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正册人物判词及谶语初解-探春篇
《红楼梦》正册人物判词及谶语初解-探春篇
贾宝玉看完了第二幅仍不解,于是又看第三页,也就是第四个人物的判词。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里的判词说的是贾探春。首先说明一点判词的顺序不是按“元迎探惜”四个女孩的年纪顺序来说的,而是说完元春就是探春,有学者考证这可能和她们将来的身份有关。
画中出现了:风筝,大海和船。风筝暗示探春的意向在后面还会出现,但是阐明了“探春远嫁”的结局。 判词:第一句说明了探春的才华,第二句说明了贾府即将倾覆的命运。第三四句暗示探春远嫁的日期,清明前后。
第22回探春的谜语: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是:风筝。这和判词再次吻合。其中谜面中又出现“清明”,再次点出探春远嫁时间可能是清明左右。从谜面可以看出,探春远嫁后对贾府的没落无能为力,探春理家可以看出探春想挽救这个没落家族的决心。
第22 回,脂砚斋曾在探春灯谜下注解: 灯谜: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 这句话注解说明了三件事一是探春远嫁,二是贾家事败子孙流散,三是对探春的才能的肯定。
第63回在“抽花名签”的游戏中探春的签是:花——杏花(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备注是: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有姐妹玩笑说“我们家已经有一位王妃了,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其实这句话很可能暗示了探春最终的命运是以和亲王妃身份远嫁海外(画中的船)。
花名签的诗为: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唐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前两句“天上碧桃”和“日边红杏”都皇家贵族身份的说法,很可能暗示了探春远嫁和亲王妃的结局。
探春还是曹雪芹赐字的几个女子之一。曹雪芹赐其“敏”字。脂砚斋批注为: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
“才自精明志自高”在脂砚斋的解释中明显看出探春的才干很强,她是为数不多几个看出贾家灭亡命运的人。在她之前有秦可卿和贾元春,所以她改革初宿弊,比王熙凤更厉害。所以有人曾说如果说探春是政治家,王熙凤顶多是个政客。探春醒悟和采取措施比管家奶奶王熙凤早。如果她不远嫁贾家最终也不至于子孙流散。
在此顺便说一下探春和赵姨娘的关系。看待这件事还是把角度放在200年前,那个时代所有妾室都只是生孩子的工具,孩子的名义母亲都是嫡母,再加上赵姨娘本来就“着三不着两”所以笔者并不认为探春在很多大事上不认赵姨娘有什么不妥,甚至觉得正是因为探春的深明大义与庇护,赵姨娘和贾环在贾府的地位有所提高。
探春在第五回的曲子为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首曲子形象的说明了探春远嫁的无奈与辛酸,感觉87版改编的也不错,特别是这个曲子很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