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清河县,古称贝州,全国文明县城,水浒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
河北省清河县,古称贝州,全国文明县城,水浒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
清河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总面积502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被誉为“中国羊绒之都”, 2011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 2017年获评第一届河北省文明县城。
一、历史沿革
1、秦置厝县,治今县西北,属钜鹿郡。西汉改为信成县;又置清阳县(治今清河县东南),为清河郡治。东汉清阳、信成两县并废。西晋复置清阳县,后废。
南北朝时的清河位置
2、北齐天保七年(556年)于汉信成故城置清河郡及武城县。隋开皇六年(586年)置清河县,治今县西;改贝丘县为清阳县,治今清河县西北。
3、唐永昌元年(689年)徙清阳县于今清河县西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又徙于今县西旧城,与清河县同为贝州郭下两县。
4、北宋端拱元年(988年)清河县徙治永宁镇,淳化五年(994年)迁今城关。熙宁四年(1071年)清阳县省入清河县。金、元属大名路。明、清属广平府。
5、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6、1949年属衡水专区,县人民政府迁今址。1952年属邢台专区,1958年属邯郸专区,同年并入南宫县。1961年复置清河县,属邢台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划归邢台市。
二、地名来历
清河之名始于汉代。据《嘉靖广平府志》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清河郡(治在青阳县,即今清河县地),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水经注》记:“清河又迳清阳县故城西”)。东汉时郡治徙于甘陵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地),遂更名甘陵郡。三国、魏时,郡、县(甘陵县)均改名为清河,但其县并非今清河县境(治在今河北省临西县)。北齐时,于今清河县地设武城县,并迁清河郡治此,于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改武城县名清河县,自此清河县才名副其实。
三、旅游景点
1、快活林公园。位于县城西部王什庄,邢清公路沿线,占地面积九千余亩,距京九铁路清河城站三公里,区内景点建设以《水浒》、《清河县志》及民间有关本县英雄武松的传说为依据,集《威震景阳岗》、《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平愤除井霸》、《大闹飞支浦》、《血溅鸳鸯楼》等故事,展示英雄形象,再现古林风貌。
2、新世纪广场。位于清河国际羊绒科技园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330亩,由清华大学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3、清河湖公园。位于城北2公里处,整个园区植花木10万株,内有23亩水泊人工湖,湖内共有景点30余处,亭、台、楼、榭、桥、廊、林、苑均按高规格构筑。
4、武植古墓(又名:武大郎墓)位于县城东部2公里处。武公名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搬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村)定居。
5、老城墙。位于清河县政府西2.5公里处,即古贝州城东南角内,建于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有东、西、南三门、无北门。城内旧衙、庙、城隍庙、戏楼等,金砖硫璃瓦,雕梁画柱的古建筑物,建筑艺术较高。
四、著名人物
1、张丘建。北魏清河人,著名的大数学家。著有《张邱建算经》3卷。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数学资料库中的一份遗产。
2、张子信。南北朝清河人,著名天文学家,发现了关于太阳运动不均匀性、五星运动不均匀性和月亮视差对日食的影响的现象,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3、张文瓘(606年-678年),字稚圭,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唐朝宰相。张文瓘出身于清河张氏,隋末迁居魏州昌乐县(今河南南乐县)。明经及第,历任并州参军、水部员外郎、云阳县令、东西台舍人、东台侍郎、大理寺卿等职。他在高宗年间官至宰相,加授参知政事、同三品,后升任侍中。
4、张祜(约785—849?),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5、崔彦昭。唐代清河人,唐朝宰相,唐宣宗大中三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6、武松,北宋清河(今邢台清河)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北宋义士,原为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大宋宣和遗事》),后被施耐庵据此塑造成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
7、元明善(1269――1322)。元代清河人, 字复初,元朝一代儒学大师,著名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赠资善大夫、河南行省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