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极度偏心的父母,造成后果有多严重?最惨的二世亡国
那些极度偏心的父母,造成后果有多严重?最惨的二世亡国
一
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这样的新闻:
广州11岁女孩坐火车离家出走,只因为认定父母偏心弟弟;
甚至更小的孩子,会拟《二胎合同》,就因为害怕父母偏心。
这还算性质温和的,更惨的是下面这则旧闻。
有一个18岁的男子,觉得父母偏心,竟然狠下心来刺死自己7岁的弟弟。
现实生活中父母偏心的例子比比皆是,影视作品中自然不乏偏心的父母,比如国产电视剧,不来点不正常的父母,电视剧就没办法演下去。
去年大火的《都挺好》,里面的父母偏心的简直人神共愤。
年初电视剧《安家》中,孙俪饰演的女主,被母亲勒索100万,硬生生被逼成了“扶弟魔”。
看来偏心是很多父母的传统艺能。现在父母偏心的后果,已经通过种种新闻影视作品得以再现出来,而当我们翻开历史书,会发现历史上的偏心父母,造成的后果,只会一个比一个严重。
二
古代散文选本《古文观止》的第一篇,是《郑伯克段于鄢》。讲述了一段父母偏心造成的悲剧。
话说东周初年的郑国,有个国君叫郑武公,他娶了一个夫人叫武姜。
武姜娘家是申国。申国在当时可不是好惹的,申国自西周初年就立国了,国君曾经联合犬戎,把西周给灭了。而申国国君的女儿,是后来东周的开创者周平王。
而郑国,到了郑武公时代,也才仅仅两代人,根基也太浅。
所以郑武公不敢得罪申国来的夫人。
这位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寤生,小儿子段。
这两个儿子中,武姜喜欢小儿子。因为她生大儿子时差点没背过气去,一般孩子出生时,头先出来;这大儿子倒好,脚先出来。这可把武姜折腾的够呛,干脆就给大儿子起名寤生,意思是:产儿脚先出来。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武姜的心也就越来越偏。她多次向丈夫郑武公请求:要不要把寤生的世子之位废掉,让小儿子段上位?
郑武公没有答应。一是废长立幼于礼法不合;二是段的能力不如寤生,鬼知道他当上国君后,会把郑国引向何方?
既然小儿子不能当上国君,那当娘的可以从其他地方弥补。
郑武公去世,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
武姜一看儿子即位了,既然丈夫不太搭理自己的请求,做儿子的应该会听自己吧,毕竟有“孝”字在。她就来了劲,为了小儿子,她一直向郑庄公要好地方、给二儿子添加装备。
就这样在母亲的纵容下,段的野心一步步膨胀起来。十几年之后,段竟然率领兵马攻打郑庄公,母亲武姜作为内应,准备和段来个里应外合。
郑庄公这边,早就对偏心的武姜和弟弟段失去了信心,但是作为国君,他即便惩罚弟弟,也要名正言顺。
母亲要求郑庄公把军事要地让出来给弟弟,郑庄公就说:弟弟怎么能居住在那种偏僻的地方呢?可以住在京城嘛!这样段就在郑庄公的眼皮底下一直浪。
段在京城为所欲为,先是自己的住宅逾制,接着又吞并临近的土地,但是这些都不伤郑庄公的根本,他要的就是名正言顺地惩处弟弟。
最终的结果是武姜和小儿子段,根本不是老谋深算的郑庄公的对手。段最终逃出国,武姜也彻底伤了大儿子的心,再也不复往日的亲情。
每次读这段故事时,感觉都是何必呢?武姜偏心,何至于到如此地步?她真的喜欢小儿子吗?为什么纵容才能不如哥哥的小儿子,一步步野心膨胀,这里面除了郑庄公的因素?武姜难道没有责任?
哎!母亲偏心,不仅亲手断送了兄弟二人的兄弟情,而且让小儿子走上了“不归路”。
三
杜牧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历史上已经有这样的教训,但是人类过于学会的历史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隋代同样有一对偏心的父母,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兄弟阋墙这么简单,而且还让所有的孩子自相残杀,最后身死国灭。
隋文帝杨坚
这对夫妇是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
隋文帝是一位很特殊的皇帝。很多皇帝都是三宫六院,而他和独孤皇后一往情深,甚至连自己的所有孩子都是独孤皇后所出。
这些孩子不仅仅是隋文帝夫妇情感的证明,而且还藏有另外一层考虑:假如所有儿子都出自一个母亲,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以前帝王家的兄弟相残?
理论是理论,但实践起来就不是一回事了。
隋文帝立的第一位太子是长子杨勇。他早在北周时期,就被立为世子辅佐朝政,一直持续到隋朝建立。
杨勇
他当世子及太子期间。按照《隋书》的说法:抚君监国,凡二十年,虽三善未称,而视膳无阙。意思是杨勇以继承者的身份辅佐隋文帝杨坚,有二十年,虽然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是也没有什么大错。
但是后来一切都变了。母亲孤独皇后觉得这位太子不对自己的胃口。杨勇喜欢一位宠妾,并且与这位宠妾连生三个儿子。正妻却不得宠爱,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独孤皇后认定是杨勇联合宠妾谋害正妻。再瞅瞅二儿子杨广,一心专宠正妻。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下子独孤皇后更讨厌杨勇了。
杨广
父亲这边呢?自古以来太子都是高危职业,它的存在会让老皇帝本能感到危险,因此历代太子被废被杀的不在少数。
很遗憾,隋文帝也是这么认为。
有一年冬至,百官像往常一样朝见杨勇,杨勇也高高兴兴地接受百官祝福。往年隋文帝没有说什么,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隋文帝就在朝会上当作发作了,他说:“近闻至节,内外百官相率朝东宫,是何礼也?“,意思是:最近听说冬至节,内外百官集体朝见东宫,这是什么礼节?
这是当众警告百官和杨勇。从此以后杨勇越来越不受隋文帝待见。最终被废、弟弟杨广成功上位,最终没有放过哥哥和侄子。
杨勇去世后,三弟杨俊、四弟杨秀、五弟杨谅全都没有逃过皇帝的手掌心。
最终隋朝的结局是二世而亡。
隋朝的悲剧的确与阳光脱离不了关系,但是与隋文帝夫妇的教育和偏心也有莫大干系。
四
豆瓣有个小组,名曰“父母皆祸害“。标题虽然耸人听闻,但是却道出了相当一部分人,拥有一段多么糟糕的原生家庭关系。在和父母的互动过程中,体验了多少”不公平“乃至“恶意”对待。
有的人选择默默忍受,期待自己早日独立;有的人在网上吐槽,发泄情绪;有的会怒冲冲一刀之下造成家庭悲剧。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起点,一碗水端平,带来的岂止是兄弟姐妹的相亲相爱,更是他们未来的美好人生。
写下这些文字,是提示自己,未来如果做父母的话,不会做一个偏心的父母。同时也是记录自己读《古文观止》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