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家都束手无策的蝗灾,姚崇是用什么方法治理的?

面对大家都束手无策的蝗灾,姚崇是用什么方法治理的?

说到姚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蝗灾是一种非常棘手的自然灾害,大量的蝗虫破坏粮食,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严重的话还会发生饥荒。在古代,蝗灾更是百姓的恶梦。在唐玄宗时期,河南、山东等地就发生过一起严重的蝗灾,百姓面对大量蝗虫来袭根本束手无策,后来宰相姚崇负责治理这道难题,在他的领导下,官民齐心协力终于是将蝗虫驱赶走,那姚崇究竟是用什么方法治理蝗灾的呢?下面就来了解下这段历史吧。

据悉,严重的蝗灾正肆虐东非,说是二十多年不遇,现已向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蔓延。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出了预警,希高度戒备,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荒。

这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世界上发生频次较多的三大自然灾害,的确不容小视,其破坏力之大,自古以来就令人震惊。其始作俑者乃蝗虫,也就是蚂蚱,俗称"蚱蜢",药食两用昆虫,是有名的农业害虫之一,善于飞行和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以植物叶片为食,多则成灾。

我国历史上,因蝗虫产生的蝗灾亦不甚枚举,大唐时期有名的蝗灾就有发生于太宗时期贞观二年,玄宗时期开元三年、四年及僖宗时期乾符二年(875年)等年间,达四次之多。

这开元三年、四年的蝗灾,即公元715年、716年发生于玄宗开元时期的蝗灾,主要爆发于山东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河北及山东等地。这连续两年的蝗灾,可谓蝗虫成云,铺天盖地,所过之处,庄稼尽扫而空。无可奈何的老百姓,有的在受灾的农田旁烧香、祷告,有的献上各式祭品,但就是不敢捕杀蝗虫。

以致史书如是云:"开元三年,山东大蝗;开元四年,山东蝗复大起,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此境令大唐朝野震悚,玄宗皇帝更是忧心忡忡:长期下去,如何是好?遂召集朝臣商议。

危急之下,时任宰相的政治家姚崇冲破重重阻力,力主捕杀蝗虫,果断治理蝗灾,使老百姓得以"躬耕于其田"。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姚崇治煌"。

一、姚崇其人

姚崇,字元之,公元651年出生于陕州,自幼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二十岁后开始饱读诗书,其灼灼才华得以夯实,从而"以文华著名",现有诗作6首存于世录入《全唐诗》中,代表作如《秋夜望月》、《夜渡江》等;文章有24篇录入《全唐文》,著有文集十卷。

姚崇年少时,以孝敬皇帝(李弘)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后凭自身实力考中下笔成章举,不久,授予濮州司仓参军,因管理有方迁任夏官郎中,后累迁至兵部郎中。

公元696年,正值武则天主政时期,因契丹李尽忠、孙万荣起兵作乱,入侵河北。时年45岁的兵部郎中姚崇据此提出了自己有条有理的军务处置方案,得到武则天赏识。

此乱平定后,武则天便擢升48岁的姚崇为兵部侍郎,后迁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名列宰相,俭朴持家的姚崇至此入列大唐重臣之列。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还位于儿子唐中宗,姚崇贬任为中州刺史。景云元年,唐睿宗继位后,59岁的姚崇被征召还朝,复任宰相,与名相宋璟通力协作,整饬朝纲,一时颇有初唐"贞观"之风,与当年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时称大唐"四大贤相"。

唐玄宗李隆基亲政后,姚崇再度得到尊崇重用,复拜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封梁国公,迁中书令。

由此,资历深厚的三朝元老姚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辅政才能,提出《十事要说》,倾力社会改革,实行新政,取得了卓著成效。

"姚崇除蝗"就是此间的业绩典范之一,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经济基础。

由此,姚崇也被后世誉为"救时宰相"。开元九年(721年),七十一岁的姚崇去世,被追赠为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

二、"姚崇治蝗"的困境

那时对自然灾害的治理,尤其是煌灾,难度相当大,根本没有如今有效的防治蝗虫的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武器,就是在思想上也远没有今天正确的意识。

由于古人对蝗虫的敬畏,认为蝗虫是神虫(蝗神),使得人们普遍质疑"除蝗"的正确性。

即便在繁华的大唐,科技知识依旧匮乏,唐人亦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认为"蝗灾"与日食等天文现象都是自然规律,不容反抗,若强力除去人们敬畏的蝗虫,必将受到天谴,不积功德,将受到更重的惩罚。

为此,老百姓对"除蝗"并没有多大积极性。

就是重量级的朝廷官员也多有反对的声音。大唐"山东蝗灾"发生后,最典型的就是汴州刺史倪若水的拒绝"除蝗"和宰相卢怀慎对"除蝗"不愿担当。

时任汴州刺史、从三品大员倪若水最初在接到朝廷命令"除蝗"时,公开拒绝,以前赵皇帝刘聪治理蝗灾失败为由,质疑朝廷下达"除蝗"的命令是不正确的。

这在《新唐书》曾明确记载: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若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

