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中国象棋
谁发明了中国象棋
汉初三杰之一韩信
在民间有许多博弈性传统娱乐项目,比如说“拾军”“搁子(也称“搁五福”)”“打尜”“象棋”等等,前三者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与环境的改变(农村个体生产、生活方式和大多数人聚居城市),丧失了其玩耍的条件与氛围,现在基本消失了,唯有象棋仍旧顽强坚持,还有一定存活空间。
象棋,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了,汉代刘向《说苑》记载:“雍周谓孟尝君曰,足下燕居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若据传说那就更为悠久,可能追溯至尧帝时期。
象棋由于历史悠久,加上民间的普及,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俗语都来自象棋,“将着军了”(比喻被逼迫到了尴尬境地)、“将着了”(比喻被逼迫就范)、“马后炮”(比喻不及时的措施、办法等)、“举棋不定”(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棋逢对手”(比喻双方势均力敌)、“棋高一着”(比喻技高一筹)、“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比喻一时疏忽导致严重后果)、“观棋不语真君子 落子无悔大丈夫”等等。中国象棋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生命力,除了其本身具有的便捷与雅俗共赏特点之外,在于其寓含有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棋局,蕴含着高深莫测的智慧,无论智商多高玩不绝它,千百年来无人敢于夸口说自己已将中国象棋研究通透。说到棋艺,我们可以套用当下一句广告词:“只有更好(高),没有最好(高)”。
那么,这么高深的中国象棋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关于中国象棋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史无定论。
关于象棋的起源有的说法有这样几种: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舜的时期,传说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象为人懒惰,好玩耍,由他发明了象棋。
四、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肇淛《五杂组》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五、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六、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源》说:“周武帝作象棋”。其中以象棋源自六博棋戏这种观点最受中国人认同。明清之际杰出的学者、诗文家、思想家吕留良,不仅撰写了《象棋话》一书,认为“以象为战,故曰象棋”,为后人研究象棋留下了宝贵的文史资料,还曾经满怀激情的写下了这样一首象棋诗:
清天何讳不游艺,象棋造于炎黄帝。
三光五行今不传,庚信王褒载其制。
亦道亦文有奇思,岂止楚汉两军持。
后人精研为神棋,唐宋以来踵习之。
……
君不见轩辕蚩尤亦戏耳,钜鹿昆阳不过此。
世间何须偏一隅,不着棋声再传奇?
七、还有人说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这种基本是外国人的说法,由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了数相等,兵种相近,下法相似,西方一些学者推测两种棋是同源分流的产物。所以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理由之一是古印度盛产象,而中国北方没有。当然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中国上古文字中有“象”字,且本义指的就是大象。
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难以定论。据象棋的局制和规则,中国象棋的起源应与兵家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所著述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一书中指出,“象棋是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古代中国人模拟战争而创造的一种游戏”。
上面“三”条所说象棋为舜帝发明,因其弟叫象,故名“象棋”与“七”条说古印度产象,印度人发明后故名“象棋”,这两种说法都是后人附会之说。其实,象棋之“象”是模拟的意思,《易.系辞》:“象也者,像此者也。”“疏(解释),言象此物之形状也”,“象声”“象形”词语中的“象”用法与“象棋”之象用法相同,就是模拟。象棋其实就是模拟古代战争而创造出来的。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象棋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说法比较可信,或许后来经过韩信的改造与完善,用以锻炼将士的攻杀能力,象棋棋盘所刻“楚河汉界”字样便是证据;其次,象棋棋子“车”为棋艺进攻之一法,可证象棋模拟春秋战国——秦汉之际的战车;将帅、车马炮(砲)、兵卒等从将帅到士兵的设计,都可见到那时军事斗争的痕迹;再次,韩信是历史上少有的著名天才军事家,除了此人,他人不具有这种高深的军事权谋智慧与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