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西道及其与姑射仙洞的渊源
东道、西道及其与姑射仙洞的渊源
在姑射山仙洞沟大峡谷龙爪西北的大山上,有一座坍塌的十里长崖,名曰石头郎。石头郎东西两头各有一个村庄,东头的叫东道村,西头的叫西道村。然而要说起东道、西道及其与姑射仙洞的渊源,还有一些却鲜为人知的故事哩!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东道和西道两个村人同住在石头郎下的一个村庄,世代传承,亲如一家。但好景不长,在一次大地震中,石头郎被震塌下来,全庄人不得不分成两伙,分别逃向了东西两边,各建立了一个村庄。后来,人们为铭记那次大地震,就把在石头郎东头建的那个村庄叫做东逃庄,把在石头郎西头建的那个村庄叫做西逃庄。
到了帝喾年间,天界有一仙女,私自下凡与姑射山下的焦变结为夫妻,进而在姑射山大峡谷鹿沟里生下一女,取名鹿仙女。玉帝得知后,随派天兵天将下界抓捕仙女夫妇。仙女和焦变无奈,只好在躲藏中把鹿仙女藏在云雾寺石崖下的山洞里。说来也怪,她二人刚走,洞外便来了一只老虎守在洞口,并飞来一只凤凰,展开双翅为鹿仙女遮阳。
天兵天将走后,东逃庄一位下山赶集的李姓老人返回后途经云雾寺下的山洞,不但看到了守在洞口的老虎和凤凰,而且听到了鹿仙女的哭声。原以为守在洞口的老虎是在伤害发出哭声的女孩,却不料当他向哭声走去时,那只老虎和凤凰露出慈祥的面容向他点头,并为他让开了去路。老人惊奇地向那只老虎和凤凰鞠了三个躬,顺便把鹿仙女抱回了东逃庄,那只老虎和凤凰也放心离开了洞口。
李姓老人把鹿仙女抱回村后,得到了东逃庄和西逃庄两村人的全力资助。鹿仙女学会走路后,也常常奔走于两个村的各家各户,家家都有她吃的饭,户户都有她穿的衣。鹿仙女在两村人的抚养下长大后,李姓老人便多方托媒为鹿仙女找婆家,想让她早点成家,了结两村人的一片心愿。而鹿仙女却在含泪道谢两村人抚养之恩时,说她不愿嫁人,说自己生在姑射山大峡谷鹿沟里,还想回到那里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并在姑射山大峡谷修炼法术,以拯救天下穷苦百姓,来报答两村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李姓老人无奈,只好把鹿仙女送回姑射山大峡谷,在途经龙爪河走到鹿沟沟口时,鹿仙女又含泪与李姓老人道别,说她在找到亲生父母后,一定专心修炼法术,在具备一定法力后,来报答两村人的养育之恩,并拯救天下穷苦百姓。也正是从那时起,姑射山大峡谷的鹿沟被更名为如意沟。
鹿仙女回到姑射山大峡谷后,住进了碧岩寺右侧的山洞里。她在多次寻找亲生父母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在碧云寺、兴福寺、云雾寺来回穿越,修炼法术,留下了梳妆台、仙女座、仙境石、仙梯、仙磨等景点。后来,她在一次梳妆打扮时,正好遇见到姑射山大峡谷访问贤能的尧王。含羞之下,她把梳子抛了出去,不料抛出的梳子飞向了观音阁石崖上的一棵柏树,把那棵柏树被拦腰切断。至今那棵被拦腰切断的柏树留下的下半截树身仍清晰可见,只可惜再没长出过茂密的枝叶。
尧王与鹿仙女相见后,两人一见钟情,当日便在鹿仙女居住的山洞里,指天为证,指地为媒,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成婚当晚,尧王乘兴将姑射山大峡谷封为仙洞沟,把沟内所有山洞封为仙洞,并将对鹿仙女有养育之恩的东逃庄和西逃庄分别改名为东道村和西道村,把鹿仙女穿越于东逃庄和西逃庄之间石头郎上的那条大道命名为官道。
