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所有动物寄生虫大全临床诊断预防全在这里,收藏吧(图)
寄生虫-所有动物寄生虫大全临床诊断预防全在这里,收藏吧(图)
摘要
动物寄生虫是寄生于动物体内和体外的虫体,通过病原感染和夺取营养,危害人和动物的微小虫体。
一、寄生虫认识
1、单宿主寄生虫:仅需一个宿主,如:蛔虫、钩虫;即土源性寄生虫。
2、多宿主寄生虫:需多个宿主,如:涤虫、吸虫;即生物源性寄生虫。
3、终末宿主:指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4、中间宿主:指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猪是猪带涤虫的中间宿主。
5、补充宿主:即第二中间宿主;如:双腔吸虫的补充宿主是蚂蚁。
6、贮藏宿主:即转运宿主,指寄生虫在宿主体内不发育繁殖但有感染力,这种宿主叫“贮藏宿主”。如:鸡异刺线虫的贮藏宿主是蚯蚓。
7、保虫宿主:指不惯常被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的保虫宿主是耕牛。
8、带虫宿主:指被感染后,处于隐性感染状态,无临诊症状,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的宿主。
9、传播媒介: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如:蚊、虫卑。
10、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
(1)掠夺营养,如:蛔虫、涤虫。
(2)机械性损伤;如:蛔虫。
(3)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如:华支睾吸虫、血吸虫。
(4)继发感染,如:蚤传播鼠疫杆菌。
11、直接发育型:指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史。
12、间接发育型:指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史。
13、感染途径:经口、经皮肤接触、经节肢动物、经胎盘、自身感染。
14、寄生虫病的主要特点之一:慢性感染。
15、隐性感染:指感染寄生虫,无临床表现,常规方法检测不出。
16、潜在期:从寄生虫感染宿主到排出下一代虫卵的最短时间。
17、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
(1)组织学隔离,如:胎儿中的弓形虫;细胞内寄生虫。
(2)表面抗原的改变,如:分体吸虫。
(3)免疫抑制,如:锥虫、肝牛吸虫。
(4)可溶性抗原的产生,如:脏型离什曼原虫。
(5)代谢抑制,如:胞内弓形体、枯氏锥虫。
二、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技术
1、寄生虫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病原体检查。
2、常用粪检方法:
(1)肉眼观察。
(2)直接涂片法。
(3)虫卵漂浮法;(用于检查线虫卵、涤虫卵及球虫卵囊,建立生前诊断)。
(4)虫卵沉淀法。
(5)虫卵计数法(常用麦克马斯特氏法)。
(6)幼虫培养法。
(7)幼虫分离法。
(8)毛虫幼孵化法。
3、线虫卵:卵壳由两层组成,壳内有卵细胞,蛔虫卵卵壳最厚。
4、吸虫卵:卵圆形,卵壳由数层膜组成,厚而坚实。
5、涤虫卵:虫卵中央有一椭圆形具有三对胚钩的六钩虫幼(胚胎),大多为无色。
6、疥螨的诊断:在患部与健康部交界处,用凸刃小刀反复刮取表皮,将刮下的皮屑加50%甘油溶液后镜检。
7、蠕形螨的检查:用小刀切开皮肤上沙粒样的结节,将脓性分泌物挑在载片上,加生理盐水,之后镜检。
8、虱、蜱、蚤的检查:将动物腋窝、鼠鼷、乳房和趾间及耳后的寄生虫,用镊子采集后,经透明处理后镜检。
9、血液寄生虫:包括锥虫、巴贝斯虫、泰勒虫、住白细胞原虫和心丝虫。
10、血液寄生虫的检查方法:(1)血液的涂片于染色。(2)鲜血压滴的观察(检查虫体的运动型)。(3)虫体浓集法(用于检查伊氏锥虫、梨形虫)。
