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学“法”千刀万剐,看我如何帮你选“法”
都说学“法”千刀万剐,看我如何帮你选“法”
——谈谈就业“红牌”专业法学(五)
七、报考指南:
有句老话说得好:“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你适不适合学法律,只有你自己知道。同学们在报考时一定要先知晓法学专业的学科特征(综上所述),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兴趣、爱好和能力等情况决定是否报考。
(一)素质要求:
第一、喜欢文科,身体适合,是选择法学的潜在素质。
法学是一门言之有物的学科,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质,能给人带来精神满足感和使命感。法学的课程和文史哲、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都紧密相连,比如历史(法制史)、哲学(法理学)、政治学(宪法和行政法)、经济学(商法、经济法)、社会学(法社会学)等等。如果你对很多社会现象都有好奇心,那么法学会给你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测量社会的维度。学习法学专业不需要很高的硬性条件,法学专业本身的门槛也并不高。如果你在高中喜欢背诵语文、历史、政治,而且不觉得枯燥,你可以选择法学专业。因为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努力远大于天赋,只要你拿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学习态度,几乎不存在完全不适合学法的人。不够聪明、记忆力不好、逻辑能力不强、语言表达不流畅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提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考生;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不宜就读法学专业。很多院校的招生章程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出法学“专业受限”的要求,但在章程中明确表示“新生入校后,学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复查和入学体检,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取消入学资格”,报考时一定要注意。从性格上看,太过于感性的人可能不太适合学习法学,因为这样的毕业生在从事法务工作中,可能会感情用事、犹豫不决,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第二,记忆力好,忍耐性强,是学好法学的基本素质。
法律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专攻某一个法,这就需要把法学的主干课程全部修完,把法律体系构建起来。如果你只是单独学习某一个部门法而从不学习其他部门法,那你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就会出现偏差。因此在我国一个法学本科生要修够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等15门主干课程,而这些专业课程中有大量的法律、法规的概念、条文。截止到目前,中国的法律有1109部,行业法规有5497条,部门规章93092条,司法解释3970条。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法律人”,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来熟记,付出意味着疲惫,疲惫便易生厌倦,特别是在面对有些枯燥的法学知识时,一旦心生厌倦,追求理想的信念丧失,考试就会出现挂科,那么想过法考实现逆袭也就无从谈起,绝大多数好的就业机会也就跟你无缘了。
第三,明理知法,逻辑性强,是从事涉法工作的必备素质。
任何一个部门法以及最重要的法理学,都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法律并不是由人们随意制定、随意适用,其背后都有每个国家的国情、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在影响。所以,每一个部门的法规都有其深厚的法学理论作为支撑。法律的学习离不开学科框架的建构,通过法理的学习可以搭建法学专业的理论框架,也就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个目录,当你在现实中遇到法律问题时,你就能判断出这个问题应归哪方面的部门法管,进而就能很快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可见学习法理学能够让法律人掌握法之原理,更好的形成一种法学思维。
法条的学习可以说是法学专业最大的特点,每一个法律人在工作中都离不开对法条的运用。法条的学习并不是让你去背诵,而是让你学习法律规范的逻辑,构建法律应用的体系。有网友形象的比喻:“许多法律条文看上去都是由文字组成的,但是却可以在这些文字中抽取出公式来,比如说诈骗罪的行为,你就完全可以把它变成:“诈骗罪的行为结构=①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②使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③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了财物+④行为人取得财物+⑤被害人遭受较大损失”这样的一个公式”。可见,跟其它可以进行无限遐想、相对自由的纯文学科不同,法学专业知识并不是干巴巴的条文,而是缜密的逻辑分析和思考,是对社会现象深度和专业的剖析。
可见法学是一门理论性与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在学校学习书本知识,还是在公检法监实习,还是后期的工作,作为一名法律人,如果不学会理性思考、不学会去独立判断和思考、不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不能追溯到法条背后的法理,就找不到问题所在、责任所在,义务所在。
第四、乐于沟通,善于表达,是从事涉法工作的优势。
