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咖啡为名,文学、艺术、阅读、生活在这里共同“烹调”
以咖啡为名,文学、艺术、阅读、生活在这里共同“烹调”
本文转自:文汇报
2022上海咖啡文化周正在火热进行中,以“啡尝上海、不负热爱”为主题联动全城,凸显上海城市品格。新华文创上海咖啡文化周特别活动同期启动,于新华文创·光的空间与明珠美术馆拉开帷幕。今天,以咖啡为名,文学、艺术、阅读、生活在这里共同“烹调”,煨出醇厚的文艺香——通过可阅读的咖啡书单、可品味的咖啡新品、可观赏的咖啡短片、可持续的生活美学展览等多维度立体体验,人们能够亲近艺术文化阅读,探寻海派文化中的咖啡底蕴,体味苦中回甘、温暖坚韧的咖啡精神。
知名作家陈丹燕导演的短片《哨子》今天在新华文创·光的空间首发。《哨子》是跨类型电影《四季咖啡馆》其中的一部。《四季咖啡馆》由7部风格多样的电影短片组成,来自沪上的7位电影人携手完成了以上海城市咖啡馆作为表达空间的一次集体创作。该片由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和SEEING STUDIO协力制作。
“一个城市的咖啡馆,就像这个城市的起居室一样……它总是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内心的需求。”陈丹燕曾这样说。而《哨子》是她第一次创作短片,故事正是发生在上海的一家街角咖啡馆里。陈丹燕在这里写作,面对不断改动的行程和瞬息万变的世界,忐忑、思索、观望。在与朋友的视频连线中,这位旅行作家尝试寻求各种重返世界的方法。她在短片中说道:“写作是寂寞的工作,就像一个人在造一栋房子,所以我总在咖啡馆工作,这里轻松一点。咖啡很香,它鼓励灵感。”
“我杯子里不是每次都有千山万水嘛。”这是陈丹燕在短片《哨子》里的一句台词。热爱旅行的陈丹燕在短片之外,此次也带来了从她畅销25年的作品《上海的金枝玉叶》引申而来的特制精品咖啡,采用云南原产地精品咖啡豆,有焙炒咖啡豆与咖啡挂耳包,咖啡风味与《上海的金枝玉叶》一书的阅读体验相关,是唯一与中文上海故事畅销书密切相关的国产精品咖啡。
陈丹燕坦言:“做这款咖啡是为了纪念《上海的金枝玉叶》这本书25周年,同时也为了致敬书中的女主人公郭婉莹(黛西)。” 在烘焙这两款咖啡豆的时候,在她脑海里一直出现的是“激励”和“安慰”两个词语。她在咖啡的外包装上分别写了两句话:“黛西的故事教导和激励了我,她能挺身于暗夜,安静独行,我也能。”“黛西的故事鼓舞和安慰了我,就像浑身发冷时,这一杯热的、甜的,散发着红糖暖意的咖啡。”今天,这款特别的咖啡不仅邀请读者亲身体验,也于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在“新华文创·光的空间|CAFE”书店咖啡吧上架出售。
与此同时,“新华文创·光的空间|CAFE”书店咖啡吧还推出仲夏新品“啡”尝好喝——凤梨冷翠咖啡特调饮品,鲜榨凤梨汁的酸甜感搭配特殊处理法的哥斯达黎加和埃塞豆制成的冷萃咖啡,为读者献上层次丰富、清甜可口的独特清凉饮。
在书店空间,咖啡文化周期间,“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咖啡主题书展”精选中外咖啡主题图书300余册、50余种,设立咖啡文化读物专题展区,其中包括新华文创旗下文汇出版社的《咖啡美味手帖》一书及诸多精美独特的文创产品。咖啡文化凸显着“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成为上海城市温情与善意的重要实践载体。书香与咖啡香交织,成为馥郁芬芳的城市风景线。
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读者还可在与新华文创·光的空间之一体的明珠美术馆观看目前正在展出的“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作为“长效设计”理念在上海的首个大型展览,这一展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独特鲜明的设计思考与多领域实践,囊括“长效设计”在日本的丰硕成果,深入地域特色物产传统与现代风貌,还特别策划了“回声:本土设计师的探索”单元,甄选呈现10位中国设计师与品牌各具特色的长效设计探索。
“咖啡成为连结世界的纽带:每颗咖啡豆不仅穿梭了漫长的时光,其足迹也曾到过世界的各个角落。”“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的9个单元600余件设计佳品中亦不乏与咖啡息息相关的设计,比如入口第一单元“60VISION”里,即可看到20世纪60年代的经典咖啡杯式样。更多与咖啡文化、上海城市相关,体现可持续生活美学的设计品、书籍、文创,等待人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