11、牛胎儿毛滴虫的检查:(1)可采集的病料有:阴道分泌的透明黏液、公牛包皮冲洗液、流产胎儿的第四胃内容物或胸、腹水;(2)未染色的标本镜检可清楚地见到波动膜。
12、马 疫锥虫病的检查:可采集的病料有:(1)浮肿部皮肤或丘疹抽出液,尿道及阴道的黏膜的刮取物;(2)黏膜刮取物中最易发现虫体。
13、泰勒虫的检查:将淋巴结穿刺物抹片、固定、染色镜检柯赫氏蓝体。
14、弓形体的检查:(1)病畜死后可镜检包囊或速殖子;(2)生前诊断可取腹水、抹片、瑞氏染色镜检滋养体。
15、旋毛虫的检查:(1)镜检法:将膈肌剪成小块后镜检。(2)消化法:取100g肉样,加10g胃蛋白酶,溶于2L自来水,再加16mL盐酸(25%)。
16、驱虫药的选择原则:高效、低毒、广谱、价廉、使用方便。
17、驱虫时间:一般为“虫体成熟前”,或“秋冬季”。驱虫后排出的粪便用“生物热发酵法”处理。
18、驱虫药药效评定公式:
(1)虫卵转阴率=虫卵转阴动物数/实验动物数乘以100%。
(2)虫卵减少率=(驱虫前EPG—驱虫后EPG)除以驱虫前EPG乘以100%。
(其中EGP:为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
(3)精计驱虫率=排出虫体数除以(排出虫体数+残留虫体数)乘以100%
(4)粗计驱虫率=(对照组平均残留虫体数—试验组平均残留虫体数)/对照组平均残留虫体数乘以100%。
(5)驱净率=驱净虫体动物体 除以 全部试验动物数 乘以100%
19、家禽的驱虫:先将药物拌在少量湿料内,再混匀于日常饲料中,在绝食6-12小时后喂服。
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1、弓形虫病:(1)虫体寄生于宿主的有核细胞中,只有一个钟,一个血清型。
(2)包括3个发育阶段:滋养体、包囊、卵囊。
(3)滋养型:呈香蕉形,经染色后胞浆呈蓝色,胞核呈紫色,多见于急性期的血液、脑脊液、病理渗出液中。
(4)包囊、卵圆形,包含多个缓殖子,多见于慢性病例的脑、骨骼肌、心肌。
(5)卵囊:呈圆形,多见于终末宿主猫的粪便中。
(6)症状:猪高热稽留、便秘或腹泻、呕吐、呼吸困难、体表淋巴结肿大、耳和腹下发绀,孕猪死产或流产。
(7)诊断:采取发热期血液,用免疫荧光法检测。
(8)特异性IgM阳性代表早期感染。
(9)治疗:磺胺类。
(10)防:该病是由于摄入猫粪中的卵囊引起;即:严禁养猫、防猫粪污染饲料及饮水。
(11)急性病变:肺、肝淋巴结,肾肿硬坏死,全身出血等。
2、利什曼原虫病:
(1)即黑热病,死亡可达40%;我国目前已控制本病。
(2)寄生于犬的内皮细胞内,由白蛉传播,其天然宿主是犬。
(3)症状:皮肤型(唇和眼睛浅层可自愈),内脏型(脱毛湿疹,原虫大量存在于皮肤中)。
(4)病理:脾和淋巴结肿胀。
(5)治疗:锑制剂。
3、日本分体吸虫病:
(1)即“血吸虫病”,人、牛、羊、猪为主要传染源。
(2)流行区域:长江三角洲(水网型)、长江中下游(湖沼型感染率最高)、除上海外省区(山丘型)。
(3)成虫寄生于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尾冲幼主要经皮肤感染胎儿。
(4)春夏多发,青壮年感染率最高。
(5)症状:体温升高、不规则间歇热、腹泻或便血、消瘦、发育迟缓、贫血、衰竭而死、母牛流产、犊牛成为侏儒牛。
(6)病变:多见于肠道、肝脏、脾脏,基本病变是虫卵沉着在组织中所引起的虫卵结节。
(7)诊断:粪便毛蚴孵化法、间接血凝试验。
(8)虫体特征:雌雄异体,寄生时雌雄合抱,虫体呈长圆柱状,外观线状。
(9)治疗:吡喹酮;灭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10)预防: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畜同治、重点管理传染源。
4、猪囊尾蚴病:
(1)是人体内猪带涤虫的幼虫,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点项目之一。
(2)形态:猪囊尾蚴幼虫为椭圆形;成虫即猪带涤虫,或“有钩涤虫”;虫卵为圆形,内含六钩蚴。
