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么响亮的话是谁说出的?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么响亮的话是谁说出的?
前段时间,伴随着外交部发言人的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一时间,这句话在各个网络媒体和传播平台上成为了最热的一句话。
那么这句话最早是出自于哪里的呢?
故事还得从汉朝时说起。汉元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
陈汤,他在当时只是个不大的小官。这个人是主角。(画下来,考试的重点)
当时的匈奴人被汉武帝打怕了分为两支,其中的一个首领叫郅支单于。他杀了汉朝的使者,后来又担心汉朝找他报复,于是逃到当时的康居(今中亚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一带,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离大汉很远的地方!并打败了乌孙国占了别人的地盘,想另起炉灶,再发展壮大。
这时,汉朝政府就比较尴尬了,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有些人认为不能打,因为康居离长安太远而且眼下也没有原来卫青、霍去病那样的绝世名将,万一打输了不是更丢脸了。但时任为郎的陈汤出来表态了:一定要打,要不然过两年单与实力强大了,岂不要骑在汉朝的头上撒野了?
于是汉元帝最后推荐西域都护甘延寿作为主将,并让多次请战的陈汤作他的副手。但是在怎么打匈奴上两个人的意见产生了分歧。甘延寿建议,守株待兔只守不攻,但陈汤意见不同,他提倡主动出击,认为敌人就在那里,你不消灭它,它早晚要来。守是守不住的,最好的防守是进攻。甘延寿也犹豫不决,最后还大病了一场。陈汤于是自作主张趁甘延寿生病来了一招”假传圣旨”调配屯田的军队和西域小国对共计4万余人开始了西征!
由于陈汤的指挥正确,而且使用了很多计谋。虽然是攻城的一方,但最后战场伤亡比率却比匈奴小的多。基本上和匈奴死亡比是1:5!
通过这场大的捷汉军彻底歼灭了反汉的匈奴部落,一举确立了汉朝在西域的宗主国地位。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陈汤和甘延寿还开心的等着封赏,但封赏没下来,还差点被抓进死牢,因为陈汤假传了升职,这是死罪。
陈汤和甘延寿赶紧商量,上书汉元帝。说了一大堆好话,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打了胜仗。汉元帝因为消灭了匈奴反汉主力,也没有计较,赦免了陈汤矫诏之罪,并封他为“关内侯”。后来陈汤逝世,又被追封为“破胡壮侯”
在这次上书中,陈汤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就是: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