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如意(唐太宗嫔妃、隋炀帝之女)

杨如意(唐太宗嫔妃、隋炀帝之女)

杨如意

杨妃,隋末唐初人,名讳不详,生卒年不详。杨妃的出生地史书无记载,《隋书》记载杨妃之父隋炀帝。唐初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内官“四妃”之一,徽号未载,安葬地亦不明。杨妃为唐太宗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生母。史书对其本人的正面记载甚少,记载于其子吴王李恪的立传之上,但仅有寥寥数字。

人物生平

隋朝帝女

杨妃的生母,史料无载,会有多种可能,尚无定论。有一部分人认为是隋炀帝的高级嫔妃所生,有些人则认为是一般姬妾所生,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是萧后所生,争论颇多。尽管在大业后期,隋炀帝妃嫔众多,但在晋王和太子时期杨广的妃嫔数量有限,所载生子不过四人;且隋炀帝曾经对侍臣说:“我只有杨暕一个儿子,不然的话,一定要当众惩罚他,以正国法”,可见其子嗣不多确为事实。因此,考虑《隋书》有遗漏记载其他公主的可能性,可以判断除南阳公主之外,杨妃如有其他的同父姐妹,亦不会太多应为可信。

需要说明的是,生母外家的出身、地位如何,对杨妃“帝女身份”没有任何影响,也就是说,杨妃的“帝女”身份是由其父杨广所处的地位所直接定义的——古代男权社会中以父为尊,以父系血亲形成的宗法关系构成皇室统治权力的核心,母亲对后代不起决定意义,但外家的尊卑有时会影响其可能的尊宠程度。

现有史书未记载其生辰,但是通过其子李恪生于武德二年(619年)推测,杨妃在至少应出生于大业初甚至更早,但最晚应不晚于大业三年。

作为杨广为数不多的子女之一,杨妃在童年时代应当是衣食无忧,接受了皇室良好的教育。但其是否册封、公主封号为何现已不存,或有待考古的进一步发现。参考同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帝女如梁朝公主萧氏(即后来的隋炀帝皇后萧氏)、陈朝公主陈氏(即隋文帝宣华夫人)等,可见同一时代女性封号在正史中的缺漏相关记载,实非罕见。

至于其在与李世民结合之前,是否已有婚配、甚至是否生育其他子女,现有史料依然空白,也无确凿结论。

隋炀帝一生热衷于游历,足迹从西北踏至江左。期间,其家眷儿女皆与之随行,故杨妃早年随父多有游历,亦属可能且为寻常。

隋湮唐兴

随着隋炀帝登基以后修建大运河、长城和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三征高句丽,开创科举。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加之隋文帝、隋炀帝政治改革触动了门阀的利益,最终在隋朝末年引发大规模的叛乱。中原、关中动荡之际,一意孤行在外巡视的隋炀帝继雁门之围后再也无法回返国都大兴,而是带领十万骁果南下江都,企图割据江南苟且偷生,其家眷大多随行,不能排除杨妃亦在其中、随父南下江都的可能。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留守长安、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即大业十四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缢死,随行的齐王杨暕、赵王杨杲皆遇害,杨妃的亲属、尤其以男性亲属死者不计其数。同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废杨侑为酅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崩。隋朝复国希望彻底覆灭,宣告灭亡,立国共三十八年。

而隋炀帝萧皇后、杨妃长姐南阳公主等宗亲被监禁随宇文化及北上,窦建德击溃宇文化及后,萧后由义成公主迎至突厥,其后立隋炀帝之孙杨政道为隋王,南阳公主则回归长安。直到唐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击溃突厥大军,萧后才带传国玉玺归返长安,这是后话。而杨妃本人是否亲身经历江都宫变,或者又因何未与乃父同行,又是否同样被宇文化及所掳,史册皆无明载,无从确认。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短短数年,杨妃从天之骄女沦落为亡国之女;参考杨恭仁随行被宇文化及俘虏后又重归长安的经历,以及其生子的时间,可知杨妃最迟在武德二年春三月进入秦王府。

