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丧葬文化:人死后为何要用布盖脸?并非迷信,有一定科学依据
民间丧葬文化:人死后为何要用布盖脸?并非迷信,有一定科学依据
我国的丧葬文化由来已久,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经历了由简入繁,再到由繁入简的过程。现代人都崇尚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对于很多唯心主义的说法并不赞同,甚至是对这些说法不屑一顾。
然而很多在我们看来不能理解、或者是看似迷信的东西,其实背后都有比较科学的道理。
因为古人的生活条件比不上我们,但他们还是需要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会想出很多应对突发状况的办法。而葬礼中的诸多习俗都比较有讲究,甚至很多习俗都流传至今。
虽说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火葬,然而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并没有转化。觉得死后就应该留个全尸,也算是给后人的念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葬礼上发现这样的现象,即死者去世之后,家人会在其身上盖上白布,同时还会遮住死者的面部位置。
这样的习俗在周朝时期便初见雏形,后来一直得以沿用,甚至还有关于这个习俗的小故事。
这样的做法其实并非迷信,而是有着科学的考量。
一、习俗背后的故事
根据《史记》相关的记载可以得知,吴国和越国是相邻的诸侯国,并且两国之间经常发生争执。
吴王阖闾就曾经亲自带兵攻打越国,但是并没有成功,因为当时越国的实力要比吴国稍强。
后来阖闾病重,临死之前告诉其子夫差,自己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打败越国,希望夫差能够帮助他完成这个遗愿。
夫差自然不敢拒绝父亲的请求,同时他也将此视为屈辱,并在内心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打败越国。夫差上位之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将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夫差上位几年之后,吴国就变得国富兵强,此时夫差便决定攻打越国。夫差在这次战役中取得胜利,并且俘获了越国的国君勾践。
这也就有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要说这夫差也是很有能力的人,他败就败在心高气傲和他的大意,以及不听忠臣的劝告。
勾践被夫差带回吴国之后,他佯装归顺吴国,事事都听从夫差的安排。但是心里却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雪耻,让夫差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于是勾践开始了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生活。并且找准时机向夫差透露他想回越国的想法,并且表示日后会对夫差俯首称臣。
或许夫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觉得就算是将勾践放回越国,也不可能给自己带来威胁。
此时他身旁的大臣伍子胥,看透了勾践和夫差的想法,并极力劝谏夫差将勾践赐死,不能将其放回到越国。
后来勾践还让人物色了一批美丽的女子送给夫差,夫差更是喜不自胜。高兴之余便答应让勾践回到越国,并且附加了一系列条件。
伍子胥得知消息之后又多次劝诫夫差,让他三思而后行,但是此时的夫差根本听不进去伍子胥的话。甚至还觉得伍子胥很烦,竟然直接下令处死伍子胥。
伍子胥临死前,还让人将自己的眼珠子挖下来挂在城楼上,他要看看吴国日后到底会不会因为夫差的决定而灭亡。
夫差闻言更是恼怒,直接将伍子胥的尸首扔到河里喂鱼。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熟悉,勾践回到越国之后便偷偷练兵,最终在回到越国的九年后,带兵一举踏平了吴国的城门。
此时的夫差回想起他对伍子胥的所作所为,觉得他死后无颜面对伍子胥。于是便让人将自己的脸用布遮住,这个习俗便得以流传下来。
二、习俗的科学依据
其实这样的做法,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相应的科学依据。
古往今来都会出现假死的现象,人在患上某些疾病之后有可能出现假死的情况,还有可能会出现短暂性休克。
古代的医疗技术并不高,他们无法判断死者是否是真的死亡,于是便在他们的面部盖上白布,若是假死便能够通过其微弱的呼吸得以体现。
现代医学为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也会采用这样的方法,办法虽老但是管用就好。
所以在死者脸上盖白布并不是什么迷信的做法,而是为了防止发生死亡误判的情况,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