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港督璞鼎查,中国百年国耻开启者
第一任港督璞鼎查,中国百年国耻开启者
提到香港,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香港第一任港督璞鼎查,或朴鼎查。香港人叫他砵甸乍,或砵典乍。他的英文名字则叫Pottinger,不管是璞鼎查还是砵甸乍,都是Pottinger的音译,只是一个是普通话翻译,一个是粤语翻译。
此公在中学历史书上一般都会提一下,鸦片战争和割让香港是中国的国耻,而璞鼎查是主要策划者,不得不提。但是绝大多数国人对他还是比较陌生。
璞鼎查虽然是香港第一任港督,但也是任期最短的港督,只担任了一年港督职务。主要原因是此公是军人出身,打仗厉害,在枪炮的加持下谈判也厉害,但是行政管理能力比较糟糕。
《南京条约》的签订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原因,让英国占尽便宜。但是管理香港时,就搞得并不咋地,逼得英国匆匆换人。
璞鼎查不仅打仗厉害,尤其擅长在亚洲打仗,是亚洲军事问题专家。
璞鼎查最早在印度服役,在印度干了40年,打赢过不少印度土邦和反抗势力,后来更是在阿富汗战争中大放光彩,帮助英国成功征服阿富汗。英国政府看他在亚洲干的挺行的,认为他是侵略中国的最佳人选,加上之前任命的对付中国的查理·义律干的不太行,就替换上他为鸦片战争时期的侵华全权代表。
然后我国近代的国耻就噩梦般开始了,可以说璞鼎查是开启中国近代国耻的第一人。这小子打仗确实厉害,尤其面对满清这样的腐朽王朝,
璞鼎查刚被任命,来中国第一站在香港,但只停留两天,即率领军舰26艘,士兵3500人,沿海北上,攻打中国北部沿海港口。首先侵入厦门,又进犯定海、宁波,打得满清招架不住。
璞鼎查这种军人思维的人比较简单,只要军事上打赢了,谈判桌上就简单了,这套经验在印度可谓屡试不爽,拿到中国来也确实奏效。道光皇帝被直接打蒙了圈,派耆英,伊里布和牛鉴三大钦差作为代表,出来和璞鼎查谈判,不过这时也没啥好谈的,乖乖在《南京条约》上签字呗。
牛鉴不知道是不是姓牛的原因,对牛比较有感情。登上英舰皋华丽号签字时还“疑其轮系用牛拉”,一直要找到拉动轮船的牛,最后看了发动机才“叹而信之”。结果后面上了高中历史书,被笑了一百多年。
璞鼎查完成了上任义律想完成而未能完成的任务,实现了英国想要殖民的野心,并收获了英国在中国的第一块殖民地,香港。
实际璞鼎查在得到香港后野心不仅如此,更看好台湾这个大岛,进而率兵骚扰台湾。但在台湾军民的顽强抵抗下,加上远洋作战,香港当时对英国来说还不是一个稳定的基地,于是乎还是放弃了军进攻台湾,退回香港做长远经营。所以清政府也不总是怂的一逼,底下还是有战斗力强的爱国将领与官兵。
璞鼎查抵港后,把香港的殖民统治机构逐步建立起来,成行政委员会和立法委员会,后来改称行政局和立法局,协助他处理行政和立法方面的事务。随后,制定殖民地法律,使香港法律独立化。
并兴建监狱,政府大楼等设施,并开辟了香港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大马路,皇后大道,对,就是罗大佑唱的“皇后大道中又皇后大道西”的那条皇后大道。
干完这些,璞鼎查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了,当时香港是一个贫瘠,肮脏,混乱的地方。资源少,卫生条件差,治安混乱,满街都是飞车党,连港督府都被洗劫过一次。
行伍出身的璞鼎查面对这些问题比较简单粗暴。
一是实行严酷刑罚,对犯法华人公开执行藤笞鞭刑,鞭子是用煤油浸过的麻绳编扎而成,称为“九尾猫”。以后又改用藤条。犯人受刑时脱光衣服,背上被抽打得皮开肉绽,十分残忍。
二是实行宵禁令,华人晚上11时以后不得夜行。违者准警察即行拘捕,解案究治。同时,因为这时香港岛对面九龙尖沙咀尚属清朝管辖,平时船舶往来自由,于是又规定自夜晚9时至翌日晨6时之间,任何船只不许在香港海面航行或驶近香港。
璞鼎查不仅对华人狠,对英国人也比较狠。尤加上不善改善公共卫生环境,香港瘟疫横行。不少英国人不适应香港环境,英国士兵的死亡逃跑人数非常多,这对以纪律著称的英军来说是很难想象的。
一些英国人听到要派到香港,第一反应是“香港,你还不如让我去送死”于是很多英国商人和高官纷纷去伦敦告璞鼎查的状,英政府没办法了,只好快点将其调离了事。
但是毕竟贵为“开埠港督”,后面港英政府命名了一条街为“砵甸乍街”,以纪念他,香港任又把这条街叫做“石板街”。
时光荏苒,现在香港早已回归祖国多年。璞鼎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力是谈判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一百多年后,小平同志在香港回归谈判时,面对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咄咄逼人,能点起一支烟,云淡风轻的说到:“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