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2》长林王萧平旌: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琅琊榜2》长林王萧平旌: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昨日,《风起长林》已然接近尾声,萧元启悍然撕去自己的忠实外衣,起兵谋反,可怜的小皇帝竟然众叛亲离,无一人可用。
一
苏哥哥,景琰,霓凰,言侯,蒙挚……整整一代人熬尽心血,舍弃所有才换来的太平盛世,不过几十年,便烟消云散。兵戎相见的局面又重现在这座金陵城中,我们期待已久的太后终于领了盒饭,正所谓,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
萧平旌一无军职二无兵符,仅靠当世长林王的名头就可以让千军万马舍弃生死追随他,起兵勤王。这一段演的很燃,但是不由得让我感到黯然,因为在这样的剧情下,长林府终究不会再存在了,或者说,萧平旌带头起兵勤王,长林旧部纷纷来投,长林军旗号重现,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没有哪个皇帝敢把这样对军队有号召力的人放在朝堂上。
虽然萧平旌是为了勤王,拨乱反正,虽然众长林旧部不仅是因为长林二字,更是因为对国家的忠心。长林府忠义世人皆知,长林王的带头勤王更是让它们选择不论前程,生死相随。
真的太燃了。
可是,此次以后,大概金陵城里就再无萧平旌了吧,大梁可能也再无长林二字了。
说好的拜把子呢?
其一是因为萧平旌终究还是想做一个逍遥自在的江湖人,不喜恋权位,着急要和小姐姐拜把子呢,可没时间去管朝廷庙堂的蝇营狗苟。
其二是因为,在家天下时代,萧平旌长林府这样功高震主还是不允许存在的。虽然是起兵勤王,拨乱反正,可是在没有兵符没有军职却能调动数万大军,这样终究还是乱了规矩。
“长林之罪,罪在将来”
“祁王是不是真的反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反的时候可以反。”
萧景禹和萧庭生这一对父子,数十年时光的飞逝,境遇反而是这般相同。
同样的名震天下,同样的心怀家国。
这个皇位之上的人,不论是明君还是昏君,他们父子的结果,无非是善终和枉死的区别。
祁王府和长林王府,在最终殊途同归。
二
其实在我看来,如果萧平旌造反了,起兵谋反了,大梁江山也很有可能会出现另一番盛世。
因为长林一脉本就是皇家嫡系一脉,论血脉而言,更是比小皇帝元时更正统,算不上是什么乱臣贼子,只是拿回本就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而已。
在萧庭生作为长林王被逼死的时候,萧平旌完全可以以此为理由,以此为借口,拨乱反正,清君侧的名头起兵谋反。我相信长林旧部也一定会生死追随。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都气的光想砸电视,何况哪些身处其中的人呢?
所以,萧平旌没有起兵勤王的时候,长林旧部可能就不会起兵勤王,是因为他们没有听到萧元启想要谋朝篡位嘛?不是,可能就如穆霓凰所言,对这个朝廷呐,早已经心凉了;而且那样会乱了规矩,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秋后算账。
但是,萧平旌的一纸令下,他们就会生死相随,为什么?因为相比于云端之上的那个皇帝,长林王才是真真正正为大梁国保境安民,呕心沥血的人,是黎民百姓所敬仰的人。
为什么我说,如果萧平旌起兵谋反,可能会出现另一番盛世呢?
首先,如果萧平旌有这个心的话,那一定就是想要建功立业而不是找小姐姐拜把子了,那如果他的那颗想要拜把子的心能用在殿堂,能用在这个国家上,那对大梁而言,是何其幸的事情。
祁王萧景禹可是武靖爷都难望项背的人。
他的小孙子是金陵城里最明亮的少年,如同当年的林家伯祖父。快意恩仇,智计无双,是将门的侠客,江湖的骚人。
这样的萧平旌如果把无双的手腕头脑放在殿堂,他不是林殊,不是萧景琰,更不是萧平章,是萧景禹。
琅琊榜1言侯在评价萧景禹的时候说了一句祁王比靖王多一分洒脱,浴巾说祁王对这些孩子们都很有耐心从不厌烦。
萧平旌也是这样的。
祁王是长子,武学并无提及,但其治国之才却是天下难得,朝堂磊落坦荡,以政绩博臣心,裁撤悬镜司更是无上之举。
萧平旌如若像他祖父一样生于朝堂,自小参政,以他的心性,武将能安心守江山,文臣能专注治国事,盛世必然太平。
可是萧平旌并不会这么做,且不论他是否真的一点不贪恋至尊之位,因为他们是祁王一脉的后人,更是林氏风骨的传承人,家国忠义已经比生命都重要,当年祁王不会做的事,梅长苏、武靖爷没有做,那长林一脉就更加不会做。
是因为他们不会蝇营狗苟,钻营弄权吗?不是。
在朝堂上该如何收揽权柄,如何把控朝臣,以他们的能力,是学不会还是做不到啊?
志不在此,非不能也!”
恰似知世故而不世故。
正是他们懂权谋而不权谋,能谋反却不谋反,哪怕君臣猜忌,坦然赴死。
这才是长林风骨,林氏风骨或者说琅琊榜里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他们始终相信情义无敌。
希望每一个如今感叹于长林风骨的人,都能传承到长林风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