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夫妇多次被离婚,小16岁娇妻怒斥:你们就像没爬过山
余秋雨夫妇多次被离婚,小16岁娇妻怒斥:你们就像没爬过山
1992年7月,余秋雨与糟糠之妻李红离婚,不久后娶了比自己小16岁的国家一级演员马兰,这件事情曾引起众多非议,余秋雨甚至被大骂,忘恩负义,功成名就后就抛妻弃女!
虽说,感情的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外人是讲不清楚的,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内情,大概也会觉得这是情有可原的事。
这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说起,1986年,余秋雨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一职,还被评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出版的《戏剧审美心理学》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可谓事业一帆风顺,蒸蒸日上。
但是他的妻子李红的事业就一般般了,她只是一个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与余秋雨相识时,是因为她想考取上海戏剧学院,两人认识、相爱的,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与戏剧之间已经越来越远了。
而余秋雨始终在艺术的道路上深耕不辍,我们可以想象到,两人在精神上注定会越走越远的。
1989年,李红所在的工厂的效益非常不好,她的一个同事去深圳打工后告诉她,收益是她现在收入的三倍。
于是李红就想去深圳发展了,余秋雨同意了,夫妻两人就这样分隔两地,孩子由李红的父母带。
要知道,普通的夫妻尚有“7年之痒”,“中年危机”,何况是这两个人两地分居!
1991年,余秋雨经过23次辞职,终于获批后,独自一人从西北高原走起,往西北去考察历史文明的重要遗址,而李红还在深圳打工。
我们能看出来,李红始终在追求金钱和物质,而余秋雨却在艺术和文学的精神世界里不断攀爬。
所以,两个人的感情早晚名存实亡。
而在这种情况下,余秋雨又认识了马兰,他身为戏剧学院的院长,马兰又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两个人有接触是很正常的。
据说,两个人的缘分是源于余秋雨的著作《艺术创造工程》,当时,马兰的领导把这本书丢给马兰,说想要在这条路上精进,必须要多看理论知识,马兰看了这本书以后,立即对作者的智慧以及对艺术的见解产生了钦佩和仰慕之情。
后来马兰表演的时候,邀请余秋雨去看,就这样两人认识了。(不得不说,男人想要征服女人还是要靠才华,如果既没才华又没样貌,就别酸了。)
当时的马兰正当红,她在香港表演完《女驸马》之后就一炮而红了,又因为电视剧《严凤英》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金鹰最佳表演奖,要论名气的话,比余秋雨还红。
对这样又美又优秀的演员,余秋雨当然是很欣赏的。(也许在有才华的男人眼里,有样貌又有才华的女人,才更有吸引力。)
就这样,当余秋雨考察完中华文化回来,奋笔疾书写《文化苦旅》时,李红在深圳打工。1992年3月,李红回到上海探亲,在给余秋雨收拾书桌时,发现了一封情书,那是余秋雨写给马兰的,字里行间都是余秋雨对马兰的欣赏和赞誉。
李红如遭雷击,她到这个时候才知道丈夫的心已经远离了她。她哭了很久,想了又想,还是觉得丈夫这是一时意乱情迷,不会就这样离开她的。她决定等余秋雨跟她讲出实情,跟她道歉。
同年7月,她还在深圳,接到了余秋雨的电话。“我们离婚吧!”余秋雨在电话中说。
李红是不敢置信的,毕竟结婚十几年,怎么能说离婚就离婚,不知道在如何的纠结和心碎中,李红还是同意离婚了。余秋雨说,女儿的教育费用由他出,以后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找他。
但是李红也是个要强的女人,离婚后她没有再接受余秋雨的经济帮助,而是自己一个人打了很多工,住过廉价旅馆,当过导游,卖过桶装水,做过推销员、办公室文员等多份工作。
而在她辛酸落魄时,余秋雨和马兰共谐连理,恩恩爱爱,一起探讨艺术,一起去菜市场买菜,马兰说,余秋雨虽然比她大16岁,但是心理年龄还像孩子一样,会在她面前扮鬼脸,捉弄她,跟她开玩笑,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面对外界说的“老少配”,马兰骄傲地夸奖余秋雨,说他“就像红木家具,越老越值!”还说,如果有下辈子,她还要和余秋雨做夫妻。
多年后,即便外界三番两次传言两人离婚了,他们依然很幸福,马兰还忍无可忍地怒斥这些人:“就像没爬过山,总在山脚下想着这山什么时候塌,什么时候倒!”
而李红,默默地,独自一人在深圳拼搏了十几年,终于买了房子,把父母孩子都接过去住,总算过上了比较安稳的日子。
这就是余秋雨,马兰和李红三个人的人生。
李红是坚强的,虽然生活各种不易,但她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了一家人。
她也是不幸的,当丈夫终于功成名就,《文化苦旅》出版,引起巨大反响,风靡大街小巷,狂销45万册的时候,她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这些名誉都与她无关。
她无法依靠任何人,只能靠自己,男人的功成名就与她而言更像在伤口上撒盐。
但是,余秋雨有罪吗?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权利,他所追求的,李红无法与他同步。他到如今75岁,一直在研究中国文化,大大小小的著作有几十部,像《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这些书是他靠自己贴地旅行,一点点考察到的所见所感。
为了考察人类最原始的文明,他也曾穿越过恐怖主义蔓延的地区,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死亡沙漠,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着那些岁月之歌。
而马兰一直陪着他,支持他。
也许一场婚姻的破碎,两个人都有问题,也许有一方的问题更多一些,但我只想说,从情理上来讲是情有可原的。
我们从他们的婚姻里至少能得到三点启示:
一,夫妻双方在事业和地位上,如果不同步是很容易产生问题的。不论是男方过于优秀,还是女方过于优秀,任何一方过于落后都会造成关系不对等。
关系的不对等会引发心理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会严重影响感情。
二,夫妻双方如果想和和美美,应该保持三观一致,精神世界高度同步,齐头并进。
正如那句话,“结婚应该是1+1>2的,你会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拖垮我!如果1+1<2,我为什么还要结婚?”
三,夫妻双方要认清一个现实,在精神和物质上不要依赖另一半。
忘记了哪位名人说过,“结婚久了终究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和自己结婚。”
刘同也曾说过,“不管你和谁生活,你始终都是一个人。”
这两句话其实是异曲同工的,有一点哲理,有一点无情,但却是真实的道理:这世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人来,一个人去,一个人活了一世!
大家说呢?
作者:杯子叨叨
推荐阅读上一篇文章:
白岩松红到遭人嫉妒,作家刘恒:小心日薄西山,白岩松漂亮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