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Kindle,国产多功能电子书加速迭代
告别Kindle,国产多功能电子书加速迭代
历经两年告别 " 过渡期 ",一代明星电子书产品 Kindle 在中国正式落幕,彻底结束运营。6 月 30 日起,Kindle 中国电子书店停止云端下载服务,未下载的电子书将无法下载和阅读,Kindle 客户服务也同步停止支持。
虽然 Kindle 时代落幕,但国内电子书阅读器的下半场竞争激战正酣。记者注意到,国产新老电子书阅读器品牌相继涌现,针对国人消费习惯的智能化新产品层出不穷,加速迭代。
明星电子书产品中国区谢幕
亚马逊中国官网显示,6 月 30 日起,Kindle 中国电子书店停止云端下载服务。这意味着,用户手中的 Kindle 将不能再增加电子书,仅能阅读此前已下载的内容。
此次谢幕,历经了两年 " 过渡期 "。2022 年 6 月 2 日,Kindle 中国宣布,亚马逊将于次年 6 月 30 日在中国停止 Kindle 电子书店的运营,用户将不能购买新的电子书。对于已经购买的电子书,用户可以在 2024 年 6 月 30 日之前下载。
尽管早有预告,不少老用户仍依依不舍," 这下真成‘泡面盖’了 "" 从读书到工作,Kindle 陪伴了多年,没想到变成了时代的眼泪 "" 很喜欢墨水屏,有心无旁骛的沉浸感 "。也有网友表示," 手机阅读 APP 不方便多了?""Kindle 迭代太慢,现在的国产电子阅读器早就是新一个时代的产品了 "。
从风头无两到谢幕离场,Kindle 在中国用了 11 年。诞生于 2007 年的 Kindle 电子阅读器,被认为是亚马逊最成功的明星硬件产品之一,并曾掀起全球电子书阅读热潮。2013 年,Kindle 正式进入中国时就成为电子书的代名词,被众多文艺青年所青睐。2018 年,Kindle 阅读器在中国发展进入巅峰,年销量突破百万。
然而," 阅读神器 " 的光环却在近几年不断消退。记者走访发现,Kindle 被用户抱怨最多的问题,都聚焦于硬件和软件创新上的缓慢:读取速度太慢,容易卡顿闪退;无线传输文件和推文经常失效,生态过于封闭,导入文件太麻烦;墨水屏仅能呈现黑白配图,让不少书籍的阅读体验大打折扣。
国内数字阅读市场依然蓬勃
Kindle 退场,并不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对电子阅读的需求减弱。" 大家依然在电子阅读,只是不需要 Kindle 了。"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中国的数字阅读市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3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3 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 5.7 亿,同比增长 7.53%。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占网民规模的比例,首次超过 50%。
其中,19 岁至 45 岁是数字阅读用户主力的年龄段,占比为 62.7%;60 岁及以上用户占比由 2022 年的 2.74% 增长到 4.20%。这表明,银发群体阅读市场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日益增长的用户规模带来了数字阅读市场的繁荣。2023 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总体营收规模达 567.02 亿元,同比增长 22.33%,成为近 5 年来最高增速。
" 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提升全民数字文化素养,加大优质数字内容供给,拓展了更为广阔的数字消费空间。另一方面,主体阅读形式的规模和增长率均保持扩张状态,推动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迈上了新台阶。"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表示。
多功能电子书阅读器加速迭代
曾经用 Kindle 的用户,如今都去了哪里?
"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之后,蛋糕正被多元化产品布局的国内厂商所分割,市场竞争格局也正在重构。" 洛图科技分析师表示,今年 1 月至 4 月,中国电子纸阅读器线上销量为 16.1 万台,同比增长 37.6%。
事实上,国内电子书阅读器市场竞争正激烈。记者注意到,科大讯飞、文石科技、汉王科技、掌阅科技等厂商都针对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纷纷推出新产品,加速功能迭代。
" 国产电子书竟然有了彩屏!几乎没有延迟和残影,非常不错。"7 月 3 日,记者在燕莎友谊商城 5 层看到,一位消费者正在体验某品牌最新款的 " 快刷彩墨平板 "。
针对此前 Kindle 屏幕太小、生态封闭和黑白显色单一的痛点,国产电子屏正不断升级硬件,生态也更加开放,大部分可以在系统中安装其他安卓软件,探索更多办公和学习场景。
" 国产电子书阅读器的转型,有望解决传统电子书阅读器迭代慢、缺社交、应用场景弱且体积尴尬的弊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不过在他看来,电子书阅读器的墨水屏功能有限,限制了多媒体化的发展,想要成为主流电子产品仍有一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