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个“花腰傣”,你知道吗?
云南有个“花腰傣”,你知道吗?
导语:红河谷,美丽而多情,在这里生活着一群人,服饰古朴典雅、雍容华贵,挂满艳丽闪亮的樱穗、银泡、银铃,走路时“沙沙”作响;这里的人被称为“被遗留下来的人”、“古滇王国的后裔”;这里的人不信佛教,没有文字,不过泼水节,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他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典型文化特征和令人好奇的地方,他们是谁?生活在何方?他们就是花腰傣。
花腰傣——古滇王国的遗贵
自唐代以来,傣族已自称“傣”。花腰傣的名称最早见于清朝,清朝时代,将“百夷”记载为“摆夷”,把德宏州为主的傣族为“旱摆夷”,西双版纳州一带的傣族为“水摆夷”;居住在红河中游的傣族为“花摆夷”。民国21年,《新平县志·民族》载:“摆衣性儒,居炎瘴地,喜浴……分沙摆、旱摆、花腰摆、苦菜花摆四种。”文中所提的“摆衣”,就是今天新平境内红河流域的花腰傣的前身。
花腰傣由傣雅、傣洒、傣卡三个支系组成,主要分布在元江、新平、元阳等地。花腰傣人自称“傣雅洛”,意思是“迁徙中的落伍者”。据说很久以前,在以部落为单位的迁徙队伍中,有一支贵族部落。他们身着华丽的衣服,像一团彩云在葱郁的丛林中流动,由于服饰繁丽复杂,他们行进缓慢,落在队伍的后面。当他们来到红河谷地的一片芭蕉树前,发现被砍倒的芭蕉树已经长出了些许新芽。从来不知道砍倒的芭蕉树会很快倒抽芽的贵族们,以为前面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很久,索性放弃了追赶,于是他们在哀牢山的红河谷内定居了下来。由于部落里的人腰间总是围着一条长长的彩色腰带,于是“花腰傣”的名称由此而来。
万物有灵 崇尚自然的民族
由于地处偏僻且居炎热瘴气之地,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花腰傣们完整地保存着傣族先民古朴原始的自然崇拜、祭祀、巫术、染齿、文身等原生型傣文化,这些傣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族群特性,是傣族研究历史的活化石。
花腰傣民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在神灵的保佑下生息繁衍,即世间万物都有灵魂,水有水灵、山有山灵、树有树灵、农作物也有其灵,这是原生型文化特征最鲜明的体现。他们择水而居,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喜水,爱水,每个村寨都坐落在碧波粼粼的河流旁。他们又将树木作为图腾来崇拜,因而花腰傣村寨的树木,都像神一样受到保护、崇敬和爱戴,生长得格外茂盛高大。于是,花腰傣村寨经水的滋润,树木葱茏,花繁似锦,秧苗茁壮,稼穑秀实,欢歌笑语,牛哞鸟鸣,一派盎然的勃勃生机。
花腰傣的婚俗,也有着水一样的顺乎天然。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五,是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花街节”。这几日,姑娘们穿上镶有银泡的艳丽服装,戴上首饰,背上“秧箩饭”,由寨中最具名望的女人带领走上街头,让翘首等待的“小卜帽”们相亲。若双方中意,小伙子便立刻拉上姑娘,跑到树木浓密的深处,倾吐爱情,互赠礼物,一起吃秧箩里的“情人饭”,自自然然,顺风顺水。
花腰傣古老深邃、自然和谐、承传完整的民风民俗,保留了傣族先民最初的文化特质,就在这红河河谷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傣族聚居区内,汇聚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壮美。
编织衣装 编织美丽与幸福
毫无疑问,艳丽多姿、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是花腰傣最神奇、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花腰傣用自己的服装演绎着“花腰霓裳”的经典。的确,这里的傣族姑娘,身穿的雍容华贵、多姿多彩以及具有独特的色彩造型和强烈的视觉美感的服饰,令人叫绝和倾倒。她们的服饰,由自织自染的青布和色彩缤纷的缨穗、银铃、银泡、银手镯等组成,层层叠叠,浑然天成,达到色、形、态的完美统一。姑娘们穿在身上,华而不俗,悠然得体。其精湛、纤巧、别致,足以堪称绝佳的艺术品,充分显示着花腰傣高超的编织技艺和审美水平。
在花腰傣服饰中最引人好奇的部分,自然是她们那顶像是反着戴的帽子,听当地人说这种帽子叫“蔑帽”,傣语叫“戈”,“戈”的帽沿略翘,帽顶中央耸起鸡蛋大的尖“塔”,造型优美别致。由于红河谷气候炎热,这种帽子可为女性遮阳,更为有趣的是,这样的帽子还能为她们遮住陌生人的目光,藏住少女们的羞涩,引人猜测她们的美丽。
花腰傣服饰繁丽复杂,完整的一套衣服穿戴起来几乎无法劳动,只能参加礼仪性活动,是富贵身份的象征;另外河谷炎热,穿那么多服装是不适应劳动生产的。所有的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花腰傣是古滇国贵族后裔的说法。
由此可见,花腰傣是一个非常注重服饰的民族。据说,一个花腰傣女人从7岁就开始学习绣花,为自己缝制出嫁的新娘装,而她的母亲更是从她出生那天起就开始为她准备了。在新平有一个说法,如果一个母亲生了两三个女儿,那么她这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女儿们做嫁衣了。由此看来,一个花腰傣女人一生最杰出的作品,也可能是惟一的一件作品就是她们出嫁时穿的那身衣服。
其实,花腰傣们在编织衣装的时候,就是在编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小记:
今天的花腰傣,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更加显示出了自己的独特与魅力。开着爱车到达新平,嗅着清新的田园气息,沿着一条种满了笔直槟榔树的道路走着,不经意间,属于都市的脚步已在这里放慢。花腰傣“傣洒”的村子—戛洒镇大槟榔园,座落在峰峦连绵气象万千的哀牢山脚下、戛洒江畔,是云南省十个旅游与城乡统筹发展试点之一的小村,属于花腰傣文化生态旅游村AA级景区。青绿的槟榔树,橘红的木棉花,古老苍劲的酸角树,枝繁叶茂的荔枝树和芒果树,团团围住了村寨;溪流转动水车的旋律,织布机的咯吱声,慈祥温柔的笑容,银铃般的笑声,田园牧歌的甜美日子,就这样在岁月的更迭中缓缓流淌。
在当地了解到,土陶与刺绣是花腰傣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传统手艺。在传统的傣家寨子里,你会看到花腰傣人消耗大把时间慢慢打磨一只土锅、绣一幅绣片,简单而不凡的坚持,只因为在此岁月静好,那些在都市里无法满足的欲望,停不下来的狂奔脚步,都因为到了这里而获得了安宁。
特色旅游线路推荐自驾
推荐景区:
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哀牢山生态旅游景区(金山原始森林、茶马古道、石门峡、南恩瀑布等)、戛洒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漠沙镇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
游客可驾车至哀牢山风景区,沿途观赏雕刻大山的杰作哀牢梯田、惊天飞瀑南恩大瀑布;游天开幽谷的石门峡;穿越密林,探寻风雨沧桑的茶马古道。在漠沙大沐浴原生态花腰傣文化园区,游客可以体验到原生态的花腰傣民风民俗,观看原生态花腰傣歌舞表演,并参观花腰傣文化展览馆。
微信号:wanzhuanyu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