武德初,曾作为帝女的杨妃成为唐高祖第二子、当时已封秦王的李世民诸多女眷中的一员,或有观点推测两人属于政治联姻,或有观点认为两人曾是旧识,现有史料已无从确认。隋唐典型的门阀政治使得世家大族之间频繁通过婚姻缔结政治同盟,彼此之间互为姻亲盘根错节,杨妃与秦王李世民从血缘关系上实为表亲,杨妃的祖母隋文献皇后和李世民的祖母唐元贞皇后(追封)分别为独孤信的第七女和第四女。两女又分别是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因此杨妃可以称为李世民的表姊妹,两人的结合不仅从血缘上更从政治上充实了李渊家族的根基。

她是以何种身份进入秦王府,现有史料不得而知。根据现存史料的制度记载推断,杨妃以大长公主身份嫁入秦王府可能较小,而是在武德元年(617年)五月后以国公亲戚的身份礼聘入秦王府,其品阶不详。以燕氏礼聘入府后墓志称其为贵人,应与之相当。

亦有观点认为,杨妃或与南陈诸公主在隋朝的遭遇一样,被俘之后被皇帝赏赐于有功之臣而因此进入秦王府;武德元年李渊称帝时,即定“北周”与“隋”共为二王后,奉隋为正朔,车旗服色,皆遵循隋制,由此可见,杨妃正是李渊亲口承认的“正朔”之嫡系后裔。故以“俘虏”之名将“正朔之后”的杨妃“论功行赏”给秦王的行为,与当时“尊隋”的旗帜相矛盾,恐难为以唐代隋之际行为谨慎的唐高祖李渊所取。

唐朝皇妃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为帝。根据两唐书太宗诸子列传中的措辞可知,“杨妃”这一称谓实非简单妃嫔的泛指,而是杨氏应当在李世民登基后获得了正式的“妃”的封号,属于四夫人(四妃)之一。根据周礼四星制度与唐制,四夫人是仅次于皇后的等级,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但是很遗憾的是,她的具体封号不详,何时获得今已失考。

复杂的晋封结果和史料的模棱两可产生了诸多关于杨妃封号的争议。

观点之一认为杨妃是四夫人中的淑妃,持有这种说法的人占相当一部分,因为这样四夫人的封号似乎没有矛盾了,分别是韦贵妃、杨淑妃、阴德妃、燕贤妃。但实际上这个看法也无确定,结合考古与史书记载,其实存在六人做“四妃”的排列组合,即除去韦、杨、阴、燕之外,尚有两唐书中记载的李福之母杨贵妃、《唐会要》中记载的贤妃郑氏;而亦不能排除阴氏为淑妃、杨氏为德妃的可能性。

观点之二认为杨妃早丧,因此封号为追封,所以可能是任何一个,这样与晋封的实际情况不存在任何矛盾。杨贵妃此后递进改封为贵妃也顺理成章,但是史料只字未写李恪等人的孝悌是硬伤之一。比如《隋书》中大刘良娣早丧就提到其子燕王每至母亲忌日便哭泣等孝悌举动,在举孝廉制度还有余威的隋唐时期,孝悌是个人品格的集中表现,以孝闻名之人甚至可以直接被举荐做官,而在李恪与李愔列传或墓志均未提到其孝悌则令人疑惑。

观点之三认为杨妃可能因故出内,情同唐睿宗时崔贵妃和豆卢贵妃例,豆卢贵妃因出内未住宫内,崔氏可能是追封。故在此前提下,杨妃亦可能为任何一种封号,也不会与现有史书中记载的情况相矛盾。

