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安县概况
中国东安县概况
东安县,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东南及东分别连永州市零陵区和永州市冷水滩区,西南界广西桂林全州县,西靠邵阳新宁县,北临邵阳邵阳县与衡阳祁东县。 地理坐标:东经110°59′-111°34′,北纬26°07′-26°5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015年辖13个镇,面积2219平方公里,总人口644606人(2017年末户籍人口)[1]。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为楚南境地,西晋立应阳县,北宋始置东安县。1949年永州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属衡阳专署,1962年属零陵地区,1968年属零陵地区(后改永州市)至今。 东安曾孕育出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清太子少保席保田、清朝广东水师提督唐仁廉、近代机械工业"火车头"宾步程、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等历史名人。东安人崇德尚武,东安武术驰名中外,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武术之乡"。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银杏之乡和湖南省柑桔、楠竹、紫皮大蒜基地县。
历史建制
西晋永熙元年(290年)置应阳县,因县城(今东安芦洪市镇)位于应水之北而得名,是为东安建县之始。隋代,应阳并入零陵县。
宋雍熙元年(984)复置,取东方安宁之意,定县名为东安,县名沿用至今。
春秋战国时境域属楚南境。秦时,属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境域属零陵郡洮阳县。
三国赤壁之战后,境内属蜀零陵郡,蜀章武二年(222)属吴之零陵郡。
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析零陵观阳县置应阳县,隶零陵郡。境域始建县,即东安县前身。《水经注》云:应阳县“盖既应水为名也”。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应阳县改应阳男国。
南朝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应阳改男国为子国。陈后主至德四年(586),应阳改为公国,仍属零陵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应阳县并处零陵县。
唐昭宗光化元年(898),马殷取永州,在原应阳境内立东安场。五代时,境域属楚永州零陵县地。
宋太宗雍熙元年(984),析零陵县地,升东安场置东安县,属永州零陵群郡。境域复立县。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永州零陵郡为永州路,县属永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属永州府。清康熙三年(1664),隶属湖南省衡永郴道永州府。
民国3年(1914),属衡阳道。民国29年(1940)至县境解放,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建国以后
1949年10月,属永州专区(后改零陵专区)。1952年11月,属湘南行政区。
1954年7月,属衡阳专署。1962年12月,属零陵地区。
1968年属永州市2013年。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人口民族
2017年,全县常住人口5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19万人、乡村人口34.1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44%,比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
2017年,全县户籍总户数220917户,户籍总人口644606人。其中男性人口338258人,女性人口306348人。全年共出生7544人,出生率为11.67‰;死亡人口10882人,死亡率为16.8‰;全年减少人口3338人,自然增长率为-5.2‰。[1]
东安县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数民族分布。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东安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东南及东分别连永州市零陵区和永州市冷水滩区,西南界广西桂林全州县,西靠邵阳新宁县,北临邵阳邵阳县与衡阳祁东县。 地理坐标:东经110°59′-111°34′,北纬26°07′-26°52′。
地形地貌
东安境处南岭山地向湘中丘陵过渡带,为越城岭向零祁盆地过渡区。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及西北部为中山,东北部为中山、丘陵带,越城岭山脉逶迤延伸,围成天然屏障;东南部及中部为岗地丘陵,彼起此伏,散布众多峡谷小盆地。境山川交错,河网密布,平原狭小;整个地质断裂岩溶发育,地貌类型多样。境内有湖南名山——舜皇山,海拔1882.4米。
气候特点
东安县境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春夏多雨,秋冬有干旱;年平均气温17.8℃,年降水量平均在1180~1490毫米之间。
境内有大小河流191条,其中5公里以上长度的大小河流有45条,总长1300公里,分属湘江、资江两大水系,以湘江为主,主要河流有湘江、芦洪江、紫水河、石期河等。
紫水河
紫水河发源于舜皇山高挂岭洋禾坪,流经大庙口、紫溪、白牙市、井头圩等乡镇,于大江口乡大江口村汇入湘江。紫水河全长72公里,落差1550多米,坡降11%,多年径流量在7亿立方米左右,平均流量约24立方米/秒。
相传,舜帝南巡到美丽的舜皇山狩猎休闲,之后沿太阳溪(即紫水河)漂流出湘江,后来驾崩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娥皇、女英二妃千里迢迢寻夫来到舜皇山,眼泪哭干了,哭出的血水滴入太阳溪,使溪水变成了紫色,紫水河因此而得名。
石期河
石期河又名东湘河,湘江一级支流,由大石江和马子江汇合而成。大石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的山谷中。马子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东山瑶族自治乡的黄腊洞,两条支流在两河口汇合,经东湘桥,在零陵的下东边进入东安县境,于石期市镇入湘江,在东安县境流程17.8公里,流域面积90.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9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2.151秒立方米。
芦洪江
古名应水,湘江一级支流。主干发源于东安、邵阳两县之分水岭黄花山东麓,即东安县大盛镇的栗木冲,途经新圩江、伍家桥、芦洪市、端桥铺等乡镇,于端桥铺车游村出县于高溪市镇附近入湘江。在东安境内流程62.87公里,流域面积899.3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27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026秒立方米。以流经地地名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