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也疯狂
妈妈也疯狂
一位妈妈说,他(指孩子)焦虑了,抑郁了,我痴呆了就正好。
另一位妈妈告诉我,如果让她不暴躁,她会“英年早逝”。
又一位妈妈很奇怪,孩子明明很优秀,为何自我认同感很低?
孩子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恨的。说得难听点,就算你养个宠物,弄个盆景,你也是因为爱,因为喜欢,你才弄的吧。总不至于,你讨厌宠物,见了就恨,然后,你偏要养个宠物,天天在你面前晃,招你恨吧?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
唉,但气急败坏恨孩子的,也不少!
1
弱者的恨,有时是绵绵细雨,恨得持久。
哪怕时过境迁,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当年的弱小,而昔日的强者也垂垂老矣,不复往日的荣光。当年的弱者,今日的相对强者,依然不能释怀,拿不出同情来。
强者原本是不需要恨的,遇事不顺,横就可以,没有压抑,何须恨呢?
但强者还是会恨的。
2
一位妈妈前天晚上跟孩子发生冲突,第二天,还气得牙痒痒,跟我来了一次“摔跤式沟通”:
现在跟他爸感情比较好,让他去说吧。人家把我当仇人,我先闭嘴。
你也别赌气,一幅高冷的状态。
我现在只能这样。
没谁要求你非这样不可,我不觉得亲子关系紧张是一件好事。
我不能逼自己去对他笑脸相迎,我暂时也不觉得我去讨好他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你面对的是儿子,不是你的仇人,也不是外人,你管好自己的情绪,难道你觉得你记仇还有理了么?
等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再理会他吧,到少我现在气没消。
管好情绪。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管好情绪,我们自己也该做到,最好是先做到。
管理好情绪也需要时间的,我不是圣人,我也被他气的很生气的。
但不管多少时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总是必要的,我们不需要去管我们的生气是多么地合理,我们需要的是,如何尽快地把心情整理好。
我管理好再说吧,现在我没有管理好,回家看见他,我就生气。
管好情绪,别把亲子关系弄得剑拔弩张。
他要这样,我奉陪。
我想说,这样可能真的会害了孩子。
目前只能这样了,害了就害了。
所以,情绪呀,不容易管理,但需要管理。
他焦虑了,抑郁了,我痴呆了就正好。
你面对的是你儿子,不是跟你不相干的人;父母要捍卫自己的界限,但也不能秋风扫落叶般严酷无情。
如果可以,真想把他塞回肚子里去,让我静静吧,我自己想想。
嗯,整理好情绪。
3
我们总认为,只要给的是苹果,就是对孩子好,不管苹果是好的还是烂的。
殊不知,一旦我们给的是烂苹果,孩子长期吃下去,就会出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强势,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事,会导致孩子的压抑,滋生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臆想,甚至自残。
案例中的孩子,就被检查出抑郁和焦虑。
4
而另一位妈妈非常火爆,儿子读二年级,已经被她的火爆给整得非常不好了:
如果你想控制,请把孩子当个例外。你在外面,爱控制谁,你控制去吧。放过孩子,饶了孩子。
外面人是死是活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他是我的孩子,我不能看他这样下去。
你关心可以,但暴躁不是关心,你同意吗?你习惯了用暴躁去控制,所以,只要失控,你就暴躁。
不是我暴躁,他的行为让我无法不暴躁。晚上9:30放学回来到这个点,多长时间?就做一面试卷。
他的行为源于你的暴躁,然后,你的暴躁源于他的行为。
不暴躁不是我呀,我知道是我的暴躁不好。
但知道不好,也改不了,因为改了,就不是我了?
