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菜单成本”?看《红楼梦》中贾府如何玩转经济学
什么是“菜单成本”?看《红楼梦》中贾府如何玩转经济学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菜单成本”经济学又一次作了浅显而生动的阐释。
“菜单成本”,是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提出的,它是指调整价格所花费的成本。比如餐厅的菜单得花钱印刷,印好了就不会天天去换。从广义上说,“菜单成本”是制约价格调整和进行市场调控的成本。
或许有人说了,贾府所处的经济时代,是封建经济时代,谈不上什么“市场”和“菜单成本”。这话错了,错就错在把人类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与某种具体的社会形态割裂。资本主义也有其粗糙的一面,而封建社会也有其精算、细腻的一面。单就说《红楼梦》中的贾府,它坐落在京城大畿 ,并非生活在自给自足的社会里。荣国府、宁国府合称贾府,人口逾千,事有千头万绪,每天外出采购的、办差的络绎不绝,他们支出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但贾府的大管家王熙凤及其团队尚不十分懂得“菜单成本”,以致把贾府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后来还入不敷出,尽管王熙凤她们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大有大的难处”,那也是一句托词,少有自省和反思。丫头们的脂粉头油采购,多年一贯制,价格多少,品牌一律,这除了市面上、整个清代社会不懂得“菜单成本”经济学外,王熙凤难辞其咎。后来还是心细如发、珠玑分明的贾探春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彻彻底底地给“削”了去——不再采购。我想,探春是深得“菜单成本”经济学的个中三昧的。
还有,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怨决狱平儿行权》中记载的“柳家的”拒绝了迎春房里丫头莲花儿所要的一碗“炖得嫩嫩的鸡蛋”,就是典型地运用了“菜单成本”经济学理论。柳家的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不知怎的,今年的鸡蛋短的很,十个钱一个还找不出来。昨儿上头给亲戚家送粥米,四五个买办出去,好容易才凑了二千个来。我哪里找去?你说给她,改日吃吧。”京城物价上涨,菜肴副食品缺乏,这些信息传导到餐厅,柳家的能做出快速反应,不因“换菜单要花费钱财”就不及时更换菜单。对这些快速做出市场反应的是底层员工,王熙凤就该表扬和激励呀,可惜书中这时候看不到王熙凤的影子,也没有写出对柳家的正面的评价,读者只注意到主仆之间恩恩怨怨的无所谓的纠缠和纷争。
《红楼梦》中的贾母倒是最懂得经济学的,她在经济宽松时节俭,经济衰退时敢花钱的事迹书中都有记载。当贾府遇上空前的经济危机时,贾母带头减食俸。书第七十五回就写道:“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色菜来,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
旧规矩。”于是拉下脸道:“都是些什么?上几次我就吩咐,如今可以把这些都蠲了吧,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輻辏的时光了。”贾母的“菜单”是此一时彼一时,毫无定法,完全是按市场变化规律行事。她这里的“删菜单”举动,是给全府的人做表率,要节衣缩食,共度时艰。而在特定的时候,如给孙媳妇薛宝钗过生日时,又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一百两银子出来,大大方方地“慷慨”了一把。这是为了给下辈撑腰打气,重振信心。
平心而论,王熙凤“菜单成本”经济学的“大手笔”主要体现在资本运营上。清朝前期实行“生息银两”制度,即政府用官款(银两)设立信贷资金去放款取息。王熙凤的叔二爷在朝廷工部任职,姨侄女(贾元春)是皇帝身边的人,自然会充分地利用“生息银两”制度来发旺财的。王熙凤就把贾府多年积累的、尤其是地租收入拿出去放债,丫头佣人们的薪资只是做短线。从书中闪烁其辞的零星交待中,我们得知:她放债的对象是大户,是急于用钱扩大再生产的江南那边的产业主。她能把死钱变为活钱,叫银子生息,正是用尽了“腾挪”之术,而“腾挪”就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走势,掌握市场行情,并快速做出应对和反应。如果仅仅拘于“菜单成本”,以不变应万变,那不但挣不到钱而且会血本无归的。
清朝前期的信用具有高利贷性质——银钱借贷的利率一般是月息二三分,实物借贷的利率一般是月息三五分。贾府后来被抄家,罪款有一条,也是最大的罪,就是“违利取息”。可以想得到,王熙凤究竟“玩”了多少名堂,使用了何种手段。我们现在讲“精明”,王熙凤的精明那可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那是需要“眼观六路,耳闻八方”的本领,按书上说的“把天下的人算进去”。肯定的,王熙凤不会呆板地守着“菜单”不动。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菜单成本”经济学又一次作了浅显而生动的阐释。要适应世界的变化而变化,顺着客观事物的变动而有所改变,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更不能“你变了,我还是老一套!”《红楼梦》贾府中的一些人是深谙“菜单成本”经济学的,只是我们对书中的这些经济学情节不太留意罢了。(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