(3)中间宿主:猪,终末宿主:人。
(4)症状:一般无明显症状,猪多因吃了被人类污染的饲料引起。
(5)诊断:在肌肉中,尤以前臂外侧肌肉群的检出率最高。
(6)防:抓好“查、驱、检、管、改”五个环节。
(7)治疗:吡喹酮,丙硫咪唑。
5、棘球蚴病:
(1)即“包虫病”,为终末宿主犬小肠的棘球(蚴)涤虫中涤期幼虫,绵羊最易感,多寄生于肝肺内。
(2)致病作用: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过敏作用。
(3)防:禁用病死肝、肺喂犬。
(4)治疗:丙硫咪唑、吡喹。
(5)确诊:剖检是在肝、肺发现虫体。
6、旋毛虫:
(1)肉品卫生检疫项目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
(2)主要传染源:猪、犬、猫、鼠,鼠是猪旋毛虫病的主要感染来源,猪是人类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人感染旋毛虫多由生吃或食用不熟的肉类而引起。
(3)诊断:压片镜检法(剪取麦粒大小的肉样24粒,镜检包囊幼虫,包囊呈梭形,囊内有卷曲的虫体)。
(4)肌肉消化法。
(5)治疗:丙硫咪唑。
四、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
1、伊氏锥虫病:
(1)即“苏拉病”,寄生于马、牛的血液、淋巴结、造血器官中;以纵分裂法进行繁殖;由虫亡传播。
(2)马和犬最易感,7-9月多发。
(3)临床特征:胸前、胯下、阴茎部位皮下水肿。
(4)马:呈急性经过,死亡高,体温四十度以上,稽留数日后恢复正常,之后又升高,如此反复;消瘦、贫血、黄疽、瞬膜上见出血斑、体下垂部水肿。
(5)牛肝然后呈慢性经过。
(6)诊断:在血液中查出虫体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如:压滴标本检查。
(7)防控:苯磺苯酰脲、喹嘧胺、氯化氮胺、菲啶盐酸盐。
(8)临床常采用药物预防。
2、新孢子虫病:
(1)卵囊:在终末宿主犬肠道中,网形。
(2)速殖子(滋养体)存在于中间宿主牛胎盘中。
(3)包囊:存在于新生犊牛神经系统中,呈圆形。
(4)症状:牛流产、犊牛先天性神经肌肉损伤。
(5)病变(病理):非化脓性脑脊髓炎。
(6)诊断:特异性抗体染色,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7)防治:淘汰病牛和血清抗体阳性牛。
3、隐孢子虫病:
(1)症状:犊牛和羔羊严重腹泻、禽类剧烈呼吸道症状、人严重腹泻,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2)发育:经历卵囊、子孢子、裂殖子、滋养体、配子体、配子等。
(3)水源污染为重要原因,潮湿、温暖季节多发。
(4)奶牛以安氏隐孢子虫最为常见,禽类中以贝氏隐孢子虫最为广泛。
(5)诊断:用饱和蔗糖液漂浮法收集粪便中的卵囊,在油镜下检呈玫瑰红色的卵囊。
(6)取死亡病例消化道黏膜。做成涂片,用齐尼氏染色法染色,在绿色背景上观察圆形的红色虫体。
(7)防治:粪便的有效处理和环境卫生控制最为有效,
(8)消毒药:氨水或福尔马林。
(9)卵囊内含4个裸露子孢子或1个大残体。
4、肉孢子虫病:
(1)终末宿主:犬(小肠上皮细胞内)。
(2)中间宿主:草食动物(肌肉内)。
(3)诊断:肉眼可见肌肉中黄白色包囊,压破包囊后镜检香蕉形慢殖子或粪检卵囊或孢子囊。
(4)防治:严禁犬、猫接近畜禽。
5、华支睾吸虫病:
(1)寄生于终末宿主人、犬、猫、猪的肝脏、胆囊、胆管内。
(2)虫体扁平呈叶状、成虫寿命可达20年。
(3)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和虾,人、猪、犬、猫由于吞食这类鱼虾而被感染。
(4)症状:多为隐性感染。
(5)诊断:“离心法粪检虫卵”检出率最高,(虫卵上端有卵盖,下端有一小突起,内含冒蚴)
(6)治疗:吡喹酮、丙硫咪唑、六氯对二甲苯。
(7)防:军犬应定期粪检,不吃生鱼虾。
6、类圆线虫病:
(1)即“杆虫病”,第一期幼虫为杆虫型,第二期幼虫为丝虫型(对动物有感染性)。
(2)动物体内虫体为雌虫,自由世代的虫体生活在土壤中,虫卵为圆形、壳薄,内含折刀样幼虫。
