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灵砍菜刀”实为“雉鸡羚扛大刀”,背后隐藏更深的含义
“机器灵砍菜刀”实为“雉鸡羚扛大刀”,背后隐藏更深的含义
前几年,网上流行一首网络歌曲,歌名叫《机器灵 砍菜刀》,用来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旧时光,很多人总是不明白歌词的含义,实际上这是方言口音的误导,真实语意是“雉鸡翔扛大刀”,这一句话使用了现人语文中的借代修辞手法,意思是一个头上戴着雉鸡羚的人扛着一把大刀。
雉鸡羚,有时候也叫锦鸡羚,实际上是几种野鸡尾巴上的长羽毛,很漂亮,古代人戴在着上作为头饰,后来有了戏剧,背后或者着上插着长长的雉鸡羚的角色都是重要人物,比如穆桂英挂帅中的舞台形象,一些重要武将人物的形象经常有戴着雉鸡羚,美猴王的舞台形象带着雉鸡羚,山大王也常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孩子们常玩一种游戏,分成两拔人对抗,一方向另一方喊话“雉鸡羚扛大刀,要哪个人,既(任)你挑”,然后挑出对方一个人来对抗自己一方的人,对抗得过就把自己一方的人拉到另一方,对抗不过,就留在对方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孩子们没有现在的电子游戏或电影电视剧,成群结伴在大街上玩,好多儿歌也仅限于孩子们之间口口相传,少有文字记录,八十年代后孩子们可玩的游戏多了,此前的好多大街上能玩的游戏就少见了。近几年,那时候玩游戏的人大都到了老年,开始怀旧了,翻出童年时的儿歌,才知道现在也还不明白儿时歌词的含义,才有了“机器灵砍菜刀”的说法,这是被口音误导的结果。
大家们还会明白这个游戏,但是很少人会知道这个游戏里的含义,实际上这是代表着一种渴望人才自由流动的愿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人才的流动是受限制的,只有上级部门同意转档案开介绍信,人员才可能流动。新中国后,城市人口需要增加,只能从农村流向城市,但是农村的人口能流动到城市里,必须得到村大队的同意才能流动,那时候生产力不像今天这么发达,人就是生产力,村大队不希望自己队里的劳动力流失,才不愿意放人调动,比如我们村里,好多有点文化的人才被上级单位点名调动,都是因为村大队不同意,调动不成,耽误了好多人从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
其实在古代,农民是被地主限制在租地的,农民佃户的流动也是受限制的,人才流动不自由是常态,只有到了改革开放后,人才自由流动才成为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