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现象级爆款制造者 更是一块自媒体的“活化石”
他是现象级爆款制造者 更是一块自媒体的“活化石”
90后沈帅波,笑称“中国自媒体行业的活化石”。
十年前,还在上学的他就成了微博大V,每一轮自媒体的更新换代他都踩在了点上。
他的经历丰富到远远超出年龄。学过汽车,待过国企,卖过电冰箱,开过餐厅,做过果汁店,搞过在线商学院……
现在,他是专注品牌战略咨询,现象级商业爆款文章的制造者。
他说:这么多年勇于试错,基本所有能做的业务,不犯法的,都做过了。现在的业务才是“康庄大道”。
“做内容的意义,在于在偶然一个点上,点燃了一个人甚至一群人,让更多人去相信:还是有希望的。这会让我感知到我自己存在的意义。”
高考失利又如何
高考失利后的沈帅波总觉得自己的伟大的理想灰飞烟灭了。于是他开始琢磨自己的人生路,没过多久他就想明白了:我还可以有很丰富的社会经验。
于是,从大一开始他就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社团,去商场做销售员,去高尔夫球场兼职,有时还帮老板们写文章。那时他的收入达到了5000-10000块/月,对学生来讲已经是财务自由了。
2010年,他发现,新浪微博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产品,因为它改变了传播的扩散结构。于是,他以实习生的身份,成为了新浪微博事业部的上海地区校园总代理。
通过人人网,他用病毒裂变的方式,让自己当时管的校园团队成了No.1。同时他自己的微博账号也运营到了50w+的粉丝。当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东方航空都请他去讲课,讲微博。那时候的沈帅波,觉得自己走路都是带风的。
毕业了,沈帅波已经在中国当时最头部的化妆品公司、联合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中国最好的公关公司都实习过了,且微博账号粉丝量已高达百万,但他却选择去一家国企,上海家化。
在企业呆着的岁月虽然不长,但他学会了几件事情:第一,知道了上万人的企业是怎么分布的;第二,了解了公司复杂的经销商体系和销售体系;第三,每天被人碾压,被领导们按在地上摩擦,知道人生是有很多无奈的,明白了每个人都得妥协。
这一年的经历可以说是对沈帅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媒体基本不知道实体企业拥有多么复杂的体系,而这段经历在沈帅波后面的去研究和服务很多实体企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挫折都是天赐的福气
如今,用天眼查搜索沈帅波名下的企业,你会发现居然有几家餐饮公司。
但,不是已经注销就是停业了。换句话说,失败了。
做实业的想法还要从他做知识付费受到的挫折开始说起。
那一年,沈帅波白天在国企上班,下了班就开始做自媒体,每天只睡5个小时。当时微博虽然是挣钱的,但他发现流量在向公众号倾斜。同时,他也早在微信布局了涵盖多领域的多个账号,但他依然觉得做号不长久,想做一些更厉害的。他选择了网课。在2014年的时候,网课还是一个很时髦的东西。
他从职场人群的需求出发,开发了一系列PPT、Word、Excel等课程,自己录制、自己剪辑,一套卖99元,没几天就赚了100万。
他大受鼓舞,决定更进一步,做一个“进步商学院”的项目,理念就是罗振宇后来做的“得到”。把一群优秀的老师邀请来开网课,让中国需要学习的人知识平权。
但是,沈帅波没有成为罗振宇。
一个年轻人出去请老师,没背景没势能,自己的号流量又有限,还得跟人家解释什么是网课,人家都不懂也不相信,宛如马云早年推广阿里巴巴网店的经历,做什么推广都是受挫的,2015年,他对这件事情就战略性放弃了。
于此同时,他的公号还在蒸蒸日上,但沈帅波还是觉得做号不长久,坚持要做“大生意”。
人从坑底爬起来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另一个坑。他检讨,搞知识付费有几个痛点:复购率低、获客难。反过来,就要做一个复购率高、门槛低的生意!