(3)其生活史为世代交替。
(4)主要感染途径:皮肤。
(5)症状:1月龄仔猪最易感,消瘦、生长迟缓、大批死亡。
(6)兰氏类原线虫寄生于猪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黏膜内。
(7)病理:湿疹、肺泡出血、卡他或水肿或溃疡性肠炎。
(8)诊断:粪检虫卵可确诊。
(9)治疗:噻苯唑。
7、毛尾线虫病:
(1)即“毛首线虫病”、“鞭虫病”,虫体呈乳白色,雄虫后部弯曲、雌虫后端钝圆,虫卵呈棕黄色,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塞。
(2)主要寄生于盲肠,四月龄感染率最高,多为夏季感染,秋冬出现症状。
(3)病变:盲、结肠的广泛性慢性卡他炎症。
(4)诊断:粪检虫卵或剖检发现虫体。
(5)治疗:左咪、苯硫咪唑。
8、疥螨病:
(1)由疥螨寄生于表皮内的慢性皮肤病,成虫呈圆形,有肢4对,成虫在宿主皮肤中挖隧道,并产卵和孵化成幼虫,幼虫再转变为若虫和成虫。
(2)特征: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患部向周围扩张,高度传染性,多发生在头部。
(3)诊断:病变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采病料,镜检虫体。
(4)治疗: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溴氰菊酯、二嗪农。
(5)猪疥螨、剧痒、脱毛、结痂、龟裂。
9、痒螨病:
(1)由螨寄生于皮肤表面引起。
(2)虫卵、幼虫、若虫、成虫均在家畜体表完成,以吸取体液为营养。
(3)绵羊、牛、兔、最易感,其中对绵羊的危害特别严重,秋季多发。
(4)症状:奇痒,山羊主要发生在耳壳内面,水牛体表形成“油漆起曝”状痂皮,兔的外耳道炎。
(5)刮取皮屑镜检虫体。
(6)治:阿维菌素。
10、蜱病:
(1)是寄生于畜禽体表的一种重要吸血性寄生虫。
(2)硬蜱:呈红褐色,背面有盾板,幼虫期和若虫期寄生在小型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家畜体,大多在温暖季节活动。
(3)软蜱:体背面无盾板,呈弹性的革状外皮,其生活史为不完全变态,经卵、幼、若、成虫4个阶段,生活在畜禽舍缝隙,多在半夜吸血。
(4)诊断:于动物身上发现蜱,即可确诊。
(5)防治:伊维菌素、溴氰菊酯、二嗪农。
五、猪的寄生虫病
1、猪球虫病:
(1)由猪艾美耳球虫和等孢球虫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2)7-21日龄仔猪多发呈良性经过。
(3)发育:在宿主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在外界中进行孢子生殖,本病通过消化道传播。
(4)症状:仔猪黄白色,糊状腹泻,7-8月最严重。
(5)病理: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黄色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
(6)诊断:7-14日令猪腹泻用抗生素无效,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粪检卵囊。
(7)防:做好环境卫生是最好方法。
(8)治疗:百球清。
2、猪姜片吸虫病:
(1)寄生于猪和人的十二指肠,引起的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和儿童健康的疾病。
(2)形态:新鲜虫体呈肉红色,虫体肥厚呈长卵圆形,像一个斜切的厚姜片。
(3)中间宿主:扁卷螺(池塘为其最佳生长环境,猪因采食含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虫体在猪的十二指肠渐发育为幼虫)。
(4)症状:猪吃食正常,但消瘦、腹部膨大、腹泻与便秘交替,本病多为春夏感染,秋冬发病。
(5)症状:新鲜粪用水洗沉淀法检大而较黄的虫卵。
(6)防:勿生食菱角。
