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
历史上的今天,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
有感于犹太人在东欧受到的种种压迫,19世纪末期,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图,1897年)发起了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该运动号召散居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
在犹太复国运动的鼓舞之下,到了1910年代末,已有大批约4万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定居。1917年,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图为英外长贝尔福):“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地犹太人再次掀起返回巴勒斯坦的高潮。由于人数的激增,导致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爆发冲突。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一份白皮书,规定此后的5年内犹太人可再移民75000人,此后不再接受犹太移民。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复国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的抵抗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的希望则是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图为返回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引发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1940年,犹太人已占巴勒斯坦当地居民总数的30%。之后在欧洲发生的针对犹太人的屠杀行为,进一步推动犹太人回归。1944至1948年之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图为1945年6月15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幸存者抵达海法,当时他们遭到英国托管政府逮捕。
由于犹太人与当地阿拉伯人之间冲突加剧,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者身份脱离。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再分为两个国家(之前上巴勒斯坦领区77%已给予阿拉伯人,成为今天的约旦),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图为联合国1947年方案图。
在1947年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以色列领导人大卫•本-古里安接受该方案,但阿拉伯国家联盟坚持不让以色列复国,于是阿盟国家对以色列展开为期三天的军事行动,紧接着犹太人组织的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图为1948年成立的以色列国防军。
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托管定于1948年5月14日午夜终止。同日,大卫•本-古里安宣告“犹太国家在以色列家园建立,称为以色列国”,将于托管期结束之日起开始运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图为1948年5月14日,大卫•本-古理安在宣读以色列独立宣言。宣言未规定新国家的国界。
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国家联合展开军事“驱逐”,阿以冲突进一步升级。大量的阿拉伯人在冲突中逃离“犹太国家”,估计有40万至90万阿拉伯人流亡,后来称为巴勒斯坦难民(图)。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不许这些巴勒斯坦难民重返他们自己抛弃的家园,但承认留守的阿拉伯人拥有以色列国籍。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