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生前就给自己修建陵墓 皇帝就一点不忌讳吗
古代皇帝生前就给自己修建陵墓 皇帝就一点不忌讳吗
对为何古代皇帝都会提前给自己修建陵寝?不忌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古代,帝王一般都会为自己建造一座陵墓,但问题是,如果是在生前建造了自己的陵墓,那就有可能会有人问,这是古人的禁忌。而且,皇帝陛下会不会亲自去看陵墓?
对于普通人来说,坟墓和葬礼最大的禁忌就是平民,皇帝从来不会有这样的禁忌,在皇帝的眼中,他们视死亡为生命,因为他们是皇帝,他们会得到皇帝一样的对待。而平民就不一样了,穷人最怕的就是死无葬身之地,还有就是对生死的禁忌。
皇帝就不一样了,皇帝虽然也是贪生怕死的,但是皇帝并不介意修建坟墓,甚至还想在有生之年有个好的归宿。所以皇帝非但没有避讳,甚至还会在陵墓建造完成后,亲自去看一看,看能不能让他满意。
中国的葬礼习俗,最早的时候是春秋战国、秦汉,在这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都没有太过重视葬礼。
在夏、商、周时代,人们死后,都会将自己的尸体随意掩埋,不种树木,让尸体回归自然,这就是所谓的“不封不树”。而那个时候的人,也没有祭祀先祖的习俗,华夏的传统,就是回归自然,所以后世的人,都不会去追思,也不会去祭拜。
夏、商、周“不封不树”的丧葬方式延续至春秋末战国前期,当时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所以春秋末期战国初的一些王侯将死后也能过上安逸的生活,所以才有了这种视死如归的葬礼。
在这个时代,人们会选择风水好的地方,挑选好的陪葬品,而为了区别统治者和平民的墓葬,还有一种叫做“号墓”的改革。所谓的陵墓,就是一般人的墓穴,国君的墓穴叫做墓穴,所以在墓穴的名字上,帝王的墓穴和凡人的墓穴不一样。
从秦汉到清朝,封建王朝灭亡,除了蒙古人的习惯,大部分的帝王都会在临死之前建造自己的陵墓。
更何况历代帝王都是在登基之后才会建造陵墓的,像汉朝就有明确的规定,皇帝在一年之内就要建造自己的陵墓。
帝王在选择陵墓的时候,首先要考虑风水和阴阳的关系,每一座被选出来的陵墓,都是一片福地,而皇帝陛下也会选择最好的位置作为自己的归宿。
世宗雍正皇帝胤礽在选择陵墓的时候,就非常重视自己的陵墓,原本是在河北遵化东陵附近的九凤朝阳山上建造陵墓的。当时工部的官员们已经选定了地点,将当地的泥土运了回来,让雍正检查。
雍正派人去看过,发现这里的地形并不完整,无论是风水还是阴阳,都有一定的缺陷,最重要的是,风水学和阴阳学都不太好,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土壤是沙土,不能用来做坟墓,因为沙土会让地宫在下雨的时候不断的漏水,雍正最终还是把九凤朝阳山给放弃了。
后来,雍正让他最信任的十三皇子胤祥带人去给他找坟墓,胤祥最后还是带着人在河北易县的泰宁山转了一圈。
这里是清泰陵,西有云蒙山,北有泰宁山,东有丘陵,南有易水河,三面环山,四面环山,北有一条河流。
当时,胤祥向雍正汇报的时候,将这里称为“聚秀之区,阴阳交汇之地,龙穴之沙,天下之美,皆可为。”局势稳定,万事俱备。”
雍正和胤祥一起到了泰宁山上,雍正也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决定将陵墓建在这里。
所以雍正放弃了清东陵安葬的想法,而是在易县建立了清西陵。
古代人对自己的坟墓并不排斥,因为坟墓是他们最后的“家”,就像是现代人在买房一样,他们会先看一看自己的“家”,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看风景。
而且,一般的皇帝,都会选择风水宝地,因为在古代,风水好的地方,可以孕育人,甚至会有祥瑞之兆。既然是个好地方,那就一定要去看看,说不定还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所以没有哪个帝王会拒绝自己的陵墓。
皇帝陛下不但不会拒绝,而且还会亲自过目,这就像是一个新时代的建筑,必须由主人来完成,而皇帝的最后一个“家”也必须由主人来检查。
不过皇帝陛下日理万机,没有时间来检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皇帝都会让工部的人代劳。不过,很多皇帝都抱着依靠别人的心态,将自己的坟墓看得很重,所以当墓穴建造完成的时候,不管他们有多忙,都会亲自去看一看。
比如明代明神宗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一生中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到自己的寝宫里去看看。万历的陵墓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他的双腿很长,双腿也很废,按照新发现的万历皇帝的尸体,他的腿和腿都有问题。
所以,他的身体有缺陷,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露面,这也是他晚年懒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身体有缺陷,万历很少离开皇宫,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皇宫里。而万历此生最长的行程是从紫禁城到北京昌平的大玉山。