观点之四认为杨妃和杨贵妃是一人,此观点极为少数。鉴于同时期修史和宫中称谓的惯例,《隋书》中的大刘良娣(早丧)和小刘良娣,两唐书中高祖后宫的大杨嫔和小杨嫔、玄宗时的武惠妃与武贤仪(时称小武妃)等,太宗后妃中两位“杨妃”却只以“杨妃”统称之不加区分,未免粗糙而突兀。五代时,金石学兴起,墓碑墓志的拓本保留,为后世修史提供了补充资料,太宗后宫出现两个“杨妃”或因国史有缺而金石弥补不全所致,但此说法需要更有力的证据。

太宗后宫“杨妃”之多,尤其是在赵王李福的墓志出土之后,现有的史料记载直接导致“双贵妃并存”的现象,与已知的后宫制度资料存在冲突;而如果是死后追封,则需要证明杨贵妃去世早于儿子李福,这样在儿子的墓志上才会写上其母最后的封号。但李福的墓志上没有明确写孝悌,故无法断言杨贵妃早亡,且赵王福墓志上明言“王,杨贵妃所生”,而非“赠贵妃杨氏”,且从《唐会要》之言可知,杨贵妃至少活到永徽六年(655年),且封赵国太妃并获得高宗礼遇,所以有部分学者认为杨贵妃是死在李福之后。

晚年成迷

杨妃的卒年,现不可知。《唐会要》昭陵陪葬名单中并未出现“杨妃”,而《唐会要》名单本身亦非完整,故杨妃是否陪葬昭陵,亦是未知之数。

永徽四年(653年)年初,李恪被卷入政治斗争,蒙冤而死;其弟李愔亦受牵连。现从两唐书中,未见此案对杨妃生平的影响,难以判断是其史料遗失还是其已亡于冤案之前而未被牵连。

史籍记载

1、《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

2、《新唐书.列传第五》。

3、《大唐新语.酷忍第二十七》。

4、《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

家族成员

祖父母

祖父:隋文帝杨坚

祖母: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父母

父亲:隋炀帝杨广

生母:不详

嫡母:皇后萧氏(萧皇后)

兄弟姐妹

兄弟

元德太子杨昭

齐王杨暕

赵王杨杲

另有一兄早夭

姐姐

南阳公主嫁宇文士及,生子宇文禅师

丈夫

唐太宗李世民

子孙

儿子

李恪,封吴王,南唐时追尊为定宗孝静皇帝,史书有争议

李愔,封蜀王

生女不详

孙子

李仁(李千里),李恪之子,封成王

李玮,李恪之子,早卒,追封朗陵郡王

李琨,李恪之子,追封吴王

李璄,李恪之子,封归政郡王

李璠,李愔之子,封蜀王

孙女

信安县主,李恪第四女,嫁元思忠

李华,宣城县主,李恪第五女,未嫁

宝安县主,李愔长女,嫁崔思古

人物评价

(唐)《大唐故恪墓志铭并序》:念姬德之仁厚。

(宋)欧阳修:“……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此评语亦有说法为其子吴王李恪而论)。

(宋)佚人:“……若吴王恪之在当时,内不闻其母有戚姬嬖爱之私,外不闻恪有魏王夺嫡之计。……”

​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
​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

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 齐宣王介绍 齐宣王(约前350—前301)妫姓、田氏,名辟彊,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前314年,燕国燕王哙禅让王位给宰相子之,太子...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苏妲己、褒姒、妺喜、赵飞燕、陈圆圆、貂蝉、上官婉儿、王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苏妲己、褒姒、妺喜、赵飞燕、陈圆圆、貂蝉、上官婉儿、王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苏妲己、褒姒、妺喜、赵飞燕、陈圆圆、貂蝉、上官婉儿、王 昭君、西施、冯小怜)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苏妲己、褒姒、妺喜、赵飞燕、陈圆圆、貂蝉、上官婉儿...

​尉迟迥(西魏北周时期著名将领)

尉迟迥(西魏北周时期著名将领) 尉迟迥(516~580年),字薄居罗,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西魏北周时期将领,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赠太傅尉迟俟兜之子。 尉迟迥为人慷慨...

