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这个军分区司令到底是什么级别?
在《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这个军分区司令到底是什么级别?
李三万
摘要:在抗战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作为顺溜的上级,也是将他视为兄弟的陈大雷,是军分区司令员,那么这个司令员到底是什么级别?
【头条号首发】
在抗战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作为顺溜的上级,也是将他视为兄弟的陈大雷,是军分区司令员,那么这个司令员到底是什么级别?
要说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先搞清楚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编制级别。要知道,八路军并非是“军”级建制,而是“路军”,“路军”实际上相当于“军团”。所以1937年9月八路军就改称“第18集团军”,集团军的编制是可以至少下辖两个军的。但第18集团军只有三个师的建制,是因为国民政府只答应给三个“国防师”的编制,属于特殊历史条件下特殊编制的部队,但是八路军的级别仍然是集团军而不是“军”。主要是政治地位比较特殊。
所以八路军的编制级别实际上是被“缩小”了,而新四军在建军之初的编制又被“放大了”,成立时只编有四个支队,总兵力10300人,这点兵力规模都不及一个正常的满编师。所以第一个要搞清楚的重点就是,八路军的编制级别从一开始就比新四军大,那么八路军下辖的三个师级单位的级别,也就比新四军1941年重建后成立的七个师要高。这也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八路军的三个师长1955年都是元帅军衔,而新四军的师长在1955年授衔时,最多就只有大将军衔的原因。粟裕、黄克诚、张云逸等新四军师长的军衔,与八路军的旅长陈赓、徐海东等相当。
再回到《我的兄弟叫顺溜》,这部剧描述的是抗战中后期的故事,于是再来了解一下我军的“军区”的级别。大家比较熟悉的是解放战争后期我军的四级军区体制,野战军司令部兼的一级军区,如三野兼的华东军区、四野兼的中南军区。然后下面是兵团司令部兼的二级军区、军级单位组建的三级军区(相当于省军区)以及师级单位兼的四级军区(也就是军分区)。但要注意,此时我军已经发展到500多万兵力,军区设置与抗战时期是不同的。
在抗战中的1941年(以皖南事变为分割线),八路军和新四军实行的是三级军区体制,即八路军各师师部所兼的一级军区,也就是俗称的“大军区”,比如第129师兼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20师兼的晋绥军区以及第115师发展起来的晋察冀军区和山东军区,各旅兼的则是二级军区,而新四军军部实际上与八路军的四大军区级别相同。新四军在军部之下 ,所辖各师分别兼的就是和八路军旅级的二级军区相当,如粟裕的第一师兼苏浙军区、黄克诚的第三师兼苏北军区等等,然后各师所辖各旅兼的则是军分区。所以你别看陈大雷手下的部队不多,级别可并不低,相当于旅级。比如第三师第8旅兼盐埠军分区、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等等,军分区司令员都是由旅长兼任。
但是陈大雷的情况又比较特殊,他的六分区很显然是在抗战大反攻阶段新建立起来的,等于就是给他一些基干部队,让他白手起家开辟新的根据地。所以虽然也给了“军分区”的名号,但是实际部队规模和级别,肯定要略低于老的军分区,虽然这是电视剧的演绎,不过在历史上肯定存在这种情况,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我军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而剧中陈大雷顶头上司,那位“大司令”应该就是新四军的师级首长,另外五个军分区司令员可以理解为旅级干部,那么脉络就很清晰了:陈大雷在当军分区司令员之前,必然曾是个战功卓著的新四军主力团团长(老红军的资历,能外放去当军分区司令员,肯定至少得是团级干部),刚刚被提拔起来去组建六分区。这个六分区要是站住脚,能够发展壮大起来,那么陈大雷也就可以成为相当于旅级干部的军分区司令员,如果失败了那就只能再回来还去当个团长。
军区的“大司令”其实只给了陈大雷一个连的主力部队,所以六军区建立之初架子虽然铺得很大,这也有虚张声势的作用,其实只有一个团的番号、下辖一个营番号(三营),真正的部队实际上也只有一个步兵连。但是六分区既然敢下辖团级部队番号,那么理论上的级别就不言而喻了,不能因为陈大雷“创业”之初兵力少,就看低他的级别。
所以陈大雷的准确级别是“新四军某师相当于旅级的干部”,与李云龙那个八路军大扩军时期成立的主力团长的级别大致相当,其实八路军也有不少团级单位兼着军分区,《亮剑》在这一点上是有所忽略了。到了陈大雷硬扛日军松井联队时,他手下的部队至少已经扩大到一个团了,否则早被松井联队一个冲锋吃掉了。而到了1945年8月日军投降的时节,他手下的部队也肯定不止一个团的兵力了。
