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的“丽”读Lí,台州的“台”读Tāi
浙江丽水的“丽”读Lí,台州的“台”读Tāi
地名如人名,读错了不仅会被人认为没文化,而且还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不便,而在特殊时期,甚至会造成重大损失。
据说,中国近代战争中就出现过一次和地名有关的娄子。民国时期,军事家冯玉祥手下有一个参谋,平时总将“沁阳”误读为“泌阳”,在书写作战命令时,竟将部队集结的地点“沁(Qìn)阳”也误写成“泌(Bì)阳”了。沁阳在河南北部的焦作地区,而泌阳在河南南部的驻马店地区,二者差别只在一笔,但竟然让部队瞎跑了几百公里,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个传说未必是真的,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认错地名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再如,如果有人把岷(Mín)江洪水读成闽(Mǐn)江洪水,岷江在四川西南方向,而闽江在福建,居东南,比沁阳和泌阳之间的距离更远。如果这个弄错了,那造成的损失就更大了。
想要读对地名,无非平时多读多记,我们来盘点最容易读错的地名吧:
浙江丽水的丽读(Lí),不要读成美丽的丽(lì)。浙江台州的台读(Tāi),不要读成烟台的台(tái)。
安徽亳州的亳读(Bó),要与毫(háo)米的毫区分开来,二者写法相似,但“亳”比“毫”少一笔,读起来则完全不一样。
湖北监利的监读(Jiàn),不要读成监狱的监(jiān)。
河南浚县的浚读(Xùn),不要读成浚(jùn)。
湖南耒阳的耒读(Lěi),不要读成来(lái),的确有个地方发音为lái阳,那是在山东,写法为莱(Lái)阳。
湖南郴州的郴读(Chēn),不要读成彬彬有礼的彬(bīn)。
河北蔚县的蔚读(Yù),不要把它和蔚蓝天空的蔚(wèi)读成一样的音。
辽宁阜新的“阜”,在辽宁一般被读成(Fú),在北京一般被读成(Fǔ),而正确的读音却是(Fù)。
安徽歙县的歙读(Shè);安徽六安的六应该读(Lù);山西长子县的长,正确读音是(Zhǎng),而不是(Cháng);山东莘(Shēn)县,这个字大家可能不会读错,因为“莘莘学子”还是广为人知的,但是上海莘庄的“莘”却读(Xīn),你记住了吗?
(歙砚,因产于安徽歙县而得名,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此外,江西铅山的“铅”读(Yán),这个读对的人可不多,记住这个读音,将来去此地访问时正确发音,当地人肯定会喜出望外的。
当然,山东东阿(ē)就不怕人读错,因为阿胶实在是太出名了;涪(Fú)陵也不容易被读错,因为有好吃的榨菜让人印象深刻;至于山西洪洞(tóng)县,也沾了戏剧人物苏三的光,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就起到了良好的纠正读音的作用。
(江苏盱眙的明祖陵古迹)
另外有些地名比较少见,我们就要从头学习,比如:山西的隰(Xí)县,山东的莒(Jǔ)县、茌(Chí)平,河北的井陉(xíng)、蠡(Lǐ)县,四川的郫(Pí)县、珙(Gǒng)县、犍(Qián)为,安徽的黟(Yī)县、枞(Zōng)阳,湖北的郧(Yún)县,江西的婺(Wù)源,浙江的鄞(Yín)州,江苏的盱眙(Xū yí)、邗(Hán)江、邳(Pī)州,河南的柘(Zhè)城。
福建厦(Xià)门、广东番(Pān)禺、安徽蚌(Bèng)埠,虽然也含有异音字,但因为知名度高,被误读的几率相对比较低。
文章来源:《多彩汉语——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