​赵姬(秦始皇生母)
​赵姬(秦始皇生母)

赵姬(秦始皇生母) 赵姬介绍 赵姬(公元前?年―公元前228年),姓赵氏,名失载。姬是身份和称呼。秦始皇嬴政的生母,秦庄襄王的王后,生在当时的赵国都城邯郸(今天的河北邯郸...

​吴玠(南宋抗金名将)
​吴玠(南宋抗金名将)

吴玠(南宋抗金名将)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

​雄阔海(大隋第四条好汉)
​雄阔海(大隋第四条好汉)

雄阔海(大隋第四条好汉) 雄阔海,《说唐全传》中人物,天下第四条好汉,外号紫面天王。为人忠厚仗义,两臂万斤之力,曾双拳打死两只老虎,最早在太行山占山为王,后来辅佐相...

​乔致庸(弃文从商的一代晋商)

乔致庸(弃文从商的一代晋商) 个人资料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

​王熙凤(精明强干、心狠手辣的凤姐)

王熙凤(精明强干、心狠手辣的凤姐) 艺术形象 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是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是贾琏的妻子,是巧姐的母亲,是贾蔷和贾蓉的婶子,是贾瑞...

​敦肃皇贵妃(雍正帝妃嫔之一)

敦肃皇贵妃(雍正帝妃嫔之一) 敦肃皇贵妃(?—1725年)年氏,雍正帝妃嫔之一,其名于史无记载。湖广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妃兄,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内务府...

​宇文泰(南北朝时期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宇文泰(南北朝时期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宇文泰(南北朝时期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

​马一浮(中国国学大师)

马一浮(中国国学大师) 人物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先生,中国国学大师、一代儒宗,一生著述宏富,有“ 儒释哲一代宗师 ”之称;周恩来总理曾称他是“ 中国当代理学大师 ”;...

​张岱(明末清初史学家)
​张岱(明末清初史学家)

张岱(明末清初史学家)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初字维城,后字宗子,又字天孙,因著《石匮书》,人称“石公”,于是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蝶庵、古剑老人...

​孙策(东汉末年诸侯)

孙策(东汉末年诸侯)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王熙凤(精明强干、心狠手辣的凤姐)
​王熙凤(精明强干、心狠手辣的凤姐)

王熙凤(精明强干、心狠手辣的凤姐) 王熙凤介绍 王熙凤,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她长着一双...

​苏曼殊(近代文学艺术家、翻译家)

苏曼殊(近代文学艺术家、翻译家) 人物生平 生平事迹 苏曼殊(1884年-1918年),原名戬,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号曼殊,另号燕子山僧、南国行人等。广东珠海市沥溪村人,...

​释虚云(禅宗泰斗)

释虚云(禅宗泰斗) 人物生平 虚云禅师虚云禅师,原籍湖南湘乡,俗名萧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出生在福建泉州,出生年有不同说法,岑学吕编年谱言出生道光二十年(1840年);...

​陈寅恪与柳如是有何关系 陈寅恪怎么读才对
​陈寅恪与柳如是有何关系 陈寅恪怎么读才对

陈寅恪与柳如是有何关系 陈寅恪怎么读才对 陈寅恪与 柳如是 1961年8月30日,陈寅恪静坐在房间内,时间已接近午夜12点,虽然目不能明、腿不能行,但其坐姿依旧端正,他正在等一个人...

​贝鲁特大屠杀的影响有哪些
​贝鲁特大屠杀的影响有哪些

贝鲁特大屠杀的影响有哪些 贝鲁特大屠杀的影响 贝鲁特大屠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贝鲁特大屠杀旧照 首先是贝鲁特大屠杀爆发后的短短几天时间里,黎巴嫩首都的难民营就有近三千多...

​张元素行医故事
​张元素行医故事

张元素行医故事 张元素行医故事 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不少张元素行医故事。 张元素画像 第一个行医救人的故事是说张元素有一次急诊,在路上...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教育思想概述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教育思想概述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教育思想概述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号晦庵,晚称晦翁,世称朱文公,亦称朱子,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他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