(7)治疗: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敌百虫。
3、猪蛔虫病:
(1)新鲜虫体呈淡红色、圆柱状,虫卵呈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表面粗糙、高低不平。
(2)感染方式:吃奶、掘土、采食、饮水、胎盘感染。
(3)感染很普遍的原因:虫体为土源性寄生虫,不需中间宿主,卵壳厚、抵抗力强、雌虫产卵量大。
(4)症状:幼虫引起肝出血、肝炎、肝云雾状乳斑,成虫引起猪营养不良、僵猪等。
(5)诊断: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或剖检肝肺内的幼虫。
(6)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阿维菌素。
4、猪食道口线虫病:
(1)即“结节虫病”,集约化猪场常有发生。
(2)病理:主要寄生于结肠,幼虫使肠壁形成结节病变,成虫影响增重及饲料转变。
(3)防:为土源性寄生虫,环境卫生最为重要。
(4)治疗:左咪。
5、猪肾虫病:
(1)是“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引起。
(2)形态: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新鲜虫体呈灰褐色。
(3)感染途径:经口和皮肤,我国南方猪多在3-5和9-11月份发生。
(4)症状:皮肤炎症、贫血、跛行、尿液有絮状物和脓液。
(5)诊断:晨尿静置后镜检虫卵,或剖检时发现虫体。
(6)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
6、猪棘头虫病:
(1)由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空肠引起。
(2)形态:虫体大,呈长圆柱形、乳白色。
(3)症状:本病呈散发,8-10月龄最易感,食欲减退、创地、腹痛、血痢等。
(4)诊断:直接涂片法或水洗沉淀法或剖检小肠壁发现成虫。
(5)防:消灭中间宿主(金龟子及其幼虫)。
(6)治疗:左咪唑、丙硫咪唑。
六、牛、羊的寄生虫病
1、巴贝斯虫病(牛):
(1)由巴贝斯属梨形虫引起,梨形虫也叫“焦虫”或“血孢子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
(2)该病也称为“红尿热”,血红(尿)蛋白尿热,“蜱热”。
(3)形态:双芽巴贝斯虫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牛巴贝斯虫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卵形巴贝斯虫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
(4)传播:硬蜱,犊牛发病多,死亡低,成年牛发病低,死亡高。
(5)特征:高热、贫血、黄疽、血红蛋白尿,尿由淡红色变为棕红色。
(6)诊断:血检虫体。
(7)治疗:三氮脒、咪唑苯脲、台盼蓝、丫啶黄、硫酸喹啉脲。
2、牛环形泰勒虫:
(1)寄生于红细胞内的为血液型虫体,为环形,寄生于单核巨噬系统细胞内的为石榴体,为圆形。
(2)传播:残缘璃眼蜱,6-7月份多发。
(3)病变特征:全身性出血,淋巴结肿大,第四胃黏膜溃疡斑。
(4)症状:急性(急)经过,稽留热,20天内死亡。
(5)诊断:血检虫体或淋巴穿刺检石榴体。
(6)治疗:硫酸伯氨喹啉、布帕代醌、三氮脒、硫酸喹啉脲。
3、瑟氏泰勒虫:
(1)形态:以杆形和梨子形为主。
(2)传播:长角血蜱,6-7月份多发。
(3)病变:全身出血、淋巴肿大、第四胃黏膜溃疡斑。
(4)症状:病程长达数月,死亡少。
(5)诊断:血检虫体。
(6)治疗:硫酸伯氨喹啉(同上)。
4、羊泰勒虫病:
(1)由山羊泰勒虫寄生于红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引起。
(2)形态:以圆形多见。
(3)传播:青海血蜱,5月份多发,1-6月龄羔羊多发,发病可达100%,死亡可达92%。