尧王把姑射山大峡谷封为仙洞沟,把沟内所有山洞封为仙洞后,不但招来了有关天神和各路神仙常到仙洞沟汇聚, 而且引发了不少成大事者到仙洞沟惠顾。凡落难时到过仙洞沟或者逆境中在仙洞沟许过愿的人员,大都得到了仙洞沟神灵的保佑,成就了一番大业。他们在办成大事后,为报答仙洞沟的神灵,先后在仙洞沟以及把鹿仙女抚养成人的东道、西道两村重修或新建了不少庙宇,再塑了庙内各位神灵的金身,使仙洞沟变成了历朝历代朝拜的圣地。
隋朝末期,唐高祖李渊携爱婿柴绍领兵南征,在临汾市霍州遭遇强敌,兵败而逃至姑射山,被一陡峭山崖所阻。李渊一怒之下,高呵鞭打,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山崖裂开,李渊得救。为感谢仙洞沟神灵的保佑,李渊在成就大业后,拨款重修了兴佛寺、碧云寺、云雾寺三大建筑群,重塑了王母、释迦摩尼、观世音、八仙、尧王、鹿仙女以及尧王四大朝臣等金身,继而给东道村新建了玉皇庙,把东道村封为与自己同宗李姓人驻地,把西道村封为与爱婿柴绍同宗柴姓人驻地。
五代时期(927—954),赵匡胤穷困潦倒,曾到仙洞沟神居洞内许愿,希望能成就一番大业。宋建帝元年(公元960年),他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后,千里送京娘途经仙洞沟朝拜还愿,随后重修了神居洞、半仙洞、睡仙洞等景观以及东道村的玉皇庙,重塑了玉皇、尧瞬禹等金身,并给西道村新建了龙王庙、药王庙、文庙、武庙等庙宇,把下西道封为与自己同宗赵姓人驻地。
宋政和8年(公元1118年)3月28日,宋徽宗驾游姑射山仙洞,开始在仙洞沟扩建道观,新建了三圣庙,将佛教、儒教和道教融为一体,并对东道和西道村的庙宇进行了修缮。使仙洞沟的景观及其东道和西道村的庙宇走向繁盛。到了元代,仙洞沟的道教宫观及其东道和西道村的庙宇走向极盛,不仅成为当地知名的宗教圣地,更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到了明清时代,仙洞沟的道教宫观及其东道和西道村的庙宇逐渐式微,佛教建筑兴起,仙洞沟及其东道和西道村的庙宇大都变为以佛教为主,其它庙宇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西道村庙圪㟷的三座庙宇只留下了三堆废墟之物,因时间久远、时过境迁,现在的人连三座庙的名字也说不上来。
新中国成立后,仙洞沟及其东道和西道村剩下的庙宇仍被当地人誉为朝拜的圣地,庙会斐然,香火不断。但到了“文革”时期,国家号召破“四旧”立“四新”,造反派把仙洞沟及其东道和西道村剩下的庙宇以及塑像当成了“四旧”,进行了大肆破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改革开放后,为保护仙洞沟的文物古迹,弘扬仙洞沟的古老文化,临汾市人民政府对仙洞沟文物古迹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修缮措施,就连西道村也修复了原有的龙王庙,但其它庙宇以及东道村的玉皇庙因破坏严重,再也无法修复。
到如今,东道村仍住着姓李的一大家子,上西道住着姓柴的一大家子,下西道住着姓赵的一大家子,东道村有柴家的祖坟,西道村有李姓人的后代,可见当年唐高祖李渊和宋太祖赵匡胤的加封,确实是存在的。至于东道村和西道村还住着其他外姓人,那是因为在灾荒和战乱年间,他们的先辈为躲避灾荒和战乱,从明洪武21年(1358)开始,逐渐迁入东道村和西道村的。