政的司农为了增加财...

​明朝制定诸王妃丧服之制的人是谁?有什么要求?
​明朝制定诸王妃丧服之制的人是谁?有什么要求?

明朝制定诸王妃丧服之制的人是谁?有什么要求? 明朝制定诸王妃丧服之制的人是谁?有什么要求?这个人就是张筹是,他是明朝初年的一个文臣,关于其前期的事迹史书上已经不可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