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体操一共有几套(广播体操一共有几套年份)
广播体操一共有几套(广播体操一共有几套年份)
这个铿锵有力的节奏
瞬间把人拉回
青春气息满满的校园时代
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00后
几乎每个人都有广播体操的记忆
1951年11月24日
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
至今整整70年
迄今为止
涉及全国范围的广播体操
总共编排推广了九套
满满的回忆!
1.为什么要编广播体操?
这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说起。那时候,经历过多年战争的侵扰,新中国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但那个时候,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并不好。据1999年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显示,新中国成立前,国民人均寿命仅3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吃饭成了最大问题。
如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成了摆在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20世纪50年代初,有人提议,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让群众“在集体运动中强身健体”,同时还能增强集体认同感。
但如何创编一套适合中国人的健身操?第一套广播体操的主要编排者刘以珍后来就回忆说,当时自己掌握的体操术语太少了,很多动作说明,都不知道该怎么用语言文字表达。
辗转向其他等国家取经,第一套广播体操终于在1951年11月24日正式颁布。一经推出,这套广播体操就受到了全国的关注。
△中国青年报刊播的第一套广播体操图解。图/孔夫子旧书网
有媒体描写当时全民做体操的盛况:
每天上午10点,当大喇叭响起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纺织工人在纺织机器旁,机关干部在办公场所,学生在操场上,甚至马路两边或楼顶上都有人在做操。城市变成了运动场,人们合着节拍,整齐划一。不仅如此,如果恰逢在火车上听到广播,而火车碰巧停站,人们还会跑下站台做操。而在车厢里的人也不会闲着,乘务员会领着大家一起做操。
20世纪50年代,到访中国的苏联诗人吉洪诺夫为北京街头全民做广播体操的现象所震撼,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
“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
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睡乡,
城里整齐的小巷大街,
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
2.哪套广播体操时间最久?
顺应要求,在第一套广播体操推广后,编操小组又陆续推出了第二套、第三套……每一套都伴随时代融入很多新元素。70年中,共推出了9套广播体操。
1954年7月份,第二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为避免大家长期重复同一套动作无聊而做了更新,并加大了运动量。
1957年,第三套广播体操公布。与前两套相比,第三套广播体操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融入了不少武术的动作。
1963年,第四套广播体操公布。这一次开头有一个响亮的男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并且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在动作上前三套广播体操的原则以简单好学为主,到第四套时候便开始趋于成熟。除了运动量在前三套基础上继续增加之外,动作也开始强调新颖和优美。
1971年,第五套广播体操“姗姗来迟”。关于这一套广播体操,还有一则趣事。
北京厂桥小学有一名小学生,因为做第五套广播体操姿态标准优美,所以被选为全校的领操员,还上了当时相当稀罕的新闻纪录片。正是这次露脸,让什刹海体校的老师发现了这个很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他被选拔进了什刹海体校,专门练习武术。
这个孩子名字叫李连杰。
1981年9月1日,第六套广播体操正式与公众见面,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来增加人们做操的兴趣。
1990年5月8日,第七套广播体操推出。据说这是最难的一套广播体操,有网友曾回忆小学的时候学的这一套广播体操,“很多同学半学期了还没学会。”
1997年,第八套广播体操推出。这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套广播体操,一直用到2011年,长达14年。很多80后都是在这一套广播体操中成长起来的。
2011年8月8日,在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这也是最新的一套广播体操。4分钟的广播体操共分为9节,分别是:预备节,原地踏步,和其他8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其实
无论是哪一套广播体操
都延续了第一套广播体操的
动作编排规则
先由离心脏较远、负荷量较小的
上肢或下肢运动开始
中间由胸部、体侧、体转
和腹背运动组成
逐步加大动作的幅度和负荷量
然后转入较剧烈的、负荷量最大的
全身运动和跳跃运动
最后以整理运动或放松运动结束
3.花式课间操
广播体操之外
现在中小学校也在
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开发各种各样的课间操
比如
陕西榆林第八小学有
“腰鼓课间操”
甘肃敦煌中学有
“敦煌舞课间操”
四川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有
“川剧课间操”
内蒙古赤峰一所中学有
“蒙古舞课间操”
无论是什么样的广播体操
都本着强身健体的初心
真心希望学生能
在享受课间操的乐趣的同时
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你小时候做的是哪一套广播体操?
关于广播体操有什么样的故事?
你所在的学校课间操是什么样子的?
“课间十分钟”有多精彩?
编辑:张鹏
综合:学习公社(新京报学姐)、新华网、《文史博览》、中国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