我也想改,但真的很难。
“不暴躁不是我呀”,你说这句话时,我的感觉是:你不能没有暴躁。
是的。
因为暴躁能够给你带来安全感。
这几天被一个朋友说了,我怎么这么狂躁,这几天还知道在外面收敛一点,以前跟别人一起接送孩子,当初刚分开接送时,我那段时间也好些,知道孩子有些问题,只管10天左右。
问问自己:如果你不暴躁的话,会发生啥?先不说跟孩子,先说在别人面前的暴躁。因为说到孩子的话,你可能会说,担心孩子的前程。
在别人面前,对老公,对婆婆,对客户也是这样。
那么,如果你当时不暴躁的话,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
只要我不理亏,骂得他们摸不到北,只是不动手打,摔东西。
也打不过。
客户一般打不到,在电话里。
暴躁是你的工具,让你掌控局面的工具。
是的,不听指挥就骂他们。
对他们都可以,对你儿子,一定不可以。
尽量吧。
我相信,他的问题是源于你的暴躁,你也相信,你的暴躁是源于他的问题,但其实,你对谁都暴躁。
是的,对他更暴躁。
而他更弱小,他是最不扛打的,你打的最多,最猛。
是。为什么他吃饭没有妹妹快?吃东西还挑食,妹妹从来不挑食。
妹妹敢吗?
妹妹这么小,做事情都很快。
能不快吗?
妹妹还知道提醒他去写作业,这么小的孩子都能学到,这个大的却学不到吗?
你对哥哥的火力,妹妹都会学到。
5
最后这位妈妈告诉我,如果让她不暴躁,她会“英年早逝”。
为了孩子,连命都得丢了,未免也太可怕了。
父母对一个孩子的火爆,受伤的不仅仅是当事孩子,旁边的孩子也会受很大的影响。
6
前几天,我写过一篇分享《分析:孩子很优秀了,为什么不认可他自己?》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我小儿子4岁上小班,在我的心里,他已经很优秀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还能帮助同学,可是他自我认同感却非常低。
比如:最近老闹着不想去幼儿园,说老师骂他们,说你们表现太差了,要把你们送到小一班去,他自己在小二班。他很伤心。我也了解了,我问他,老师叫着你的名字说你很差,让你去小一班吗?他说没有,老师说我们全班的同学。我也问了老师,老师说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没有哪个老师指着去骂他,可能是老师批评别的同学的时候,他也感觉到他被批评了。天天要我给他换幼儿园。
孩子在家表现也非常好,会帮我干很多家务活,除哥哥不喜欢他以外,家里人还有邻居都很喜欢。
那问题出在那里?他常常也问我,妈妈你这是不喜欢我了吗?我觉得你喜欢哥哥多一些。我说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孩子,我对你们两个都非常喜欢。
孩子很优秀了,为什么不认可他自己?老师明明是说大家又不是说他一个人,他为什么会那么伤心,那么在意?”
对此,我当时的解答:
“他有个哥哥,哥哥的表现不好,会被父母收拾,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说收拾的不是他,但他学到了间接经验。当然,这其中还有兄弟俩的差异化策略。他帮妈妈做事,可能是哥哥从不帮妈妈做事;他很听话,可能是哥哥根本就不听话;他表现好,可能是哥哥表现一点都不好;他用这种差异化来赢得爱。如果哥哥变好了一点,或者父母改变了对哥哥的态度,他就会开始质疑:是不是我不好了,所以父母的爱转移了。
他在幼儿园的反应就比较好理解了。老师批评其他同学,他会从中学到如何做好不被批评,并且,他确实做到了。但跟家里不同的是:在家里做到了,能得到肯定呀、爱呀什么的,在幼儿园,老师比较忙,哪有那么多功夫来关注他。他表现好了,没得到回报,这是什么情况?他不明白。
还有一点不同,在家里,父母对哥哥严厉,他是旁观者,父母不是让兄弟俩一起站好来训斥一通,在幼儿园则不是。老师虽说是针对张三小朋友,但张三小朋友也在队伍中,甚至有时老师干脆就针对集体开火,他是参与者。我又没犯错,也被修理,这是什么情况?他不明白。幼儿园太不一样了,一点都不好玩,我不要去幼儿园。一想到去幼儿园就害怕,这大抵就是他的思维过程。”
7
小女孩的“优秀”跟这个四岁男孩的“优秀”是一样一样的。
但父母比较焦虑,且看得远,视线可以拐弯,越过山,能看到山后面去。而山后面那些,通常又是让人没法看的。焦虑更重,责任心更强,不改不行。而让孩子改的温和方式又看不到效果,甚至,风筝断了线,扶摇直上,肯定会掉下来,摔得很惨。
这不,这位爸爸焦虑了,觉得妈妈在纵容孩子,孩子不做作业,居然不逼着他做,这怎么行呢?接下来,他看到了“山后面”:
你(指他妻子)现在管理XX(儿子名)的手段,就和别人家管理十四五岁叛逆青少年的手段是一样的了,基本上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不随心意,还要发火。等XX到了十四五岁,真正叛逆期到来的时候,你想过怎么管理了吗?