(4)症状:稽留热、呼吸迫促、反刍停止、贫血、淋巴肿大。
(5)病变:身体消瘦、血液稀薄、皮下脂肪胶冻样、点状出血、皱胃溃疡斑。
(6)诊断:血检虫体、淋巴结涂片检虫体。
(7)治疗:三氮脒、咪唑苯脲。
5、牛球虫病:
(1)由艾美尔属或等孢属球虫引起,寄生于牛小肠下段和整个大肠的上皮细胞类,以邱氏艾美耳球虫和牛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
(2)症状:出血性肠炎、渐进性贫血、消瘦、血痢。
(3)犊牛多发;6-9月份潮湿、多沼泽牧场最易发,拥挤是导致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4)诊断: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囊,或肠黏膜抹片后镜检香蕉形裂殖子和卵囊。
(5)鉴别:牛大肠杆菌多发生于初生犊牛,且脾肿大;而牛球虫病多发于1月以上犊牛,且脾不肿大。
(6)治疗:磺胺、氨丙啉、莫能霉素、癸氧喹脂。
(7)防:成牛与犊牛分开饲养。
6、羊球虫病:
(1)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阿氏艾美耳球虫对绵羊致病力最强,寄生于小肠,雅氏艾美耳球虫对山羊致病力最强,寄生于小肠后段盲结肠。
(2)症状:1岁内羔羊最明显,绝食、渴饮、腹泻、粪臭含大量卵囊。
(3)病变:小肠黏膜淡黄白色、圆形、绿豆大、成簇分布的结节。
(4)诊断:因带虫现象普遍,需综合判定。
(5)治疗:氨丙啉、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喹噁啉、莫能霉素。
7、牛胎儿毛滴虫病:
(1)由胎儿三毛滴虫寄生于牛生殖道引起。
(2)形态:虫体在姬姆萨氏染色时,呈纺锤形,蛇形运动。
(3)以纵分裂方式繁殖,以內渗方式吸收营养。
(4)症状:阴道炎、包皮炎、早期流产、需多次发情交配才受孕,子宫蓄脓。
(5)诊断:生殖道分泌物或胎儿第4胃内容物用姬姆萨氏染色检虫体,浅蓝色细胞质,深红色细胞核,染色质,鞭毛,波动膜。
(6)治疗:用0.2%碘液冲洗生殖道。
(7)防:停止自然交配,采用人工受精。
8、片形吸虫病:
(1)包括:肝牛形吸虫,大片形吸虫。
(2)肝牛形吸虫:分布广泛,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成虫为扁平片状,虫卵呈长卵圆形,黄色卵盖明显。
(3)大片形吸虫:即“巨片吸虫”,呈长叶片状,多见于我国南方。
(4)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内蒙古主要为土蜗螺)。
(5)症状:绵羊最易感,急性肝炎、腹腔炎、内出血、多发于春末夏秋。
(6)诊断:沉淀法检虫卵,剖检急性病例,发现腹腔和肝中的幼虫,剖检慢性病例胆管可发现成虫。
(7)治疗:三氯苯唑、阿苯达唑、氯氰碘柳胺、溴酚磷、硝碘酚腈。
9、歧腔吸虫病:
(1)虫体寄生于牛、羊、猪的胆管和胆囊中:包括矛形歧腔吸虫和中华歧腔吸虫。
(2)形态:矛形歧腔吸虫两睾丸前后排列,中华歧腔吸虫的两睾丸左右排列。
(3)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蚂蚁。
(4)本病多为地方性流行,随年龄增加其感染率也增多。
(5)诊断:粪检虫卵或剖检发现虫体。
(6)治疗:阿苯达唑、吡喹酮、三氯苯丙酰嗪。
10、东毕吸虫病:
(1)成虫寄生于牛羊的门脉血管系统内。
(2)形态:线状。C形弯曲、雌雄异体、呈抱合状态。
(3)中间宿主:淡水螺蛳,5-10月份多发。
(4)症状:腹水、肝硬化、腹泻、贫血、颌下水肿。
(5)诊断:毛蚴孵化法、剖检发现虫体。
(6)治疗:硝硫氰胺、吡喹酮。
(7)预防:冬季驱虫、灭螺。
11、牛、羊消化道涤虫病:
(1)寄生于小肠,包括莫尼茨涤虫,曲子宫涤虫、无卵黄腺涤虫。
(2)莫尼茨涤虫:大型涤虫,虫卵内有灯泡样的梨形器,内含六钩蚴,其中:扩展莫尼茨涤虫的节间腺为一排小的圆形囊状物,贝氏莫尼茨涤虫的节间腺呈密集的小点组成的带状。
(3)曲子宫涤虫:特征是体节中仅有一套生殖器,虫卵无梨形器。
(4)无卵黄腺涤虫:虫体窄细、成节内有一套生殖器官。
