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洋垃圾翻新成的“外贸尾单”
警惕洋垃圾翻新成的“外贸尾单”
在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有一门经济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生意,那就是贩卖外国淘汰的旧服装。本报记者发现,自从2009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经济参考报等国家级媒体相继对陆丰旧衣服倒卖现象曝光过,管理部门也进行过多轮清理整顿,不过经营的店铺仍不在少数。最近,又有广东记者潜入陆丰暗访,只要拐进密如蛛网的小巷里,倒卖旧衣服的店铺仍旧一家连着一家。
“洋垃圾”盘踞陆丰20年不绝迹
提起陆丰,很多人会觉得耳熟,它就是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破冰行动》的案发地。事实上,这里因为靠近海港,二手垃圾衣服生意似乎比毒品生意更加猖獗。虽然有消息说2017年碣石镇所有非法加工经营场所基本被取缔,但是当暗访记者来到碣石镇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旧服装交易“大隐隐于市”。
碣石镇双莲市场附近的街道,充斥着大大小小出售价格低廉服装的服装店。当记者上前询问是否有旧衣服出售时,老板都对此讳莫如深。一家小食店老板娘告诉记者,旧衣服产业并没有从碣石镇消失,只是转入地下,变得更为隐蔽而已。记者来到一条冷清的巷子里,一名中年男子迎了上来,主动“兜售”起旧衣服。随后,记者在一栋光线较暗的居民楼中和一间民房内都看到了旧衣服的真面目。只要你能想到的服饰类型,在这里都能找到。
记者调查得知,在当地类似这样的二手衣服经销者都是“三合一”经营方式,也就是从海外进货,翻新加工,再批发零售。买进的二手衣服一般按包计算,一包衣服几百块钱。各家门店分工非常细致,短裙、毛衣、外套、皮草,每家店几乎只卖一个品类。店主直言不讳称,这些主要是从日本、韩国等地“进口”的旧服装。
在一家销售店面后面的院子里,暗访记者看到,堆积如山的旧衣服,要么还未拆封,要么被拆开,随意地丢弃在地上。所谓的“翻新”手法,也只是简单的清洗。不过,不少“洋垃圾”含有大量的致病病原体,是无法通过一般洗涤方法杀灭的,更别提这些清洗之后,表面仍然残留污渍的旧衣服。
明令禁止销售的假“外贸尾单”
大部分不良商家并不在意病菌传播,因为旧衣服从业者从来不愁没有销路,街边那些“外贸尾单清仓大甩卖”的店铺,是一个重要销售途径。有的衣服进价几块钱,之后转手几十块钱销售。旧服装售价一般在10元至200元不等,皮草的叫价甚至高达8000元一件。
走进这些服装店,成堆的衣服直接散堆在地上,顾客就在其中“淘宝”。中年妇女是这些店铺的主要顾客,她们很清楚自己购买的是境外旧服装,不过她们似乎并不介意。店主也大多不避讳卖的是旧衣物,更不愁卖不出去,“好款式放一两天就被人挑走了”。
国外旧服装是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然而,在陆丰,这些“洋垃圾”被标注为“外贸尾单”,大胆销售。“外贸尾单”是国内代工厂帮国外企业生产时剩余的一部分产品,但真正的“外贸尾单”并不常见。你身上穿着的便宜好看的“外贸尾单”,很有可能是产自陆丰的“洋垃圾”,这里号称“卖出旧服装上亿件”、“靠洋垃圾生财”。
更让人惊讶的是,不少衣服被贴上名牌的标签后高价销售,变“国际名牌”,身价瞬间陡增几十倍。旧货一条龙不止是旧衣服,还有旧鞋、旧包、旧皮带等“外贸尾单”。在国内一些购物网站上,同样充斥着不少兜售“洋垃圾”的店家。谁能想到,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外贸服饰,是在这样脏乱、简陋的环境下加工出来的“二手货”。
万人从事洋垃圾翻新工作
碣石镇与香港的海上距离仅有115海里。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当地一些移居香港的人从境外带回的旧服装就被视为珍宝,并慢慢从自用发展到加工销售。当地大量闲散劳动力以此谋生,逐渐形成全国闻名的“专业”市场。据广东汕尾海关缉私局统计,在人口26万的碣石镇上,直接从事洋垃圾服装经营的就有万余人。
即使在管理部门的高压打击下,碣石镇明目张胆经营的店铺仍不在少数。知情人说,一家“三合一”门店的租金一年在两万元左右,“全年下来一家店可以挣十几万”。这些洋垃圾服装门店始终难以被连根拔除、屡禁不止的原因,一方面是行政处罚威慑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不菲的经济利益的诱惑。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非法倾倒和堆放进口的固体废物均可入刑。但是记者查阅公开的裁判文书发现,竟然没有一家仓库的老板或工人因此受到刑事制裁。从2013年至今,因非法处置洋垃圾而在陆丰获刑者仅有3人,其中2名是受人雇请运输旧服装的外省货车司机,1人是陆丰籍摩托车司机。
暗访记者就这些情况采访陆丰市打私办负责人,对方表示“有些仓库货量不多没达到移交司法的标准,另一些仓库老板得到消息跑路未被抓获归案”。他还表示,从2013年至今,该市已有4名科级干部因打击境外旧服装不力而受到问责免职,其中包括碣石镇原书记和镇长。尽管如此,2018年8月,仍有300吨国外扔掉的旧衣服在中国被截,新浪新闻表示,其中有些旧衣服甚至来自太平间。
消费者如何避免买到翻新后的“旧洋货”?首先要警惕“孤品”,如果卖家存货不止一件,基本就可以放心购买;其次是商标卷曲泛黄的,往往是“洋垃圾”,但也有商家会拆除商标后重新缝上,买家要综合参考;第三要注意旧衣服再怎么翻新,腋下和肘部也会有褶子,金属配件也会磨损;最后靠闻,如果衣物有异味,那就很可能是“洋垃圾”。 本报记者 毕嘉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