于是,他瞄准了餐饮业,做了个果汁品牌,规模最大时开了十几家门店。
由于他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价格敏感,实习的地方都是高档写字楼,喝的饮料都是几十块钱,且健康轻食的概念正在深入人心,他觉得果汁个好生意。
结果他跳进去,发现处处是坑。
其实现榨果汁的产品拓展是很弱的,产品独特性也是没有的,且果汁成本很高,只能待在最好的商超、最好的地段。
等他想明白这件事,已经开了十家店。
规模扩大了,供应链就跟不上;管理成本上去了,流水没起来,员工管理培训也出问题了……所有餐饮业遇到的坑,他全踩了一遍。
很多人诧异为什么沈帅波的实体观察类文章为什么总是可以如此深入,洞察生意的本质,因为在实业赔过钱,躬身入局过,所以清楚这里面的坑。
餐饮的经历让他想明白:1、所有看似可以快速扩张的生意,背后还是有它的逻辑的,没有那么高的复制性,复制性是一定要解决掉所有的错误和坑,并完成底层的设计。2、餐饮老板需要有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驾驭能力,因为这个行业很依赖人的执行能力。
有所为,有所不为
“基本上,所有能干的事情,只要不犯法的,我都干过了,然后发现自己去搞纯粹的资本投机也不是很擅长,去搞实业没有任何资源优势。”
经历了无数坎坷,沈帅波却发现自己的新媒体业务一直活着,且活得很好。
“折腾到最后,你发现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就是这个世界还是需要一群思考的人和给别人出主意的人,以及特别擅长给品牌创造势能的人。我干来干去,发现还是这些事情是最擅长的。所以人最终不是去跳出舒适区,而是扩大舒适区。抓住核心,猛干。
于是,就有了那几篇现象级的商业爆款文。《消费分级,已经发生》、《藏在县城的万亿生意》《十亿人没坐过飞机》……
直到今天,它们所陈述的一些原则,还在被现实所验证着。比如这句:“在中国,你以为众所周知的事情,起码还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往往实际上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不过,沈帅波的“金句”,已经在网络上满天飞了。互联网内容侵权,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他接受了业内人士的建议:加强源头保护,版权登记。目前,沈帅波正通过天眼查企业服务中的文字作品版权登记,保护自己的作品。
其实,在回到自己拿手的内容领域之后,他的认识也经历了几个过程。
早期以做媒体为主的时候,公司的名字叫“湃动传媒”;到中期,他发现所有的传播和问题一定要上升到战略上面去,就改名叫“湃动咨询”了。
但这样还不够细化。管理咨询也是咨询,培训也是咨询,湃动咨询到底是个什么咨询?
现在,提炼升级为“湃动影响力”了。
“因为我发现,所有找我们合作的企业,最后对你交付的东西就只认几个字:你创造的影响力。后面我们接触的所有客户,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你大概是干什么的。”
沈帅波补充道,“我们不是单纯从媒体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从品牌策略角度和战略角度。我们帮助很多品牌从创造到引爆话题、对标头部、到延续生命力,这是我们认为的品牌核心价值。”
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要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今年直播带货特别火,沈帅波思来想去研究了一下,决定放弃。
沈帅波分析:直播带货的基因是销售基因和流量基因,有这两个核心基因的人才能做好。而他的团队,基因是品牌基因和口碑基因的,是to B的,无法大面积to C。整个团队的基因就是干不了这件事情。
所以,是为了赢得市场做这件事,还是为了从中赚一点差价?如果你没有任何价值也做不过同行,不但没有什么所得,还丢失了原来的优势。
最后沈帅波就战略放弃了。
热爱,才能做得好
2020年这个“百年未有之变局”,让沈帅波的想法又不一样了。
疫情期间关在家里,他看到,大家都在说等可以出去了,去吃海底捞、喝喜茶,这就叫做品牌即品类。
什么行当都有挣钱和不挣钱的企业。他变得更喜欢看个体成功的企业,并且是比较长线成功的那种。
沈帅波的另一个感悟是:中国市场有着高度的韧性。
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中国人最害怕,立马全部都戴口罩。而过了一段时间,中国成了全世界韧性最强的国家。人人都学会了自我心态调节,日子该过的还得过。
回过头来反思,他觉得,自己这十年的运气好就好在,没感觉失去什么,而是一直在获得。这十年,他从没有哪一年是冒尖过了头的,也从来不做偏离价值观的事。
疫情期间,有一段时间他都觉得自己创作枯竭了。因为不能出去,没有办法去跟眼界更开阔的人去沟通,没有办法见到真实的世界、去看不一样的东西。就没有idea了,那段时间是最难的时间。
这段封闭的时间让他发现,对企业的了解、观察,对行业的理解,是他真正的快乐源泉。
“为什么当年开店做不好?因为我不热爱这个事。我并不热爱和适合这个行业,只是想做一个所谓高复制性的行业来赚钱。这样一定做不好。”
那么,为什么他热爱写作,为什么读者喜欢看他写的东西?因为能点亮很多人的生命。
沈帅波说,如果一个在贵州遵义开修车铺的小伙子,能够通过他讲的故事,理解上海的养车公司是怎么做的,可能就会在心底埋下一颗种子,从遵义向省会贵阳去创业了。他的人生受鼓励往上走了一点点。这是让他最快乐的事情。
“快乐的意义,在于偶然点燃了一个人甚至一群人,让更多人去相信:还是有希望的。
他认为,他的终极使命就是:为中国品牌崛起而做咨询。为中国企业正名而写作。”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视频:https://url.cn/FK1lCAb8?sf=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