(5)中间宿主:地螨。
(6)症状:羔羊和犊牛较严重,精神不振,腹泻,贫血,神经症状。
(7)诊断:新鲜粪检活动性的孕卵节片。
(8)治疗:吡喹酮、阿苯达唑、氯硝柳胺、甲苯咪唑。
12、脑多头蚴病:
(1)多头涤虫的中涤期幼虫寄生于牛羊脑及脊髓,成虫寄生于犬的小肠中。
(2)中间宿主:牛、羊,终末宿主:犬,主要传染源:犬。
(3)症状:体温升高,转圈运动(即“回旋病”)。
(4)诊断:寄生在大脑表层时,患部皮肤隆起,头骨变薄变软,甚至穿孔。
(5)治疗:手术摘除、吡喹酮、阿苯达唑。
13、牛蛔虫病:
(1)由弓首蛔虫寄生于犊牛小肠引起,我国南方多见,虫体粗大,呈淡红色。
(2)症状:5月龄内犊牛多发,腹泻,排大量特殊恶臭黏液、咳嗽、消瘦。
(3)诊断: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剖检小肠发现虫体。
(4)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阿维菌素、哌嗪、敌百虫。
(5)防:15-30日龄犊牛驱虫,母牛与犊牛隔间饲养。
14、牛羊毛圆科线虫病:
(1)以捻转血矛线虫危害最为严重。
(2)形态:捻转血矛线虫,即“捻转胃虫”,寄生于真胃,肠管呈红色,生殖器官呈白色,两者相互捻转。
(3)症状:贫血、黏膜苍白、四肢水肿、大批死亡等。
(4)诊断: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剖检找虫体。
(5)防:春秋各驱虫一次,避免吃露水草。
(6)治:阿苯达唑、左咪、伊维菌素、甲苯咪唑。
15、牛羊食道口线虫病:
(1)寄生于大肠,主要是结肠,又称“结节虫病”。
(2)特点:从感染宿主到成虫排卵需30-50天,虫卵在低于9度时不发育,高于35度迅速死亡,春末夏秋易感。
(3)症状:羔羊腹泻,成年羊形成结节。
(4)诊断:粪检虫卵,剖检发现虫体。
(5)治:左咪。
16、牛羊仰口线虫病:
(1)即“钩虫病”,成虫寄生于牛、羊小肠。
(2)形态特征:头部向背侧弯曲。
(3)主要感染途径:皮肤。
(4)症状:下痢粪便发黑、贫血、消瘦、秋季感染,春季发病。
(5)诊断:粪检虫卵(色彩深、发黑、虫卵两端钝圆,两侧平直,内有8-16个卵细胞),或剖检找虫体。
(6)治疗:阿笨咪唑,左咪,伊维菌素,甲苯咪唑.
17:牛,羊肺线虫病:
寄生于牛,羊肺部.
牛肺线虫:即大型肺线虫,其中胎生网尾线虫寄生于牛,(其交合伞中后侧肋仅在末端分开),其中后侧肋侧完全融合,其中丝状网尾线虫寄生于羊,其交合伞中后侧肋仅在末端分开.
羊肺线虫:即小型肺线虫,多寄生于羊.
贮藏宿主:蚯蚓.
症状:夜间和清晨咳嗽,痰液中含虫卵,呼吸困难,体温升高,消瘦,多为春季发病.
粪检虫卵:丝状网尾线虫第一期幼虫头端钝圆,无扣状突.
治疗:氯乙酰肼,阿苯达唑,乙胺嗪,伊维菌素.
18:牛皮绳蛆病:
由纹皮绳和牛皮绳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引起.
形态:成绳较大,体表被有长绒毛,外形似蜂.
发育:生活史属于完全变态,经卵,幼虫,蛹,成绳四个阶段,幼虫由宿主皮肤毛囊钻入皮下,整个发育期为一年.
症状:雌绳产卵时引起牛强烈不安,幼虫钻入皮肤,引起痛痒,特别是第三期幼虫在牛背部皮下,引起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和皮下蜂窝组织炎.
诊断:幼虫出现于牛背皮下,可触诊到隆起,上有小孔,内含幼虫,用力挤压,可挤出虫体.
治疗:消灭牛体内的幼虫,有机磷杀虫药,伊维菌素.
常继发细菌感染而化脓.
19:羊狂绳蛆病:
由羊狂绳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引起,主要危害绵羊.
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幼虫,蛹,成虫3个阶段.
症状:羊群骚动,鼻孔抵地,鼻液增加,化脓性鼻涕,消瘦.
诊断:用药液喷入鼻腔,收集鼻腔喷出物,发现死亡幼虫.
治疗:阿维菌素,敌百虫,氯氰碘柳胺,以消灭鼻腔内的第一期幼虫为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