如果,陈大雷在部队里一直干到1955年授军衔的时候,他也跟李云龙差不多,少将是跑不了的,如果资历老战功又比较突出,中将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可以说陈大雷是介于团长和旅长之间的一个级别。他的这个军分区,是当时新四军三级军区中最低的军分区,不过按理来说也不会派个团长来负责。照电视剧的情况,应该是陈大雷在团长任上立了大功,而且平时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都很让首长满意,就让他负责筹建一个新的军分区,相当于是一种提拔,同时也是一种对他能力的考验,负责一个军分区,肯定比指挥一个团要复杂,而陈大雷一开始还是只带了一个连的部队,等于是去创业起家。而只要他把这个军分区干好了,那么旅级干部也就坐实了。
按照剧中陈大雷自己所说的,六分区正经有三个营的编制。不过,这三个营里面,一营和二营只是纸面上的部队,真正的部队也就一个三营。所以三营长就是陈大雷最得力的部下了。而且就是这个仅有的三营,其实也只是虚有其表。编制上虽然有三个连,但一连只是一个空壳子,二连刚刚拉出来一个架子,真正能作战的,也就三连。所以,即使是算上正在建设中的二连,陈大雷的六分区顶多一个加强连的兵力。这也是为什么,六分区在小黄庄战斗中,仅仅面对日军一个中队,就差点儿被团灭的原因,兵力实在是太少了。
如果仅就指挥的兵力而言,陈大雷当个营长都还不够格。但是,如果结合当时陈大雷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他手中的兵力虽然不多,但级别并不低。举个例子,和陈大雷同级别的一分区司令员刘强,在支援陈大雷的时候,就带了一个团的兵力,这说明刘强的级别至少是团长。而同理,陈大雷的级别也应该至少是团长。这也符合,陈大雷自己规划的三个营的编制。之所以家底这么薄,主要还是因为陈大雷的这个六分区刚刚建立,还没有建立起一支与编制相匹配的部队来。
这也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当年无论是新四军还是八路军,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往往就是像陈大雷这样,带着少数基干部队,以连排为基础,开辟根据地,最终发展出一支符合根据地级别的部队来,甚至于还有超出。就像李云龙那样,一个团就发展出了八个营。不然,解放战争时,咱们的几百万大军是哪儿来的?
事实上,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讲,陈大雷的级别应该比团长还要高一点。剧中曾提到,六分区是新四军江淮军区下属的一个军分区,是一个典型的三级军区。而在当时新四军的编制里,三级军区应该就是旅级编制。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整编为七个师,并以这七个师的活动区域建立根据地,即所谓的军区。比如第三师在苏北,即建立苏北军区,师长政委兼任军区司令员和政委。而这就相当于电视剧里面的“大司令”和“大政委”。在军区下面,会设有若干军分区,由旅长和政委担任军分区的司令员和政委。但是,由于主力作战部队有限,随着根据地的扩张,新四军开始出现陈大雷这种只给编制不给人,一切靠自己去发展。虽说实力不如其他几个军分区,但是从编制级别上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陈大雷可以算是旅级干部。
所以,不能仅靠人数论高低,《亮剑》中钱伯钧一个加强营两千多人,相当于当时李云龙两个独立团,但是看到李云龙,钱伯钧依然得叫长官。而后来李云龙一个独立团发展到八个营,比陈大雷只有一个加强连不知强上多少,但见面了,估计李云龙还得给陈大雷敬礼呢。
这背后的故事,肯定就是陈大雷在团长岗位上屡立战功,也该升职了,都压不住了,但是又哪里凭空多一个旅级岗位出来给你陈大雷?那怎么办呢?得,没部队没装备,就给编制、给政策吧!一个规划中的旅级军分区,同时也看你你陈大雷敢不敢接?部队就只有一个连,要钱要装备都没有,但是有政策有编制啊!话放在这了,觉得你陈大雷能力水平都不错,有那么一点花花肠子,就给你这么个机会,机会给你了,你是吃肉还是喝汤,还是灰溜溜回来,全凭自己本事。不给机会,是领导不对,机会给你了,你要是自己发展不起来,可就是你自己的水平了,要是抓不住机会,还是接着当你的团长去吧。
电视剧里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背景,这逻辑也不算错,不过电视里一直被陈大雷“揩油”占便宜的一分区老大哥,分区司令员刘强也只是个团长,这就有点问题了,历史上新四军军分区就是旅级单位,当然也会有像陈大雷那样新筹建的军分区,或者地域人口之类限制,少数军分区由团级单位负责。但电视里一分区是老大哥,也是负责的一片主要的、成熟的军分区,那么这位老大哥绝对应该是旅长了,不至于还跟陈大雷一样只是团长。
陈大雷的第六军分区里虽然人员没有给足,但番号是给了的,要从这里面挑刺的话,就是给他军分区的番号编制还是一个团,如果说这是暂时的,倒是可以理解——陈大雷先把这个团给拉起来再说后面的话,不过电视结尾,陈大雷也已经拉起来一个团的人马了,但是编制方面也并没有再给新的番号。
最后也不再纠结电视剧里的问题,陈大雷的级别大致就是前面说的这样,他的六分区最后按照新四军普通一个军分区发展成功,那么陈大雷就会以旅级干部参加接下来的解放战争,正常发展,开国后至少也是李云龙那样授予少将,陈大雷没有像李云龙那么老是扎刺犯错误,如果在解放战争中战功再辉煌一些,那么被授予中将的可能性非常大,晋西北铁三角见了陈大雷,都得敬礼喊首长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