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说的是什么意思?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说的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这里是悦读国学。今天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是,老子《道德经》的第31章。
好,先来看一下,第一句——夫兵者,不祥之器。
夫,文言之中,作为句首的发语词
《说文》:兵,械也。兵的本义:兵器,武器。很多人说,这个兵引申为战争。我想说的是,不要动不动就引申,你引申可以,但是,首先要在字面上合理的解释,这一步必不可少,这也是对原著起码的尊重。在这一步的基础上,随便怎么引申,怎么理解都可以,只要说得通,都是可取的。
不祥之器。意思是,不吉利的东西
夫兵者,不祥之器。王弼本作"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帛书本为,夫兵者,不祥之器也。我觉得,王弼这个版本的佳明显画蛇添足,兵器装备无论性能好坏,都是有杀伤力的,你能说尖兵利器是不吉利的,钝枪锉刀就是吉利的吗?没有这个区分。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物,指自己以外的人或事物,
或,有人,别人
有道者不处
处,是动词,处于,居于的意思,也就是让自己保持某种状态。不处,就是说,不会经常这么做,可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偶尔为之,但,善有果而已。目的达到马上停止行动,不会继续逞强。
有道者不处,很多注本解释成:有"道"的人不使用它,或者,有"道"的人是不去接近它的。我觉得,还是不太恰当。
有道的人,不会恋战,但是面对战争,也不会坐以待毙。武器,不是不可以使用,但是一定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采用的手段。
其实,我们结合上下文,很明显,按照通行本的解释,是自相矛盾的。
所以,这里的有道者不处,意思应该是,有道的人不会轻易使用。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有道的君子,在平时以左边为尊贵;而在用兵打仗的时候,则以右边为尊贵。
先说一下左右——
左为上,代表阳,生,吉祥
右为下,代表,阴,杀,凶恶
君子日常活动贵在安宁祥和,这才是休养生息之道。所以说,居则贵左
而战时却必须凶猛斗狠,否则不可能取胜。、所以说,用兵则贵右
我们注意到,老子在这一章,用君子这个称谓,来称呼有道之人
在道德经里面随处可见的,老子对得道者的称呼,都是用圣人这个称谓
那么,君子和圣人,二者之间的区分,或者说区别是什么?
就是有为 和无为 ,这样的区分——圣人无为 ,君子有为。 就是这样的区别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兵器是不祥的东西,有道的君子不会轻易使用,只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
这一句,也印证前面所说,有道者不处,并不是远离,不接近,不使用,而是不轻易使用,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偶尔用之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美,意思是,得意,高兴:比如我们常说,心里美滋滋的,就是心里非常高兴,非常得意的意思
此句意即:战胜了也不要兴高采烈,得意洋洋。打了胜仗就洋洋自得的人,感觉快意无比,那就是把打仗杀人当成乐趣
是乐杀人。这里的乐读作yào,是喜好、欣赏的意思。
乐这个字,读yào主要用在用于文言之中。比如,《论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再比如,金刚经里面的 "愿乐欲闻"。
但是无所谓,读乐也是可以的。读yào,更准确而已。
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把打仗杀人当成乐趣的人,绝对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吉庆的事情,以左方为尊贵,凶丧的事情,以右边为尊贵。行军作战的时候,副将在左边,作为统帅的上将军在右边。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古代的礼仪,左为上,为先,右为下,为后,左为主,右为次。所谓 男左女右,就是尊左的反映
左,代表阳,生,吉祥。右,代表,阴,杀,凶恶。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偏将军也就是副将,是辅佐。主要要处理日常事务,不专注于冲杀。偏将军居左,有和为贵之意;
上将军居右——右,主杀,阴,打仗的时候,上将军是统帅,是主导,上将军居右,意思是说,战时贵右,用兵以杀伐为主导
另一层意思,上将军位尊,而居右位,说明,杀伐实乃下策,征战意味凶丧。但是,一旦发生战争,又不可能坐以待毙,必须速战速决,兵贵神速,贵勇猛,所以,上将军居右,有战时贵勇之意。
言以丧礼处之。
这就说明,人们对于用兵打仗,就像参加丧礼一样看待。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战争之中死伤太多,应该以悲痛的心情来面对;打了胜仗,先不要庆功,而是,首先应该,以丧礼的仪式,来对待死去的人
以悲哀泣之,这里是泣,为莅的误写。这一句,应该是,以悲哀莅之。意思是,用悲痛的心情参加战争。。
解读
本章,我们可以看到,老子虽然不提倡用兵,但并不主张废弃军备,也不排除把战争作为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但是,即便是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用兵,还是要恬淡为上。
毕竟,战争,一定会带来灾难。和平与安宁的可贵,远远胜过权势与利益。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世界就会多一些美好,少一些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