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与茅台酒的渊源关系(历史上茅台酒是汾酒的前身吗)
汾酒与茅台酒的渊源关系(历史上茅台酒是汾酒的前身吗)
茅台汾酒国酒之争
中国的国酒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茅台!茅台酒知名度广、价格昂贵、追捧者众多,似乎可以被称之为国酒,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打的招牌都是“国酒茅台”。
但是,汾酒表示它才是“国酒之源”,汾酒有话要说:
1、针对茅台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情况,汾酒方面给出了证据证明,茅台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所获得的是银质奖章,真正获得金质奖章的是汾酒,还有一张甲等奖状。
2、针对开国大典时国宴用酒是茅台酒,汾酒方面表明,1949年9月21日,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开幕,会期十天。
10月1日,在广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在政协会议的开幕日和闭幕日,以及开国大典日,国家都举行了隆重的国宴,三次宴会上采用的白酒都是山西的汾酒,不是贵州遵义的茅台。
遵义那时还在国民党手里,1950年2月才解放,还不可能向解放区供酒。所以,在汾酒方面看来,汾酒是真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国宴用酒,堪称“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
1948年6月1日,“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营酿酒企业宣告成立。
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成立后,开始了新的历程。1949年6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批示:“要将国内外享有盛誉之汾酒运到北京,摆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会上”
1949年9月初,为保证这批汾酒在途中的安全,汾酒厂工人经过五天四夜的艰苦运输,分四批把五百余斤汾酒运到了北京。山西汾酒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款国宴用酒。
通过时任北京饭店副总经理高彤、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负责人杨汉山等人的回忆,也可以找到汾酒参加开国第一宴的记载:在10月1日之前,杏花村汾酒厂分四批、将五百余斤汾酒运到北京,出现在开国第一宴的宴席上。
开国大典第一宴使用的宴会酒,不仅仅是汾酒,还有竹叶青酒和绍兴黄酒。竹叶青酒产自山西,以优质汾酒为基酒酿制而成; 绍兴黄酒产自浙江,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
竹叶青酒和绍兴黄酒都符合“中国名酒”“可足量供应”“运输便利”3个条件,出现在开国第一宴的宴席上,实属正常。
汾酒历史沿革及企业建置
山西汾阳杏花村汾酒厂,位于昌梁山脉东麓,汾阳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的杏花村,又称尽善村。其前身系在“义泉泳”和“晋泉公”两个烧坊基础上,于1949年6月组建成“国营汾阳杏花村汾酒厂”。
1957年4月,酒厂划归省工业厅管辖,更名为“山西省地方国营杏花村汾酒厂”。1993年12月改组为“山西春花村汾酒股份有限公司”
汾酒,亦称老白汾,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名酒。成于史籍者,最早为《北齐书》(卷十一).武成帝在给考瑜的信中有“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因此,汾酒在南北朝时已有“汾清” 之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
汾酒的生产方式,旧时是以分散的个体手工业为主,多为季节性生产。
后由于酿酒技术的提高,逐渐发展为作坊。清末,杏花村较为有名的酿酒作坊有3家,-为德厚成,二为崇盛水(前身是兴成义),三为义泉泳(前身是宝泉益),后者即闻名后世的“申明亭义泉泳”。
1915年, 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汾酒夺得等金质奖章, 从此名扬欧、亚、拉美,销路广开,获利颇丰。
后来,名声远播的汾酒引起了阎锡山的注意,便责成张汝蘋(字剑南,汾阳县人,阎锡山的副官)筹组汾酒公司。1919年 (民国八年),“晋裕公司汾酒有限公司”成立,对汾酒实行专卖。当时,主要的品种有:老白汾、竹叶青、白玉露、状元红、玫瑰露、木瓜露、茵陈露等7种,其中,以白玉露、玫瑰露、竹叶青最为畅销。
1926年,晋裕公司与义泉泳分裂,经理杨德龄带走两位掌柜和部分店员、技师,在杏花村另设厂酿造。
1932年, 义泉泳一蹶不振,向晋裕公司出售了申明亭、古井、房产以及全部生产设备,经营了50多年的义泉泳,到此结束。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酒业因战火而颓衰。晋裕公司被日军抢掠一空,杏花村酿造厂奄奄一息。
1943年,日产酒不足200斤,不及战前的五分之一。1947年,“晋裕公司”全部熄火停产。
1948年7月,汾阳解放,中共晋中地委委派杨德龄之子杨汉山来杏花村筹备恢复汾酒生产,要求必须在中秋节前让人民喝上汾酒。
他们找回郝瑞斌等6名老工人,由晋中专署拨供高梁200石在义泉沐酒厂址上组建杏花村义泉泳公私合营汾酒公司,恢复生产。
当年9月16日投产, 日产20公斤,并在年内恢复了竹叶青酒生产。
1949年2月, 晋中分区在原德厚成作坊旧址建立了“晋中第二分区汾阳县第四区晋泉公营酒厂”,当年2月21日投料,3月21日正式流酒,日产量220 ~ 400公斤。
1949年5月20日,华北人民政府实行酒类专卖,以1.76万元(旧币)购买了晋裕公司和德厚成全部产业,将义泉泳和晋泉公两酒厂合并一处,并租用德厚成酒厂制曲与粉粮厂房挂牌成立“华北酒业专卖总公司山西汾阳杏花村地方国营酒厂”。
隶属华北酒业总公司和太原税务局双重领导。生产能力由原来日产500公斤增至I 200公斤,全年总产量10.6万公斤。
1951年,汾酒厂在杏花村西堡古八槐街旧址上进行易地扩建,酒厂改名为“山西专卖事业公司汾阳县杏花村酒厂。
1954年,汾酒厂交由山西省酿酒工业管理局领导,当年恢复了汾酒出口业务,年出口量为10.4吨,1957 年增加到115吨。
1957年4月,汾酒厂划归省工业厅辖,正式命名为“山西省地方国营杏花村汾酒厂”。之后,酒厂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扩建,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600吨。
产品除汾酒、竹叶青酒外,新增白玉汾酒、玫瑰汾酒、杏梅汾酒、茵陈汾酒和桂花汾酒5个品种。
1984年,汾酒厂规模不断扩大,当年改组为山西杏花村汾酒总公司;4月,接收军工企业一山西火炬机械厂(驻孝义),与知青分厂合为一处,改建为汾青酒厂。
生产特制北方烧原酒: 1985 年到1986年,总公司又增设了汾酒分厂、竹叶青分厂、玫瑰分厂、白玉分厂等独立核算单位。
1985年10月10日,总公司又复称为“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当年,汾酒及其他系列产品远销波兰、朝鲜、蒙古、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60多个国家,出口总量达I 325.22万吨,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1988年11月,以山西杏花村酒厂为主体的“杏花村汾酒集团”成立; 1993年12月,汾酒厂改制为“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实现总产量2.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