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几个变废为宝的案例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几个变废为宝的案例
楼道门口突然多了一个垃圾桶,两个垃圾桶并排,仔细一看,一个是可回收垃圾,一个是不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类在国外已经很成熟规范了,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做得很好。
特别是日本,不但把垃圾分成十来种,扔的时候还要分日子,如可燃垃圾(包括果皮、菜渣等)是每周一、三、五扔;每周二可扔旧报纸;每月第四个周一可扔不可燃垃圾,如电池等。
我想也只有日本这样资源匮乏的国家,才会把垃圾分得如此细,从而发掘利用垃圾中的资源。
在日本,垃圾分类甚至被看作是一个外国人是否融入该国的标志。
垃圾里蕴含着巨大的资源潜力,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
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仅北京每年就可获得11亿元的经济效益。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遇到垃圾时,多想想这句话,看有没有变废为宝的办法,也许能让你发现不少巨大的“金矿”。
我听朋友讲过一个真实案例,他是济钢的,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以前一直是让公司头疼的问题,处理起来很费劲。
后来他们利用废渣生产出高性能的水泥,一下变废为宝,原来的垃圾现在变成抢手货了。
变废为宝的例子很多,养鸡的人都很发愁鸡粪如何处理,但对有经验的人来说,鸡粪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经过微生物发酵后,鸡粪可以养殖蛆、黄粉虫和蚯蚓,这些虫子是鱼类和禽类的上等饲料,经过这些虫子处理过的鸡粪也变成优质有机肥。
一些看似没用的东西,也可能成为宝贝,比如树叶。
桂林市恭城县红岩村盛产柿子,他们偶然发现一个商机,春天没有杮子的时候,还是有许多日本人过来,原来吸引他们的是杮子叶。
日本有杮子叶包着的饭团寿司,就像中国的粽子一样,因此他们对杮子叶需求很大。
于是红岩村在修剪柿子树的时候,把不要的柿子叶按规格进行加工,一张三分钱出售,红岩村有万亩杮林,这不起眼的杮子叶也能给他们带来不菲的收入。
西湖区周浦乡杭江村也发现了这个商机,他们的农地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植物,其中最多的是樱树。
他们这种樱树不是像其它苗圃那样为了卖树,而是为了卖树上的樱树叶子。
樱叶是论斤卖的,品质差的每斤30元钱,品质好的能卖到每斤60元。
村民说:“卖树叶比种水稻赚钱。”每亩地种水稻最多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卖樱树叶每亩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
杭江村村民们采下来的樱树叶子卖给镇里一家叫“千盛”的食品企业,除了收购樱叶,这家企业还收购枫叶、厚朴叶、粽叶等。
这家公司从94年就开始做树叶生意了,主要是销到日本做食品包装和食品装饰,现在每年产值能有250万。
再说一个变废为宝的例子,玉雕界有位大师杨树明,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中国玉雕大师”。
杨树明有一件非常得意的作品,是一款名为“风雪夜归人”的挂件。
2004年,他用100元将这件毛石买回来后,并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因为这块材料棉质较多,斑点遍布,甚至在业内人的眼中,这就是一块废料。
但在杨树明看来,这块料也有它好的地方,一些地方在灯光下晶莹剔透。
一天晚上,他想到了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
他灵机一动:把这些棉质变成漫天纷飞的大雪如何?一个多星期后,精致完美的“风雪夜归人”的玉挂件面世。
“风雪夜归人”最终以1万元的价格出手,之后在买家手里翻了近100倍。这件作品辗转至香港玩家手中,有人甚至出价360万元。
看完这些,不知你有没有什么启发,希望你看到发愁处理的垃圾,或者没用的东西,多想想能不能变废为宝利用起来,也许这就是一个大金矿。
另外我觉得这个思路除了用在物品身上,更多的应该用在人身上,比如想一想,自己哪些看似没用的本领,是有巨大价值的。
我相信每个人身边和他自身都有尚未发现的金矿,不信挖挖看。
微信公众号:富日记,furiji
新浪微博:富日记
富日记,我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地方,写得不好,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