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考城隍
聊斋志异之考城隍
城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道教称为威灵显赫天尊,是众多神灵中的一位。也是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神灵,因为城隍庙在许多地方都有。城隍一般是殉国忠烈之人当任。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便记载了一段考城隍的故事。
话说有一个名叫宋焘的秀才生病躺在床上修养,恍惚间看到有个小吏模样的人,拿着一份文书,牵着一匹白马像着自己走来,还不等宋焘出声询问,那人就开口道:“我奉老爷之名,前来请你去考试!”
宋焘闻言,不由的有些奇怪,这还没到科考的时候,怎么突然就通知要考试了呢?
不等宋焘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那小吏模样的人就不断催促着宋焘上马,随后牵着马就向前走去。宋焘坐在马上满脑子的疑问,丝毫没发现这不根本不是去考棚的路!
过了不知道过久,随着小吏的一声招呼,白马停下了脚步,宋焘也从沉思中惊醒,抬头看着面前如同皇宫一样的地方,有些发懵,这里根本不是自己县里考试的地方。
“快快进去!”那小吏见宋焘站着不动,催促了一句。
宋焘回过神来,看了看眼前华丽的宫殿,虽然满脑子疑问,不过还是壮着胆子走了进去。
宋焘定睛一看,堂上正中坐着一位帝王一般的人物。下方还有十多名身着袍服的官员以及若干衙役。其中一位官员身着绿袍,红脸长须,生一双丹凤眼,端的是威风凌凌。不过这人怎么有些面熟,宋焘心想,不由得多看了两眼,总觉得自己在哪见过,不过却一时想不起来了。
再看堂下,已经摆好了两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同时有一位秀才已经坐在那了。
看来不止自己一个人考试。宋焘边想边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
没过一会,有人送上来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人二人,有心无心。”看来这就是这次的考题了。
宋焘没多想,思索了片刻便开始作答。不止过了多了,宋焘写完了考题,抬头看到对面的秀才也刚好写完,对着自己友善的笑了笑。还不等宋焘回应,便有人来拿了卷子,呈送了上去。那十多名官员依次传看两份卷子,同时口中不断讨论着什么。
过了一会,便有人来请宋焘去往堂上回话,原来是宋焘卷子上写了“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句话,被考官看上了,因此中第。
同时,坐在主位的人传下了口谕:“河南缺一位城隍,你就去那赴任吧!”
宋焘这时才反应过来,自己考的原来是城隍!紧接着就有差人拿着印信向宋焘走来,宋焘跪在地上刚要接过印信,却突然想到了家里面的老母亲,如果自己一走,那么母亲就没人照顾了。
想到这,伸出去的手又伸了回来,一边磕头一边哭着说:“这本来是一件很荣幸的事,可是我家里面还有老母亲需要我赡养,如果我走了,那我母亲就没人照顾了!请让我照顾母亲到她去世,我再听从您的任用。”
堂上帝王般的人听宋焘这么说,马上诏令查看宋焘母亲的阳寿。不一会就有人回禀说宋焘的母亲还有九年寿命。
堂上之人听了之后沉默不语,显然是在思考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依某看来,就先让另一位秀才顶替九年,让他回去尽孝,等九年后再让他上任。”正当众人想不出办法是,那红面长须的官员说道。
宋焘闻声看去,这才真切的看明白此人是谁,这不正是关帝庙中供奉的关老爷吗,难怪看上去那么面熟,自己前几天才去了关帝庙上香。
那帝王模样的人听闻点了点头,对着宋焘说道:“本来你应该即可上任的,但念你一片孝心,便许你九年假期,时间一到,即刻赴任!”说完又勉励了一番另一个秀才后便让两人退下。
两人磕罢头走下殿来,秀才拉着宋焘的手一直把他送到城外,说道:“我是长山人士,姓张。”并且把自己的诗赠给了宋焘,不过宋焘却没记全,只记住了一句“有花有酒春常在,无蜡无灯夜自明”。
说罢那秀才便骑马而去,宋焘也告辞而去。
刚进家门,宋焘便晕了过去,许久之后才醒来。不过却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又黑又挤的地方,不由得用力敲了敲。过了一会,一丝亮光透了进来,出现在眼前的是母亲挂满泪痕的脸?
“儿呀,你可活过来了!”母亲一边哭一边紧紧抓着宋焘的手,生怕一放手就是天人永隔。宋焘这才看出来,原来自己是躺在了棺材里!而且已经过了三天了!连忙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自己竟然是传说中的灵魂出窍。那天走的乃是自己的元神!自己走后,母亲以为自己死了,便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要是自己再晚醒一会,或许已经入土了!
宋焘一惊,想到了同行的秀才。连忙让人去打听长山有没有这样一位秀才,这一打听才知道是真的,不过这位秀才在三天前已经去世了,宋焘这才确信自己不是做梦!
就这样平平安安过了九年,九年之后,母亲无疾而终,在处理完母亲后事后沐浴更衣,双腿盘坐在床上也去了。
同一时间,宋焘住在城西的岳父看到宋焘身着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左右人员随行,以为是高中了,连忙跑到宋焘家打听,却发现宋焘已经去世了……
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第一个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点赞一下哦!我会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