同为宰相的卢怀慎更不愿担当,遥相呼应,直言面对蝗灾这样的"天灾",应当敬畏,这不是人力可以战胜的,若执意除蝗,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朝野一时议论纷纷,令玄宗皇帝李隆基也担心起来:"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

在这样空前的压力之下,"姚崇治煌"面临的困境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既有皇帝的忧心,又有重臣的反对甚至阻碍,更有老百姓的不认同……

姚崇要成功治理山东蝗灾有多难?不言而喻,简直难于上青天。

三、姚崇是怎样成功应对蝗灾的

困境并没有让姚崇止步,这位千古贤相以他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胆识迎难而上,逐一破除了治理蝗灾所遭遇的每一道难题。

面对老百姓对蝗虫的敬畏,质疑"除蝗"是否正确这一最大的问题时,姚崇果断采取了"夜间坑埋法",派出御史担任捕蝗使,带领老百姓在夜间焚火,在田土旁边挖一个坑,因蝗虫怕人,容易捕捉,捕捉到蝗虫后一边用火焚烧,一边就近掩埋于坑内。

此举不仅可以科学"除蝗",又体现为对蝗虫的人性化处理,得到当时的老百姓理解和拥护,认为这样处理蝗虫是恰当的。

更主要的是,蝗虫对庄稼的危害,老百姓也是明白的,若听之任之,势必会造成自身必然的饥荒。

"夜间坑埋法"让老百姓在心理上得到抚慰,一当在"除蝗"的思想认识上"解放"后,老百姓的积极性便调动起来,从而卖力地参与到应对煌灾的行动中来。

于是"夜间坑埋法"除蝗得到普遍推行,效果也日益明显起来。

面对汴州刺史倪若水和宰相卢怀慎跳出来"泼冷水",姚崇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应对。对汴州刺史倪若水予以正面应对,引导他必须带头除蝗。

姚崇根据倪若水的反对意见,采取"以己之道、还治其身"的方法,正面指出他不能以前赵皇帝刘聪除蝗失败的例子作比:刘聪弑兄上位是"伪主","除蝗"的失败是显而易见,而当今玄宗皇帝李隆基是以太子之位名正言顺上位,"除蝗"怎会失败呢?如果你倪若水不尽心办好"除蝗"工作,那"除蝗"失败岂不坐实你"借古讽今"的罪名?

非等闲之辈的倪若水听出了姚崇的玄外之音,当即吓出一声冷汗,不敢再反对,于是带头积极配合"除蝗":"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这在《全唐文》"报倪若水捕蝗牒"中就曾详实地记述了姚崇对倪若水的质问:

刘聪伪主也,德不胜妖;今之圣朝也,妖不胜德。古之良守,蝗虫避境。若言修德可勉,彼岂无德致然?今坐看食苗,忍而不救,因此饥馑,将何自安?对宰相卢怀慎的不支持,姚崇则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直面怒怼。

在卢怀慎上言"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时,姚崇当面"引经据典"地予以反驳:过去楚王毫不犹豫地吞蛭,终于治好了顽疾;孙叔敖果断地斩蛇,从而降下福报。如今蝗虫还可以驱除,若任它成灾,谷将被食尽,那时老百姓怎么办?灭蝗救人,如有祸殃归我姚崇独自承担,不会推诿给你!

一番大气凛然的话语,显示了姚崇斩钉截铁的有力声音和担责精神,驳得卢怀慎哑口无语。

面对玄宗皇帝犹豫不决及担心时,姚崇的举措则体现了政治家的魄力、水平和作为。

在山东蝗灾发生时,姚崇便向玄宗皇帝上奏:

《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心。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暝域,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由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劝。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

由此"引经据典",托出"除蝗"之法,有力地说服了玄宗皇帝,得到玄宗皇帝的首肯,同意姚崇牵总"除蝗"。

后来姚崇面对玄宗皇帝的担心,又及时、耐心地奏报,予以解释:过去曹魏时期山东发生蝗灾,忍而不灭蝗,以致后来饥荒而人相食;后秦王朝时的蝗灾,草木被啮尽,以致牛马无食相互啃毛。

接着分析当下面临危急的蝗灾形势:飞蝗已遍地皆是,还会反复繁殖,而且河南河北家无隔日储粮,一无收获百姓就要流离失所,国家安危也在于此。况且灭蝗即或不能灭尽,也比留下来成灾患为好。

一番忠言比对,陈述厉害关系,让贤明的玄宗皇帝在权衡利弊得失后,去除了忧心,令姚崇全力"除蝗"。由此,在关键时刻,玄宗皇帝给了姚崇"除蝗"的定心丸,从而姚崇得以成功地完成治理蝗灾的使命。

"姚崇治蝗"可谓功不可没,是为记。

​嬴稷是不是明君(秦国大一统的奠基者嬴稷的一生贡献)
​嬴稷是不是明君(秦国大一统的奠基者嬴稷的一生贡献)

嬴稷是不是明君(秦国大一统的奠基者嬴稷的一生贡献) 秦国大一统的奠基者,浅谈一代雄主秦昭襄王的一生! 战国末期,秦国逐渐崛起,在几代国君的励精图治之下,秦国与以前相...

