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镇是哪几个地方?现在的发展水平却早已不在一个档次
中国四大名镇是哪几个地方?现在的发展水平却早已不在一个档次
在前文中,笔者简要介绍了清朝中前期形成的“天下四聚”。实际上比它们更早且也是久负盛名的还有“四大名镇”之说。不同于“天下四聚”的说法最早盛行于清朝中前期,“中国四大名镇”的说法应该最早出现于明朝,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笔者委婉道来。
一般意义上的明清四大名镇指的是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和江西景德镇。“天下四聚”的说法源于《广阳杂记》的确切史料,但关于四大名镇的说法实际上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一种较为统一的观点。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这些繁荣的市镇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确实是很突出而且知名度很高,所以也就很自然地最终形成了这种较为统一的观点。
四大名镇的地理位置
虽然在明清时代,这四镇都是一方巨埠。但实际上它们各自兴起的时代还是有差异的。这其中,名气很盛的汉口镇却是最晚崛起的一个。据史料记载汉口这个位置开始形成市镇是在明朝成化年间汉江改道之后的事情,因为在此之前的这个地方并没有位于汉江的出口处。而在此之后的汉口就开始凭借两江交汇的特殊地理优势逐渐在明朝中后期崛起成为内陆最重要的水路交通要冲和商品集散地地。相比而言,其他三镇的崛起时间就更早了,比如朱仙镇和景德镇的崛起都是在宋朝、佛山镇的兴起最初是在唐朝。所以随着明朝时汉口镇的最后崛起,闻名全国的“四大名镇”之说才算是真正形成。
当然了,虽然说“四大名镇”的名头足够响亮,但客观地说它们四者并不能被简单地认为是明清时代最顶级的四大一线城市,因为稍晚兴起的“天下四聚”(笔者在前文中所述的京师、佛山、苏州和汉口)之说,显然才更为符合当今人们对一线城市的定位。
那么,这四个声名远扬的名镇在当时的中国经济格局中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呢?依笔者看来,此四镇的最大特点并非其城市规模(毕竟市镇相对于州府一般来说规模会稍逊一筹),而是其特色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也就是说它们的规模可能不及州府,但工商业的繁荣程度却更胜一筹。
先说河南朱仙镇,该镇位于古都开封以南二十多公里。开封是北宋时期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而朱仙镇则正处于开封与南方物资联络的漕运通道上,成为南来北往的商旅必经之地。再加上朱仙镇有全国工艺水平最高的木板年画,所以它就因此成为了中原地区最为重要的工商业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之一。
朱仙镇
湖北汉口镇的兴起想必很多人了解得稍多一些,因为处于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的交汇处,汉口在明朝中后期就逐渐成为了“九省通衢”的水陆要冲。不同于其它三镇的是,汉口镇的崛起中并没有形成自身独特且有强大影响力的特色手工业。
汉口地理位置
岭南重镇佛山与朱仙镇的崛起较为类似。如果说朱仙镇是开封城的南大门,那么佛山也可以看做广州这个华南大都会的西大门。因为这里是西江和北江的交汇处,所以珠江流域的大部分物资都需要经由佛山到达广州参与国际贸易。除了交通优势,佛山镇又是南方最大的手工业中心之一,其冶铸、陶瓷、丝绸等方面都十分发达。
佛山地理位置
江西的景德镇就更不用说了,这里是闻名天下的“瓷都”。该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并没有上述三镇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但却往往被视为“四大名镇之首”。其原因就是这里高超的瓷器生产水平,这里也代表着中国瓷器生产的最好水平。瓷器和丝绸、茶叶是中国古代最受世界欢迎的几种产品,所以景德镇的崛起和辉煌也就会成为历史的必然。
景德镇地理位置
综上而言,四个地方依靠着优越的地理区位或发达的手工业都成为了闻名海内的一方名镇。那么,经历了数百年的辉煌以后,如今的四大名镇发展如何呢?
通过近年的经济数据以及对这些城市其他方面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化。
如今的武汉三镇
如今名气最小的应该就是河南朱仙镇了,因为漕运的衰落和黄河水患等原因这里在清朝就已经逐渐衰落了,至今依然属于已经沦为三四线城市的地级开封市的一个普通小镇;当然名气最大的景德镇如今也“混得不怎么样”,现在也依然只是江西省内非常普通的一个地级市。主要原因就是这里过于单一的陶瓷产业在产业分工日渐精细化的今天已经难以续写曾经的辉煌;汉口镇虽然依然风光,但在民国时期与隔江相望的武昌、汉阳二镇合并形成了全新的武汉市。如今的武汉市已经长期稳居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而汉口作为该市的主城区之一,依然是武汉的商业、金融和物流中心所在;四大名镇中作为独立城市依然延续辉煌的只有广东的佛山了,这里在当前依然是全国著名的制造业中心,珠三角西翼的副中心,经济实力长年稳居新一线城市之列。然而随着广佛一体化的推进,未来的佛山是否会与广州合并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武汉和佛山依然实力强悍
关于中国的这四大名镇,您还了解多少呢?你最喜欢哪个城市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希望大家在交流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