法律不是跟法条打交道,而是跟人打交道的。无论今后去律所、公安、法院、检察院、监察委,还是去做企业法务,良好的沟通能力、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优秀的逻辑思辨能力是每一个法律人从业所必需的。有的人认为性格太过于内向,是不利于沟通交流的,建议这样的学生不要报考。语言沟通能力其实和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没有关系,主要看一个人能不能把客观事实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整理并表达出来,能用法言法语把你的诉请跟法官表达出来,能用通俗易懂话给当事人讲解法律的要点和指导意见,这就足够啦。由此可以看出,从事法律职业需要好口才,但更需要有正确的法律逻辑来支持。
长相虽然天生,但可整容,语言表达笨拙,尚可锻炼。法律职业是吃开口饭的。光有一张嘴,没脑子,没笔头,那就是个大忽悠;但是口才不好还想吃这口饭的,就先去把专业搞明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下苦功锻炼自己的口才,多摔打几年,也就练出来了。所以,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不需要有太多负担,只要努力付出,一切皆有可能。
(二)院校推荐:
全国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太多,各批次均有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导致市场人才供过于求。因此,涉法岗位对法学人才的学历和毕业院校的层次要求都比较高。考生们在选择院校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院校在各省历年的录取分数、院校招生章程等综合考虑,选择和自己分数相符合的法学专业院校。
第一、“五院四系” 是法学类院校的泰山北斗:
“五院四系”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五所政法类院校和其他四所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建立的非政法类大学法律系的简称,如今这9所院校的法学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对中国法治发展与法治建设具有重大影响,能够进入这些院校学习法律被视作法学学生的梦想,当然,想考入这些院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在2017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这9所学校在法学学科的表现都相当突出。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评估等级为A+;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评估等级为A;吉林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评估等级为A-。只有西北政法大学稍稍逊色得分B+,被“法学新贵”清华大学挤出了第一梯队,其他8所高校全部处于法学学科的第一梯队。
除上述9所政法特色突出的名校外,还有甘肃政法大学B-、山东政法学院、上海政法学院B-、河南财经政法大学C和新疆政法学院等5所院校的政法特色也比较鲜明。在2017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甘肃政法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的法学学科评估等级为B-,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学科评估等级为C。山东政法学院和新疆政法学院的法学学科没有评估等级,山东政法学院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在突出法学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强调其他专业与法结合,如经济学类专业侧重商法结合,政管类专业强化法政结合,新闻传播类专业突出法治新闻方向,信息技术类专业突出电子证据方向,外国语言类专业突出法律英语方向,非法学专业均具有鲜明的融法特色。新疆政法学院是2021年1月由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和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新建,法学教育的历史也不算短,主要是面向新疆培养法律人才。
第二、综合性大学的法学专业是后起之秀:
除了“五院四系”外,直到21世纪初大学开始扩招,诸多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也开始涉足法学教育,出现了像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这样的“法学新贵”和像辽宁大学、苏州大学、湘潭大学、黑龙江大学、安徽大学等省属地方高校的“法学新秀”, 这些综合性大学的法学专业也是被人认可的。
第三、行业院校的法学专业独具特色:
另外有些学校,虽然不是政法类大学,也不是综合性大学,但许多非政法院校依靠自身专业优势而发展起来的特色法学专业也是很不错的,其法学专业在社会上也具备较好的竞争力。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外语外贸类院校的国际经济法、中央财经大学等财经类大学的民商法和经济法、大连海事大学等海事类院校的海商法、中国石油大学等地矿油和农林类类院校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理工科类院校的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政法类院校的警察法和监狱法及中央民族大学等民族类院校的民族法。
第四、一般院校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逆袭路艰:
在高校扩招的指挥棒下,不仅一线院校自立门户,就连民办院校、大专乃至技术学院都竞相开设法学专业。这些院校的法学学科无评级、无硕士点,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术氛围不浓厚,毕业生就业率和法考通过率普遍不高,社会认可度低。除非考生特别喜欢,否则不建议考生报考这类院校的法学专业。这些院校的法学专业毕业生要想逆袭,只有持续不断地死磕自己。“五院四系”的学生大学四年混吃等死也没有什么前途,三流法学院的学生兢兢业业也一样有未来,时间会见证你的逆袭之路。
(文章发布完成,欢迎广大网友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