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天生丽质!有着惊世之才!对爱情,宁可孤独终老也绝不将就!
她天生丽质!有着惊世之才!对爱情,宁可孤独终老也绝不将就!
1883年,吕碧城生于徽州一个书香门第,姐妹四人个个聪慧过人,尤其吕碧城更是从小聪颖远超同龄。她5岁时,一次和父亲在花园漫步,见到风拂杨柳,父亲随口吟了一句:“春风吹杨柳”,她张口便接了下句:“秋雨打梧桐”。7岁时,她已经能作大幅山水,笔墨酣畅,在词作上尤为才华突出,每当有词问世,人人争相传诵。
吕碧城10岁那年,汪家订亲。12岁时父亲去世,吕碧城的母亲回乡处理祖产,族人以其无男孩继承财产为名,霸占她家里的财产。这时汪家也不客气的提出了退婚。这种单方面的被毁婚,是极大的羞辱,婚约解除后,吕碧城便投奔在天津塘沽的舅父严凤笙。
1903年,20岁的吕碧城要去天津城内探访女子学校,当时被舅父怒骂,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可以理解,可是吕碧城不是那认命的人。第二天她就逃出了家门,只身逃票火车来到天津。连行礼也没来得及收拾。一个女人独自出门,在当时也算是惊世之举。也是从这时起,吕碧城便登上了她在文坛上的辉煌一生。
有缘的是吕碧城在火车上遇到一个人,天津一个旅馆的老板娘。她了解了吕碧城的状况后,便将她带到家中住了下来。
在这困境中吕碧城想起了舅父的秘书方君的夫人住在天津的大公报社,于是就情真意切的给她写了一封求助信。
这封信恰巧被《大公报》总经理的英敛之看到了,深深被她的才华所吸引。于是英敛之来到方夫人家中探访,他们一直畅谈到深夜。吕碧城当晚还做了一首《满江红》,此时对吕碧城的胆识甚为赞赏,并当即决定请她担任《大公报》编辑,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
1904年,吕碧城成为《大公报》的主笔人,她的锦绣文章频频面世。这时她的两个姐姐吕惠如、吕美荪也和她一起,被称为“淮南三吕,天下知名”。还出版有《吕氏姊妹诗词集》。
这时你可能会想,吕碧城会不会对这个雪中送碳的英敛之产生情愫,事实证明没有。不但对他没有,这个心高气傲及美丽与聪慧于一身的女子,在这一生都没有成婚。
她的众多追求者中,包括著名诗人樊增祥、易实甫,也有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羲等,但这些青年才俊都没能获得吕碧城的芳心。
吕碧城对自己的感情说过:“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
吕碧城当时还和有“鉴湖女侠”之称的革命英雄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一个是革命女侠,另一个就是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女、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她们被称为“女子双侠”,受之无愧。
1906年,秋瑾在上海筹办《中国女报》,吕碧城为其写稿。
1918年,吕碧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任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的种种发回中国。她4年后学成归国。
1926年,吕碧城再次出国,游历欧美,此次走的时间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
1928年,她参加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并在日内瓦断荤。
1929年5月,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邀请,赴维也纳参加大会,并盛装登台作了精彩的演讲,大会代表惊叹不已。
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佛门,成为在家居士,法名宝莲。宗教成了她晚年中的精神支撑。
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在逝世,享年61岁。遵照她的遗嘱,将遗产,二十余万港元全部捐出。依她的嘱托“遗体火化,把骨灰和面粉为小丸,抛入海中,供鱼吞食”。有诗:“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这世上若没有合适的那位,吕碧城宁可孤独终老,也绝不将就。如此这般才是对爱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