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18小时,我国科学家花费7000万完成的首例换头术,结局如何?
耗时18小时,我国科学家花费7000万完成的首例换头术,结局如何?
从古至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的寿命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古时的“飞天入地”、“千里传音”等,如今全部成为现实。脑洞大开的科学家们如今将目光瞄准到更加充满神话色彩的“换头”之上。
说起换头,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聊斋志异》里面的“陆判换头”。在故事情节中,陆判官使用法术给朱尔旦丑妻换上美人头。而现实中,科学家们也进行了长达60年的深入研究,终于在这项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率先研究换头技术的是一名前苏联科学家,1959年,他将小型犬的头部拼接在一只牧羊犬身体上,让牧羊犬有了两个脑袋。令人惊讶的是,这只“双头狗”竟然有着正常的味觉和嗅觉,但可惜的是4天后因排异反应离世。
之后,科学家们又通过小鼠、犬类等进行多次尝试,慢慢掌握如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的方法,这使得换头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
直到2016年,我国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晓平教授团队,筹集7000万资金,准备好了各种仪器设备与操作环境,即将为一名俄罗斯程序员实施换头。该名程序员是自愿报名参与,并且患有肌肉萎缩症。
但万事俱备时,妻子怀孕的消息,让程序员打消了这个冒险的想法。于是,任晓平团队只好选择对猴子进行试验。就这样,耗时18小时后,猴子换头术终于成功完成,猴子随后慢慢睁开眼睛,还发出轻微的吱吱声。
对此,团队宣布猴子换头试验成功。然而,这只猴子很快就就出现衰竭,工作人员只好提前帮它解脱。虽然结果有些遗憾,但任晓平团队的试验还是引起颇多关注。知名外科专家卡纳维罗教授表示,这说明换头具有能够实施的可能性,人类或凭此不用畏惧离去。当然,也有很多人提出质疑,换头后的躯体,到底是属于头部主人还是躯体主人呢?
其实,为了推迟抵达生命的终点,除了换头之外,还有3000人选择同样冒险的“人体冷冻”。早年,展文莲成为国内首例冷冻人,等待丈夫30年后将其“唤醒”。
但就算科学家们天马行空,诸如换头和冷冻这样技术还是无法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更何况,这些技术还要考虑到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
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人们不应该因为伦理而束手束脚,如果人类在疾患面前“顺其自然”的话,那么很多人可能活不过40岁。
就目前来说,科学家仍朝着扭转生老病衰自然规律的方向而努力,他们在成功前,或许会经历种种挫折。但可以期待的是,将会诞生一些了不起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改变我们的身体与生活,人人百岁或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