我昨晚做了个梦,梦到XX到叛逆期了,开始有自己的小圈子了,在外面讲面子,花钱如流水,要买最好的手机、最好的包和名牌衣服,要花钱请同学去吃喝唱K,一伸手就管你要钱,一要就是几百几千,没两天就花完。不给,就大喊大叫,还打你。我气得把他赶出门,你死死护住,说我要打他,先打死你再说;要赶他,就先把你赶走。
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我就自己搬出去了。
然后,你钱也花完了,开始找我要钱,我一给你钱,你转手就给了XX,后来,我也不给你钱了。你宁愿自己不吃饭,也要把钱省下来给他大手大脚,给钱少了,他就打你。
你每次就在那哭着说,怎么会这样?这个白眼狼,没良心的。总希望他能自己好转,给他讲道理,他已经不听了。你说两句,他就要赶你走,不走就打人。
8
我说,父母的视线会拐弯,能看到山的那一边,不是假的吧?
这位爸爸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并说会留下上面的这段文字,四五年后再拿出来给妻子看,以证明,他所看到的,不会是假的。
因为,据说,他的担心都会成真,号称“乌鸦嘴”。
而导致他看那么远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再像过去那样逼着孩子写作业!
我就纳闷了:不用打骂的方式逼着孩子写作业,孩子将来大了以后,就会打父母吗?
可能我见识不够,没经手过这方面的例子。相反,我倒是经手过不少“反面的例子”,父母以前总是打孩子,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实力强大了,打父母。
有个青春期的男孩,为了手机的事,就把妈妈摁在床上,掐着妈妈的脖子,恨恨地说:我已经忍了你十几年了,我早就想掐死你了!
我并不想危言耸听。
人与人之间相处,基本都会遵循一个原则:你怎么对我,我怎么对你。你不打我,我不会打你;你打我,我现在打不过你,那就走着瞧,我先恨着,等打得过了,再拉清单,算总账。
9
我们总认为,给了孩子那么多苹果,孩子应该心存感激。
我们不清楚,我们给的是烂的。
我们恨对方是白眼狼,也得想想,你当初生下来的,可不是一头狼。
在弱小的孩子面前,作为强者的父母,还愤愤不平地恨,此时的恨是工具,可以为自己的粗暴辩护的工具。我恨他,是因为他可恨。既然他可恨,我就可以收拾他,至少可以不理他。不是我暴躁,他的行为让我无法不暴躁。
于是,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暴躁了。
10
既然强者的恨是工具,就不会持久,工具用过了,就可以丢,下次要用的时候,再拿起来,很方便。
孩子基本上是气头上恨,过了,就不恨了。
父母还认定:到底我是大人,人大,心大,气量大,不跟小孩子一般见识。
真正的心大,是连恨都没有的。
孩子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恨的。说得难听点,就算你养个宠物,弄个盆景,你也是因为爱,因为喜欢,你才弄的吧。总不至于,你讨厌宠物,见了就恨,然后,你偏要养个宠物,天天在你面前晃,招你恨吧?
没人这么干!
那为何对孩子却可以呢?
除了前面说的,看到山后面引发的焦虑和不知道方法而蛮干等因素之外,我们背负着没过去的过去,虽然这个话题,我们在前面讲过了。
明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再展开说:《粗暴是粗暴者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