​汉朝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还不知道: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为何汉朝只是出嫁公主而不娶匈奴公主?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汉朝和唐朝都出现盛世 两朝谁的皇帝更厉害
​汉朝和唐朝都出现盛世 两朝谁的皇帝更厉害

汉朝和唐朝都出现盛世 两朝谁的皇帝更厉害 还不了解:汉朝和唐代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朝皇帝与唐代皇帝相比,哪个朝代厉害的皇帝多,...

​汉和帝刘肇是如何创建永元之隆的? 他有哪些建树?

汉和帝刘肇是如何创建永元之隆的? 他有哪些建树? 汉和帝刘肇是如何创建永元之隆的? 汉和帝开创的永元之隆到底有多繁荣? 东汉汉和帝刘肇在诛灭窦氏戚族后励精图治,改变外戚擅权...

​海上钢琴师不去找女孩的原因(海上钢琴师选择死亡的原因)

海上钢琴师不去找女孩的原因(海上钢琴师选择死亡的原因) “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 冬天来了,你们渴望夏天。 夏天来了你们又害怕冬天再来。 所以你们永远不...

​曹魏消灭蜀汉之后 曹魏为什么没有趁机攻打东吴
​曹魏消灭蜀汉之后 曹魏为什么没有趁机攻打东吴

曹魏消灭蜀汉之后 曹魏为什么没有趁机攻打东吴 对曹魏和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覆灭以后,魏为何没有乘胜进攻东吴? 三国,一个波澜...

​曹操当初没有打赤壁之战的话 曹操能统一天下吗
​曹操当初没有打赤壁之战的话 曹操能统一天下吗

曹操当初没有打赤壁之战的话 曹操能统一天下吗 对曹操和赤壁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曹操不打赤壁之战,能否一统天下? 事实上,贾诩...

​古代皇帝生前就给自己修建陵墓 皇帝就一点不忌讳吗
​古代皇帝生前就给自己修建陵墓 皇帝就一点不忌讳吗

古代皇帝生前就给自己修建陵墓 皇帝就一点不忌讳吗 对为何古代皇帝都会提前给自己修建陵寝?不忌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古代,帝王...

​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韩信有哪些功劳?
​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韩信有哪些功劳?

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韩信有哪些功劳?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

​勾践灭了吴国后,越国为何由盛转衰?
​勾践灭了吴国后,越国为何由盛转衰?

勾践灭了吴国后,越国为何由盛转衰? 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

​李傕、郭汜攻陷长安后,是如何处置董卓尸骸的?

李傕、郭汜攻陷长安后,是如何处置董卓尸骸的? 东汉末年,“活阎罗”董卓带给了人间地狱酷刑与兵燹之祸。董卓最终被王允与吕布合力铲除。据《三国志》与《后汉书》等史籍的记...

​如何正确的评价王莽?他的成长之路是怎样的?

如何正确的评价王莽?他的成长之路是怎样的? 王莽,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很多人都喜欢把王莽称之为穿越者。王莽篡汉后虽然执政时间不长,但有很多政策...

​历史上真实的张公瑾是怎样的?与演义小说中有何不同?

历史上真实的张公瑾是怎样的?与演义小说中有何不同?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顾横波本是个艺伎,他为何能受封一品夫人?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顾横波本是个艺伎,他为何能受封一品夫人?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顾横波本是个艺伎,他为何能受封一品夫人?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顾横波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顾横波在历史上,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

​安史之乱给大唐造成了哪些打击?为何对后世影响那么大?
​安史之乱给大唐造成了哪些打击?为何对后世影响那么大?

安史之乱给大唐造成了哪些打击?为何对后世影响那么大? 安史之乱是唐朝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及动乱,是唐朝由...

​吐谷浑屡屡侵扰隋朝边境,隋文帝对此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吐谷浑屡屡侵扰隋朝边境,隋文帝对此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吐谷浑屡屡侵扰隋朝边境,隋文帝对此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隋朝,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下面趣...

​九子夺嫡时,形成了夺嫡五党,他们背后有哪些势力?
​九子夺嫡时,形成了夺嫡五党,他们背后有哪些势力?

九子夺嫡时,形成了夺嫡五党,他们背后有哪些势力? 康熙晚年,由于太子胤礽两度被废,导致诸皇子觊觎储君之位而明争暗斗不止,先后有九位皇子直接参与其中,史称“九子夺嫡”...

​唐初时期,唐太宗对秘书制度做了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

唐初时期,唐太宗对秘书制度做了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生母是太穆皇后窦氏,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诗鬼李贺的诗有什么特点?他的诗有着怎样的影响力?

诗鬼李贺的诗有什么特点?他的诗有着怎样的影响力? 说到李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我国古代的很多诗人都有一些外号,这些外号...

​贺拔胜是否为荆州刺史(贺拔岳和贺拔胜之间是什么关系)
​贺拔胜是否为荆州刺史(贺拔岳和贺拔胜之间是什么关系)

贺拔胜是否为荆州刺史(贺拔岳和贺拔胜之间是什么关系) 老虎是在什么时代变成“大虫”的呢?我们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可在原著里,老虎并不叫老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