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庞贝古城遗骸DNA测序成功 死者生前曾患肺结核或阻止其逃生
首个庞贝古城遗骸DNA测序成功 死者生前曾患肺结核或阻止其逃生
近日科学家对庞贝古城一对男女的遗骸进行基因测序,并首次成功取得庞贝古城人的基因序列。此前,研究人员仅侧序过庞贝人和动物残骸的线粒体DNA短片段。该项研究结果被发表于5月26日的最新一期《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中。
公元79年8月24日,位于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喷发,约有1.2万居民的庞贝古城因遭火山灰覆盖而遭毁灭。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维苏威火山爆发产生的巨大火山灰云团可能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就对古城居民造成致命伤害。
进行DNA测序的两具遗骸在1933年被发现于庞贝「匠人之家」区域。其中一具为男性,死亡时年龄约在35至40岁;另一具遗骸属于一名50岁以上的女性。
这对男女在古城被火山灰吞没时遭到掩埋。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伦德贝克地质遗传学中心教授Gabriele Scorrano是负责这项研究的主要人员。Scorrano指出,这对遗骸的骨骼因被火山灰复盖而免受氧气等环境因素破坏,得以完整保留。
因最新实验室技术使科学家能从「极少量的骨粉」中提取DNA信息,研究人员成功从两组遗骸的部分头骨中提取了古代DNA。Scorrano表示,尽管研究小组对两组遗骸的DNA都进行了测序,但他们只获得了男性残骸的完整基因组,因为女性残骸的基因序列存在空白。
通过对比1030个古代和471个现代欧亚人的DNA,研究人员发现,这名男性的DNA与现代中部义大利人以及罗马帝国时期生活在义大利的其他人群有相似之处。
然而,样本的DNA序列中也包含一组常见于撒丁岛(Sardinia)的基因,但这组基因却并未在罗马帝国其他地区的人群中被发现,说明当时的义大利半岛可能存在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意大利萨伦托大学人类学家Serena Viva博士告诉BBC,根据两位受害者的身体位置,可以得知二人在火山喷发时并未试图逃跑。
遗传学研究显示,男子的骨骼中含有结核病致病菌的DNA,这表明他或在生前就患有结核病;女性遗骸则被研究团队推测患有关节炎。他们没有逃离现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身体状况不佳。
Scorrano和他的团队希望将技术应用到其他在火山喷发中丧命的庞贝人身上,以便获取更多灾难发生前后庞贝城的具体状况。Viva博士认为,庞贝城的每一具遗骸都是宝藏,因为「他们是最著名的历史事件之一的无声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