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较2019年增11.5%
清明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较2019年增11.5%
中新经纬 4 月 6 日电 据 " 文旅之声 " 微信公众号 6 日消息,2024 年清明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 3 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 1.19 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 539.5 亿元,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2.7%。
" 民俗文化 " 和 " 赏花踏春 " 引领假日出游别样风景
各地延续 " 返乡祭祖 "" 缅怀英烈 " 传统。山西、广东、重庆、四川等多地红色旅游景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广大游客通过参观游览、云祭扫、参加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花为媒 " 促进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鞍山梨花节、洛阳牡丹文化节、天津海棠花节等相继开幕,全国各地市政公园、郊野公园、主题公园和游乐园、历史文化街区、商圈、重点旅游村镇等迎来游玩热潮,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热闹的非遗体验等民俗文化活动烘托节日氛围。河南开封举办清明文化节。北京、江苏、安徽等地将公园景区与国风、汉服、传统集市和诗词文化相融合,青团制作、手绘风筝放飞等节日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游客体验。
出游热情持续高涨,假日市场活力迸发
自驾、骑行、徒步成为清明假日出游的热门方式,短途游、周边游以及本地游受青睐。热门景区 ( 点 ) 、文博场馆和城郊休闲空间人气旺盛。泰山、天水伏羲庙、龙门石窟等多个景区发布限流公告,迪士尼、长隆、海昌、银基等均达客流高峰,北京、南京、武汉、杭州、上海、重庆、西安、长沙、苏州、成都等热门城市旅游热度不减。新兴旅游目的地成为假期新热点。数据显示,游客量涨幅超过 50% 的目的地城市分别为泰安、淄博、天水、开封、景德镇。其中,近期因麻辣烫火出圈的甘肃天水持续 " 热辣滚烫 ",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 21 倍。山东曲阜、河南开封等地客流增长明显。
入出境旅游人数接近 2019 年同期水平。清明节假期 3 天,入境游客 104.1 万人次,出境游客 99.2 万人次。港澳居民返乡祭祖、探亲访友、观光购物等需求增加,东南亚等近程市场的海外侨胞入境人数上升明显。多地出台促进入境旅游相关举措,江苏推动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境外游客的支付便利度,陕西启动西安城墙景区优化支付服务活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设境外融合服务平台,实现境外游客在线票务预订。出境游方面,日本、泰国、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澳门、印度尼西亚、阿联酋等是热门目的地。
" 春日经济 " 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各地公共文化和旅游惠民活动推陈出新。
多地增设郊游专线、赏花专线丰富假日出游体验。浙江深化 " 百县千碗 " 美食推广活动,餐饮市场 " 舌尖上的春天 " 正当时。河南开封、洛阳等城市结合自身实际,扩大公共空间,方便游客停车,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旅游消费预订量同比增长约 50%。贵州、宁夏等地适当延长景区游览时间,增加弹性供给、夜游项目体验等。
清明研学活动备受欢迎。自然、历史、红色等主题研学项目受到家庭旅游者偏爱。内蒙古打造 "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 研学品牌,持续吸引俄罗斯师生团、蒙古国亲子团等入境开展研学活动。
" 新中式 " 旅行受到追捧。年轻人为春季旅游注入更多新中式元素,马面裙、采茶、煮茶成为假日旅游消费新热点。浙江桐庐、福建武夷山、江西婺源、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登上 " 春季热门茶文化体验榜单 "。去景德镇烧玻璃、学陶艺成为年轻人探索 " 瓷都 " 的新玩法。
数字技术激发新型文旅消费热点。中国国家话剧院推出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在京演出场场售罄,并同步在上海、成都、南京、深圳、杭州、乌镇推出 " 第二现场 ",六地观众同步高清观看,身处不同城市的观众打破空间界限,共享数字化戏剧盛宴。 ( 中新经纬 APP )
作者:万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