明定陵建造的时间要早一些,1584年,1584年,1590年,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工,万历皇帝只有28岁,万历皇帝只有28岁,万历皇帝只有58岁,也就是说,万历皇帝修建好的明定陵已经荒废了三十年,所以很少出远门的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就是去自己的陵墓,闲暇之余,还会拉着马车离开皇宫,去看看自己的“家”。
万历皇帝每一次出宫拜访自己的陵墓,都会想办法让自己有个名字,他总是以祭祖的名义,先拜了列祖列宗,然后才会顺便去看看自己的陵墓。万历对自己的陵墓非常满意,他经常在这里呆上很长一段时间,仿佛恨不得现在就在这里睡上一觉。
不过,当时有不少风水先生觉得定陵风水不好,布局不完整,也不是真正的龙王,于是纷纷提议,让万历再选一座坟。
但万历年间的定陵,建造的极其奢华,耗资八百万两,万历皇帝很是喜爱,舍不得更换,故而在万历死后,便被安葬在了明定陵中。
但事实证明,定陵的风水并不是很好,万历皇帝去世后仅仅24年,明朝就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剿灭,李自成入侵北京的时候,还烧毁了定陵的一部分,民国年间,明定陵的地面建筑也被烧毁了。
一九五八年,明定陵的地下宫殿再次崩塌,史学家吴晗和郭沫若先生原本是打算在明成祖朱棣的明长陵中进行考古挖掘的,但他们却将目光转向了明定陵。
后来,定陵被完全挖掘出来,因为技术的限制,定陵里的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都已经腐朽,再加上十年前的特殊时期,万历皇帝和两个女皇的尸体都被毁掉了。
所以明定陵的风水的确不是很好,如果他当时听了风水先生的话,换个地方,或许还能活下来。
像万历那样经常来自己的陵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很少出门,所以去自己的陵墓也就是去旅游了。还有一些帝王经常到自己的寝宫里巡视,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就如同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
清西陵建成后,清高宗乾隆皇帝洪历帝怕自己的子孙都葬在清西陵,会影响清东陵的香火,所以提出了“兆葬之制”,即,清西陵埋葬了他的父亲,他的儿子就埋葬在清东陵。
于是乾隆被安葬于清东陵的清裕陵,乾隆之子嘉庆被安葬于清西陵。道光去世后,按乾隆皇帝的规定,应该安葬在东陵,所以道光皇帝登基后,就把陵墓建在了东陵附近的宝华峪。
宝华峪的陵墓建成后,道光陛下亲自去看了看,很是满意,甚至还在地宫里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了所有的文武百官。因为孝穆皇后死得早,宝华峪的陵墓建好没多久,道光就让他的妻子孝穆皇后下葬。
道光在祭祖和夫人的时候,专门去了一趟地下宫殿,想念自己的未婚妻,可是当他走进地下宫殿的时候,道光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地下宫殿漏水严重,连孝穆皇后的棺材都被水给浸泡了。
要说雍正没有在东陵建陵墓是对的,东陵是一片沙地,很容易漏水,民国时期,孙殿英盗墓的时候,孙殿英第一个打开的就是康熙的陵墓,但是孙殿英却放弃了盗墓,改用乾隆的清裕陵,但是乾隆的清裕陵却发现了大量的积水,所以清东陵的土壤并不好,很容易积水。
地下宫殿漏水是个大问题,他不希望自己死后在这里洗澡,所以他向群臣发怒,让群臣重新挑选墓地,重建陵墓。
因为东陵的漏水,道光皇帝很是忌惮,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不再选东陵的墓地,而是在西陵附近。所以后来,朝中大臣为道光选定了清西陵境内的龙泉峪,即清西陵的清慕陵。
道光是一个吝啬的皇帝,但是他对死亡看得很重,所以在建造陵墓的时候,他并不吝啬,而是用了大量的珍贵材料,将宝华峪的陵墓拆了,搬到了龙泉峪,一建一建,拆一建,建了又建,所以道光建的清慕陵耗资巨大,虽然规模比雍正的清泰陵要小得多,但也足足花了440万两白银,远远超过了清泰陵。
宝华峪的陵墓漏水,道光皇帝对龙泉峪的陵墓非常重视,他经常会亲自去看一看,自从道光皇帝陛下建立了陵墓,他就担心陵墓会再次漏水。
所以,古代的皇帝们并不介意在临死之前建造自己的陵墓,也不介意参观和检查自己的陵墓,这是他们离开皇宫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为了监督施工的质量,毕竟这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家”,他们当然不希望有什么问题,而且这里的环境必须是他们想要的,至少要让他们安息一百年。
而且,帝王的陵墓,往往都是风水最好的地方,提前建造陵墓,可以让皇帝的气运更上一层楼,有了这样的想法,谁也不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